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木成原创#哲之辩10-论“服”

​#木成原创#哲之辩10-论“服”

作者: 配音木成 | 来源:发表于2020-03-09 16:04 被阅读0次

​#木成原创#哲之辩10-论“服”

 日常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也就难免在沟通或者交流中产生各种各样的分歧和争执。木成突然想到,这个问题如果抛开辩论题目那种只为双方逻辑辩证而存在的话题本身,是不是就肯定会在极为普通的对话当中产生孰强孰弱,或者谁服谁的问题呢?由此可以想到另一个角度,也就是“服”这个字在沟通双方中听者角度的潜台词——“服”是从问题产生到答案执行过程当中非常重要的链接点,更是维护日常工作、交友中非常特殊的黄金分割点。

 那么就从听者这个角度来看,“服”有以下几种形态:

1.谦服。意思是指语言交互中,处处体谅,并主动谦让,无论对方说什么并不引战,彬彬有礼,实质上并不接茬。出现这种情况,一般都是听者的文化涵养远高于对方,在言谈中说半句,甚至一个开头,就会发现双方不在一个磁场里,或者说不在一个世界里,所以干脆不谈了。日常情况是,听者微笑着等待对方说完,或者偶尔谦和的搭上一些语气词。就像马克吐温说的那句——永远不要跟蠢货争辩,他会把你拉低到他的水平,然后用丰富的经验打败你。话糙理不糙,沟通需要双方在相近的水平范围,才能说的清楚,明白。所谓谦服,就是谦和的表示,单方面保留意见,无意服从对方的观点。

2.逆服。往往口头称是,先答应着,做不做回去再仔细考虑,完全把承诺二字当儿戏,这种情况下的沟通就会产生应承的一方没当回事,说的一方面却很认真,结果往往会背道而驰,甚至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进而使彼此的人际关系产生裂痕。再或者是听者口头服从后,却反着要求来,要么消极怠工,要么耍小聪明,获得的反馈就会背离初心,不够完善,乃至残渣废品。第一种问题考验的是观念与人性,第二种问题则体现了不端正的态度。所谓逆服,就是表面上“服”,实际上却是逆反的,矛盾的结局。

3.顺服。执行力强的乖孩子属于这个范畴。在工作中,或者生活中表现的特别听话,而且处变不惊,从无怨言,任劳任怨。一般公司开会的时候,上司会非常喜欢这类听者。而计划往往没有变化快,变化来了也会马上放下手上已经准备好的材料,去迎合这个变化。这类听者往往话少,不苟言笑,但也不大会说话。日常生活中可能是个闷葫芦,比较无趣。从“服”这个字来说,顺服就是顺从,坚决服从的意思,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并且能撞准,撞好也是一种精神境界。但只属于单方面的被动接受,没有争辩,更没有什么自己的观点表达,反过来想也可以印证下此时发布指令那方的构想是否合理,是否能达成愿景,责任认定相对简单。

4.真正的心悦诚服。这种“服”最难,达成后也最精彩。就是沟通与争辩中的双方,都能从别人所处的位置和所看的角度出发去思考,在别人理解的轮廓内让人心服口服——即用实际能力证明所谈所讲,且可以看得见,可证明,用实际行动让对方钦佩,比如谈棋艺不如对弈,论教练战术不如同场竞技。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情况,往往都是看热闹无法深刻理解其中的门道,虽明白上手才知不简单,却畏惧行动;而看门道的却找不到对答之人,哗众取宠之流却大言不惭,而很受欢迎。这个问题很奇妙,就好像曾经流行的那句话,“You can you do,No can No bibi。”其实逻辑思维就是个通过实践来获得辩证答案的过程,而严谨的考据和行动记录,能让沟通变的更高级,更有水准。心悦诚服的“服”是由内而外的认可,可以提高思维层次,获得更多新知心得,双方的碰撞可能会有更多的创意产生。

 沟通是双方面的,观点不同也不必激动。重点在于谈话的态度其实就能体现各方有没有在听,有没有在用心分析,有没有可能把话题变的更适合思维碰撞与交谈。在态度端正的基础上,论“服”——“心悦诚服”才最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木成原创#哲之辩10-论“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ippd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