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每周一书】《稀缺》我们如何陷入贫穷与繁忙,又如何摆脱贫穷与繁忙

【每周一书】《稀缺》我们如何陷入贫穷与繁忙,又如何摆脱贫穷与繁忙

作者: NO抱怨姐 | 来源:发表于2020-04-11 21:28 被阅读0次

《稀缺》用大量的实验和工作生活中的实例,提出稀缺(实物的稀缺或者感觉的稀缺)造成有利的方面专注红利,造成不利的方面管窥视野引发带宽负担(认知能力下降和执行控制力的降低),在需要比拥有多的底层原因下俘获大脑,最终在实际生活中引发更大稀缺的过程。

除了书本提到的专业知识外(下面会详细简述),作者严谨的论证态度让自己非常佩服。每一项实验的设计,每一个实验方向的确定都会经过严密的论证。作者对轻易取得的结果并不满足,一定要多方继续论证并将干扰因素排除后继续实验,才敢说出最终的结论。

这或许才是我们生活中最稀缺的能力,因为大多数人对所有的资讯和知识照单全收,不做质疑,不看论证,只要是名人说的,专家讲的,更加不会有任何反对的思想。

实际上,谁讲的,在哪里看到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论证的过程以及论证的事实依据。这才是丰富一个人大脑最厉害的武器。

比如书中通过设计实验,对商场参与实验的人员,回答一个关于造成金钱稀缺的问题后,进行一系列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的测试,以此来论证大脑被金钱稀缺的问题俘获后,管窥视野让他们带宽负担增加的结论。大量的实验都证明了最初的假设,即稀缺造成带宽负担,从而造成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的降低。

最初的实验是将测试人员分成“富人”和“穷人”,以此来看稀缺对他们带宽的影响。

怀疑这种人为的分类会影响实验结果,作者又设计了同样的测试人员,刚开始经历“富人”进行测试,后面经历“穷人”进行测试,以此就可以排除人群分类对结果的影响。最后发现同样一个人,在不稀缺的“富人”阶段带宽测试正常。而在稀缺的“穷人”阶段带宽测试负担增强。

至此,相信很多看书的人已经觉得可以论证最开始的假设,但这两位作家并不就此满足,他们担心人为的设计实验,可能会导致测试人员刻意地朝金钱稀缺上关注,而不是真正稀缺的影响。于是他们开始寻找现实情况下能在一定时间内拥有富足和稀缺的人。

锁定农民在丰收前后的状况,就可以看到同样一位农民,在收获之后的几个月之内是富有的,而在收获之前的几个月却是贫穷的。但同时又会有隐形的问题,那就是因为收获季节的关系,村落可能更容易在此期间办喜事,也就是说收获以后的日子更容易发生一些节日和婚庆,于是会提前造成稀缺,对实验结果有影响。

最后作者锁定印度的甘蔗农,因为这些甘蔗农的收获季节并不固定,一年四季不同的蔗农有着不同的收获季节。对同样一位蔗农,收获前后进行测试,结果的误差会小很多。

最终的结果表明稀缺确实能造成带宽负担,同一位蔗农在收获后的几个月处在富足状态,比收获前一个月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要好25%和15%。

至此,已经没有任何疑问可以得出最初始的假设,稀缺造成带宽负担增加。但作者还是担心收获前后会同时发生别的事情影响最终的结果,于是想出三种可能并一一排除。

第一,  甘蔗农在收获前更加贫穷,会不会吃的更少,在饥饿的状态下带宽负担肯定增加?

第二,  甘蔗农会不会在收获前增加劳动强渡从而更难回答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的问题?

第三,  甘蔗农收获的时候,即是他们赚钱的时候,也是知道自己赚多少钱的时候。也就是说,当他们知道今年的收成会更少以后,会不会影响自己的心情,最终影响带宽表现?

这个过程让我深受鼓舞,为了找到真正的原因,为了论证曾今假设的结论,不停的设计论证实验并推翻,最终慢慢向真理靠近,这应该是所有人对待知识的态度,追求真理的态度。可惜的是,大部分人,包括我自己,在所有问题上都浅尝辄止,毫无深究的能力。

除此之外,让我们看看《稀缺》这本书说明了贫穷与繁忙等的稀缺造成怎样的问题,而我们又能如何走出贫穷和繁忙等稀缺问题。

传统经济学最核心讨论的观点就是稀缺,但大多聚焦在实实在在的物理稀缺。而《稀缺》这本书提到的稀缺,不仅仅是实质上的稀缺,还包括感觉上的稀缺。比如当你确实是穷人的时候,金钱是实质上的稀缺。但很多时候时间少,懂得的知识少,孤独感等等都是一种感觉的稀缺,时间稀缺,知识稀缺和关系稀缺等等。

作用机制是稀缺能俘获大脑,让人对稀缺的东西产生专注红利,对其它的事情产生管窥视野(隧道视野),从而造成带宽负担,导致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下降。于是更容易时刻权衡各种利弊,基本上没有充足的余闲(多出来的可随意支配的时间,金钱,关系等),为了缓解当前的稀缺而产生借用行为,最终造成更严重的稀缺。

这也是为什么马太福音说:凡是有的,都要加倍给予;凡事没有的,连他有的都要夺过来。

在看本书之前,我们有些怎样的误解:

之前大部分人会认为缺少什么,给什么就可以解决问题。但对于稀缺的问题,除了表面上的金钱,时间稀缺等等,还有因此带来的带宽变窄,单纯给予金钱和时间不能完美解决问题。

同时,大多数时候我们认为穷人生来就是无能的,就是无知和无法改变的。《稀缺》中的多数实验都说明穷人并非生来如此,只是稀缺造成他们带宽变窄,因此在很多时候表现不佳。如外部环境改变,他们就能如富人一样表现的很好。

那该如何解决稀缺的问题?

第一,将关注点放在外部环境而不是这些处于稀缺中的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方为“起轮事故”头疼不已,就是有些飞行员总在降落后,收起侧翼的同时也将轮子收了起来,想想落地时飞机的轮子收了起来,那可不是好玩的事情。当时军方花费大量力气培训这些飞行员,但结果并不理性。

最后,军方请来一位专家过来帮忙,这位专家并没有将关注力放在飞行员是身上,而是全面的查看所有方面,最终发现是驾驶舱内收起侧翼的控制杆和收起轮子的控制感几乎一模一样。通过改进控制杆,最终解决了问题。

这就是我们想解决贫穷的问题,总是想给这些人进行培训,让他们知道更多的专业知识,了解更多理财方面的技巧,但大多数时候完全无效。

这时候关键问题并不在他们自身,要摆脱贫穷,也就是金钱稀缺的早期阶段,改变坏境或者改变培训的资料内容,让他们用更少的带宽学习,才是最有效的解决办法。

第二,给予足够的余闲

美国圣约翰一家医疗中心手术床位有限,手术经常要在一周后才能排到位置。同时,经常时不时会送来急诊的手术病人,让原本的排位一直后拖。医生因为长期的加班而怨声载道,总在下班的时候无法下班,工作状态也因此大打折扣。这种状态长期下来,大量医生离职跳槽,而手术床位的稀缺问题却越来越严重。

后来医院请来一位咨询专家,这位专家了解全部情况后,给出的唯一解决办法竟然是空出一间手术室以备随时出现的急诊。很多医生和护士都对此疑惑,认为本就挪不过来的床位,现在还要拿一间出来备着,实在无法理解,真是疯了。

后来的结果证明有了这间备用的余闲手术室,急诊的手术就不会推迟原本计划好的手术。医生工作效率更高,各种任务也都在预想和安排中。

一间手术室专门用来接纳急诊手术之后,医院的手术接诊率立刻上升了5.1%。每天下午3点之后进行的手术数量下降了45%,医院的收入也出现了增长。实验仅进行了一个月,医院就将这种操作方法纳入了正规流程。随后的两年间,医院的手术接诊量分别上涨了7%和11%。

第三,通过设计,将重要的事情拉入管窥视野中,或者让管窥之外的事情成为默认选项

信用卡定时发布的还款短信,各种会议定时发布的开会时间提醒,以及俱乐部各种活动的通知和私人教练时不时的电话预约……凡此种种,都是让容易忘记的这些事情在时刻的提醒下进入我们关注的范围。

而对于一些无法拉入管窥视野中的事情,可以通过设置成默认选项,比如花呗的自动还款,银行的自动转存,卸载容易浪费我们注意力的APP等等,只用一次设置,就能高枕无忧,让其成为我们的默认选项,从而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书中还有大量实验和生活例子,有时间一定要自己从头至尾读一遍,会有超乎想象的收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每周一书】《稀缺》我们如何陷入贫穷与繁忙,又如何摆脱贫穷与繁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iupm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