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我是一期我骄傲初见
石头城                  ——读《南京传》

石头城                  ——读《南京传》

作者: 刘垚_9810 | 来源:发表于2020-08-07 10:29 被阅读0次

          南京属于六朝古都之一,只不过是建都时间比较晚。三国时期吴国的孙权定都南京。开启了古都时代 。帝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发展起来很快,几十年的时间南京城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所以南京的历史和孙权大帝是分不开,孙权节俭、勤奋、小心翼翼,开始并不是建都于南京,而是当时的武昌(今天的鄂州),公元211年才迁都南京的。而且孙权当时并没有称帝,一直到229年孙权称帝,至此,南京才正式确定为帝都。以下是读《南京传》的几点感悟:

          质疑,历史学家应该有质疑的精神,对历史典故的质疑、对历史故事的质疑,通过质疑分析其真伪,方能得出大致的符合当时的结论。

          气节,气节决定一个民族的命运,就算亡了国,也应该有气节,如吴地人与中国人划清界限一样。做自己的事,也应该有底线,不能人云亦云,实在没有必要,更何况会如丧家之犬。

          主弱臣强,司马睿与王敦就是典型的主弱臣强。这样的局面着实尴尬,尤其是在封建独裁时,要想保住主子的位置,应该要多学习,同时要有大度的胸怀。只有努力学习,超越自己,同时带领团队一起前进,这样才会有一个好的发展。不过司马睿虽然是个弱主子,但气度却是相当的宽宏大量,对王敦说:你想当皇帝,早跟我说我让与你,免得百姓受苦。这样的气度应该学习。

          新亭对泣,虽流亡在外,但思乡不改。新亭对泣之人,为何不以此为戒,卧薪尝胆,换来新的辉煌?若果真如此,东晋之地、西至蜀汉,圆三国孙权之梦,是以,究竟何为胜?何谓负?又怎能判断?思之,做一番事情,实实在在做一番事情,无论留点什么,都是做了,所以应坚定信念做事。

          盛世,乱世太久,人们会渴望太平,太平年间可以得永生,老百姓的要求也仅此而已,不仅百姓,王公贵族也是一样。然而管理就不一样,虽然管理也意味着有安逸的一面,但一味地追求安逸,就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所以当问题出现时就可以检验管理是否到位。

        南腔北调,南腔北调是包容的代名词。相处在一起,有不同的口音和风俗习惯,只有包容才能达到融入一体的境界。几十年过去了,再回头看看,当初的你争我夺,杀戮成河。实在没什么必要。现在不都大一统了吗?我们的包容呢?还需要怀疑吗?

          名士,魏晋的风度,就是名士的风度。名士集气节、名气为一体,能文善武,气度雅然,有嬉皮士之风范,也有各自的气质,洞穿生死、淡泊名利,只为彰显个性。要深入了解魏晋遗风,须读《世说新语》。

          执政为民,刘裕称帝期间,能征善战,当属一代枭雄。更难得执政为民,乃民心之所向。是以不在乎名门正室,民之所向,国之所向,执政为民方属正统。

          放生池:是和谐的象征,是人们对太平生活的向往,对社会秩序井然的追求,也是统治阶级换取民心的一种手段。从其遭遇和历史来看,虽有毁有兴,但毁兴之间彰显人们对太平盛世的渴望。“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兴亡之间百姓自有选择,其实一介草民之忧心也好,位卑不敢忘忧国也罢,国与家、爱与恨、涟漪与平静都是紧紧相扣的,没有一个人能真正的超然物外。

          风雨飘摇,“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多事之秋,从来都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南京城在动荡之中重复毁灭与重生。五代十国的历史,从来就没有安稳。时势造英雄,也沉淀了城市的历史厚重。沉甸甸的生存,沉甸甸的发展……

          韬光养晦:能发展经济换的太平,黎明百姓得安宁,不受战乱之苦,可享耕作之乐,是以深受老百姓爱之。只是处乱世之中难求自保,如覆巢之下焉得完卵。故南唐的文韬也没有换得之国之痛。南京又一次饱受灭城之觞。

          南唐后主:南唐被灭十国终,后主留名诗词中。书生柔弱难成事,安抚百姓终是梦。

          重文轻武:一个国家一个朝代,应文武并重。只重文恐外敌入侵,只重武又惧内乱难防。宋朝在前朝的基础上可谓“吃一堑,长一智”,为防内乱收兵权,然外敌来扰国难安,是以北宋南宋一退再退,终剩半壁江山。国之于文武和人之于刚柔一样,国应文武并重,人应刚柔相济,适度把握才行。

        诚信:南宋的灭亡是因为不讲诚信,没有遵守和蒙古的约定,最后被元军一举攻下,连半壁江山都不剩。人与人之间要讲诚信,国与国之间要遵守互相的约定,像南宋这样因违约而得到惩罚,其实就是自掘坟墓。我们应从中得到教训,不能再因不守诚信而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厚积薄发:朱元璋建立明朝,南京城才成了真正的帝都,才是一统天下的帝都。也才是六朝古都最鼎盛的时期。龙盘虎踞的传说才真正实现。可见事物的发展是有一定的规律的。没有经过一定时间沉淀,就不可能达到水到渠成的圆满。其实个人的成长和公司的发展也一样,都需要经历一定的时期的积淀。从我的现状来看,要形成与众不同的模式,还要经历三到五年的沉淀。所谓厚积而薄发,现在正是累积的时候。

          城墙,城墙是一个城市的象征,把城围起来,实力强大则城固若金汤,双方实力悬殊太大就可能成就瓮中捉鳖。所以城墙也是一把双刃剑。不过,有城墙确实可以给人安全感,但是真正能给人安全感的却是筑好心中的那堵墙。心中的墙靠自信、靠实力、靠累积、靠不断地向前……现在每个人活着,都是不断地筑墙的过程,愿每个人都筑好、筑牢自己的心墙。

          居安思危,南京最鼎盛的时期是永乐大帝迁都前的时期。当时的南京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在太平盛世做出了惊人的举动,郑和七下西洋,劳民伤财只是面子工程,掏空国库也在所不惜。很多时候皇帝随意的一句话、一道指令,就会损害老百姓巨大的利益,这就是封建王朝最大的弊端。创业难,守业更难,应该时刻提醒自己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

          迁都:历史上有过很多次迁都。元朝的迁都可以说是最成功的。迁都于国于民与家都需要很大的决心和魄力。特别是在交通、通讯都闭塞的封建时代,要从南方迁到北方,真正是一代帝王为国家的防御远谋而做的重大决定。永乐大帝也驾崩于班师回朝的路上,谱写了一代帝王辉煌篇章。人生中要有帝王的前瞻性。

          开房:历史的洪流继续向前,东西方的交流已经开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出现了,当然万事开头难,走出去遭遇在外,引进来打破传统也需要费很多周折。以开放的心态,迎接新鲜事物和世事的变迁,这样的心态不管在任何时期都取决于人。

          经济学:经济学可以单独存在,发展经济看似是独立的行为,然没有政治的经济也走不远。不成熟的社会经济与政治的关系更像毛与皮的关系,“皮之不在,毛将焉附”。所以,南洋劝业会也仅仅是“昙花一现”,在清朝后期终不能形成气候。如同时期的“明治维新”和“洋务运动”一样,作者用“回光返照”很客观地反映了当时的实际。我也面临诸多变迁,也一直在犹豫,确定不了哪一种打开方式才会做到循循善诱式的与众不同。这还是一道思考题。

          外面的革命闹得沸沸扬扬,大革命的浪潮也一浪接着一浪,南京兀自岿然不动,南京依然风花雪月、灯红酒绿。和以前战乱时期一样,南京更像是一位旁观者,虽然战火就在南京城燃烧,但南京城依然气定神闲,仿佛在倾听别人的故事。迁都了,南京不再是帝都了,南京不言不语;打败了,南京城被毁了,南京也不言不语;也许是太多的杀戮和屠城,让南京怯懦,不敢说话了,也说不出话了;也许太多的世代更替,让南京看得多了,也看得淡了……

          也许……也许……

          太多的也许……

          南京静静的……不语……

          很多年过去了,南京还是南京,南京还是不说话……

          南京……南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石头城                  ——读《南京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cgkr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