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是情绪,事实是事实,无谓的情绪发泄根本无助于解决问题。”
01
—
如果以前有人这样责怪我:“你可真傻,你看你干的这糟心事!”
我可能当场就会反击:“你有多聪明?你又能好到哪去?”
然后,双方就会围绕着“傻与不傻”相互吵闹起来。
但现在我学乖了,但凡听到这种带着明显情绪的“攻击言语”,我会保持冷静:“请问,在这件事情上我做了什么,你能说说看吗?”
然后仔细倾听,接下来对方是否会提供有效的信息,还是继续围绕着情绪做文章。
如果对方提供的信息与具体事实不符,我会马上纠正他,并说出真正的事实是什么。
如果对方还是很情绪化地“攻击”我,那行,我就闭上我的嘴,没必要再作过多的解释,沟通也到此结束。
02
—
反过来也一样。
有时候,我的下属只是对我提出了工作安排中不同的意见,但在我听来,好像就是在”质疑“我的管理能力。
然后,我就会火冒三丈,甚至会指责对方:“你是不是工作态度有问题?”。
其实,这根本不是基于事实,而是我受不了别人对我指指点点,情绪上的一种发泄而已。
所以,我给自己的告诫是:在听到让自己不舒服的意见,尽量要压制住自己的情绪。
让自己回到现实问题上,并能从多个渠道来了解信息,以及从多个角度来思考对方的建议。
了解到的信息越多、越全面,思考的角度越多、越深入,我也就会越理性。
03
—
我发现有这样一种现象:有的人给别人提意见,别人会生气。有的人给别人提意见,别人就能够接受。 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大的差异呢? 因为前者总是在说:“别人这个要比你强”,“你做事太不用心了”,“你怎么老是犯错”... 这类基于情绪的批评,只会招致当事人的反驳:“你倒说说,别人具体比我强在什么地方?”,“我哪件事不用心了,到底错在哪里了?”... 而后者提出意见时,一定会搁置情绪,对应着某个具体场景,就事论事,别人就能很更好地理解他的意图,并且有可能接纳他的建议。04
—
最后,总结一下:
当你遇到一个胡搅蛮缠的人,想想你们之间面对的事实是什么,如果对方只是想吵架,那你千万也不要用情绪去“搭理”他。
同理,当你听到不舒服的意见,也尽量要压制住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回到现实问题上,想想对方为什么会给你提意见,让自己理性而淡定。
而这些的背后,其实都是人性:我们总是无意识地防止别人对自己否定,哪怕背后只是一丁点的情绪煽动。
但情绪是情绪,事实是事实,无谓的情绪发泄根本无助于解决问题。
怕就怕自己只身陷在“情绪茧房”里,按照自以为是的“逻辑”去思考,然后做出自己都不可思议的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