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南京 | 拆了这里,六朝古都,能看到的就只剩92年了。

南京 | 拆了这里,六朝古都,能看到的就只剩92年了。

作者: 那一座城 | 来源:发表于2019-08-26 10:16 被阅读0次

人们常说,

南京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号称“六朝古都 十朝都会”。

然而,如果没有老城南,

没有惊动国家总理的联名上书,

你在南京街巷看见的历史,

顶多只有90来年。

南京夫子庙在老城南,

但老城南不只有夫子庙。

相传朱元璋定都南京后,

将老城分为3部分:

东边皇宫,西北军区,南部住宅区。

民国以后,南京在新街口以北发展新市区,

东西至城墙,南至中华门,北至白下路,

这一片就成了“老城南”。

它曾是南京城最密集的聚居地,

刻录着南京城最本真的模样。

老城南的大致区域。图 / 何思源

站在中华门城楼上,

一边叫门东,一边叫门西。

同样是老城南,风貌却有天壤之别。

老门东是复刻历史的景区,

夫子庙前游人如织,商铺林立。

老门西却破旧不堪,

墙壁长出青苔,屋顶打着补丁,

跟四周的摩天大楼形成强烈反差。

图 / 老城南·门东

老门西虽然破旧,

满溢的却是老城独有的淡定。

巷子里老人晒太阳择菜话家常,

空中被单衣裤随风飘扬,

墙边布满大小鸟笼,吱吱喳喳。

那些抑扬顿挫的南京话,

在市井烟火里分外生动。

巷子里的美食也一点不含糊。

钓鱼台附近的馄饨铺子,

门口摆两张方桌,

延续了几十年的南京老味道。

阚老二鸭子店,烤鸭肥而不腻,

鸭皮烤得很脆,卤汁可口。

饮马巷口的无名面馆,开了30多年,

老卤汤底又浓又香,面条嚼劲十足。

毫不夸张地说,

真正老南京人的肠胃,

都接受过这一方水土的喂养。

今早喝馄饨没?

夫子庙前的导游说,

最南京的是城南,最城南的是门东。

爬明城墙长大的老南京认为,

老门东在城墙上看看,

感受一下磅礴气势就够了,

门西,才是南京老城南的最后倔强。

在中国历史中,

南京的存在感爆棚。

西晋灭吴,隋朝灭陈,

宋灭南唐,明朝迁都,

太平天国入城,民国定都,

一千多年来的波澜历史,

都选在南京城内上演。

在一次次朝代更迭中,

朱阁楼台拔地而起,转眼又化作焦土,

或在建邺路以北,或在龙蟠路以东。

画舫行在秦淮河上。图 / 南京那些事

统治权争夺战之下,

唯有老城南,岁月静好,

延续着金陵古都的气韵。

南唐的街巷,宋代的古井,明清的民居,

一砖一木都留有时光的印记。

从乌衣巷王家的东床,杜牧买酒的凤凰台,

辛弃疾的“虎踞龙蟠何处是”,

再到朱自清惆怅的“桨声灯影”,

这些家喻户晓的文学场景,也都藏在那里。

如果失去了老城南,

南京的历史会严重缩水,

只剩下1927年往后的90多年。

老城南的安稳日子,

在21世纪走到了尽头。

2006年6月,

南京政府以“改善民生”的名义,

将历劫幸存的老城南,

推向大规模的房地产开发当中。

16位全国知名的专家联名上书,

恳请中央立刻叫停老城南的拆迁。

时任总理温家宝做出批示,

要省政府调查南京旧城改造的问题,

法制办抓紧制定历史名城保护条例。

南京市官员承诺坚决不拆,

并提出“镶牙式”保护理念,

保留有价值的古建,拔除没有价值的。

大面积拆迁,紧急刹车,

老城南艰难地喘了口气。

老城南里的街巷名字。图 / 何思源

短短三年后,

老城南又被盯上了。

2009年新年,

南京启动“危旧房改造”,规模空前。

这座古城的土地出让金收入,

占到市总财政收入的六成以上,

同期的上海仅占两成。

当房地产市场不景气的年头,

拆迁逼出来的刚需,

就成了刺激楼市的稻草。

在新拟定的规划草案中,

老城历史保护区大幅缩水,

从56块历史保护区,减少至9处。

老城南的南捕厅、安品街,

以及内秦淮河两岸等区域,

这些“历史文化保护区”,

统统被降级为“历史风貌区”,

瞬间失去相关法律的保护,

于是,拆迁全面开花,大举推进。

红色框线内是2006年至2009年消失的历史街区。

南京本地29名专家紧急发出呼吁书,

总理第二次批示,责令调查处理。

国家文物局时任局长单霁翔,

实地走访了老城南。

站在平毁的安品街仓巷,

他当场质问陪同的市委领导:

“这就是你们的‘镶牙式’保护,

牙在哪儿呢?我看基本上是假牙!”

听到调查组的质疑,副市长明确表态:

“老城南改造,既然大家争议这么大,

那就放慢或者暂停。”

南捕厅曾是社会名流的聚居地,其中的甘熙故居是中国最大的私人宅第,现用作南京民俗博物馆。另外,演员海清出生在这里。图 / 林琨

老城南只剩门西和南捕厅。

被拆毁的老房子回不去了,

被拆到一半的撂在一边。

废墟上迅速建起仿古别墅区,

老街坊迁到城市边缘“改善民生”。

用上独立卫生间厨房,

但不再有种花玩鸟的院子,

也很难再见十几年的牌友。

老城南卫生设施较落后,早上倒马桶是小巷里常见的景象。图 / 南京客

21世纪的头十年,

南京的根被强行抹去。

整个老城南只剩下不到1平方公里,

紧缩在购物中心和高层住宅之间。

这一回,老城拆迁总算放缓。

明清时期,秦淮河畔的河房,

栖息着南京人枕水而居的理想。

在城南改造前,

河房沿着内秦淮河,绵延十多里。

这种房子贴河修建,通常配有水码头,

书生进城赶考,富商穿梭应酬,

都经由这些码头上岸。

现在秦淮河边看到的,

普遍是翻修新建的仿制品,

而糖坊廊61号

是少数幸存的真古董。

糖坊廊61号,已有150多岁高龄。

清朝初建,它的东西各有一个码头,

见证陶氏家族的印染发迹史。

河房里外造型都呈菱形,

就连地砖也是菱形的。

据说,轻敲菱形石砖,

能听见宛如铜钱掉落的声响。

这座老宅是省级文物单位,

产权属于陶家后人。

按照《文物保护法》规定,

“谁使用,谁修缮”,

它的修缮耽搁了好些年。

年久失修,地基倾斜,

昔日豪宅成了危房。

61号东侧远景。

直到2009年老城南改造,

这座河房意外获得媒体垂青,

被誉为“最美河房”。

媒体推波助澜下,

南京市破例先垫资200多万,

陶家人自己凑30万,

政府借钱给私人修缮古建,

同时,陶家后人可继续居住。

地基填平,木雕防腐,

“最美河房”总算捡回老命,

保住了百多年的历史风韵。

61号的木雕。图/jinlinglq

然而,其它河房却没那么幸运。

信府河、牛市、徐家巷……

成片的河厅河房皆被夷为平地。

南京规划局局长曾说过,

要像照顾盆景一样保护老城,

成熟一个院落,保护一个院落。

河房老宅日渐垂危,

又有多少能等到修缮的那一天?

钓鱼台巷192号和196号,曾国藩住过的宅子里荒草丛生。图 / 江南时报

换到别的中国城市,

南京政府的文物保护,

做得不算太差。

国家级省级的文保单位,

都修成了名胜古迹,光鲜亮丽。

然而,南京的历史,

既属于走马灯般的王侯将相,

又属于世代扎根南京的居民。

光靠孤零零的几栋古建,

讲不清一座城的百年春秋,

更忽略了塑造南京人的历史场景。

留下建筑,把原住民赶走,

老城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80多年前的老城南。图 / 朱偰 逐渐长大的南京城。图 / 邵世海

作为一名游人,

古风咖啡馆打卡后,

试试多走两步,

逛逛老城南的街巷,

看看旧时王谢堂前燕,

究竟飞入怎样的寻常人家。

也许过不了多久,

老城南的市井烟火,

就被景区僵硬的门脸给取代了。

版权声明: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编辑 / 城君

实习生 / Aki

· END ·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南京 | 拆了这里,六朝古都,能看到的就只剩92年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itre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