在执教《找春天》这一课时教学重点改为: 1.学习生字词,读通课文。2.让学生赏读误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这学习过程中, 教师的重点是指导学生读好课文中的各种句式。3.背诵课文、积累语言。4.小练笔一写春天,接着课文中的省略号想象,续说续写。可以看出,这样的教学设计,完全以学生认知基础为教学前提,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在学习中得到发展。
二、教学应体现出课程标准提出的学段要求。“低段阅读教学相对于高段来说,文本偏短,内容偏浅,许多内容一读就懂,教学时好像没什么够分量的东西可以展示。于是课堂上教师使劲做‘加祛’,品词、析句、拓展、仿写...能挂上钩的一样也少不了。殊不知,教师这样做却偏偏忽视了学段目标的坚持和落实。低段阅读教学的高段化倾向,是造成当前阅读教学课堂高耗时、低效率的主要原因,也是影响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学质量的直接症结。”低段阅读教材相对于高段来说,文本偏短,内容偏浅,所以,学生一读 就懂的课文教师就不要讲。 实际上,我们仔细研读教材就会发现,课文后的练习形式和要求都比较好地体现了学段的层次。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教材,32篇课文后面全部有读的要求,而且首先就是读的要求。其中25篇课文后面有朗读或分角色朗读要求,7篇课文后面有默读的要求。一年级上、下册和二年级上册课后的要求也是如此。
三、那么,课堂上不讲教师干什么呢?教师要围绕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基于学生的认识水平,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组织教学,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读、背、领悟、积累、运用,以读为主要的教学方式,以读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在朗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并巩固生字词,学习语言,积累语言,熏陶情感。这样,在教学生一读就懂的课文时,学生练的机会和时间就更多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