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服色尊卑有别,等级森严,其色彩制作具有鲜明的特定性。如:皇帝龙袍色用明黄,他人不敢觊觎。但在中国古代服饰史上,每个朝代都有着自己的专用色彩。
从目前的考古发现看随着时间和朝代的更替,这些色彩也在相互更替和变迁:夏,黑:商,白:周,红:秦,黑;汉,红:唐,黄;宋,清淡;明,鲜艳;清,清淡。
此外,《周礼》规定“礼服”、“朝服”的主色为青、赤、黄、白、黑五种特定的色彩。而《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为九文、六采、五章,以奉五色。”又指明这五种主色构成的服饰,分别用于相应的着装者。
汉代以红色为上服,青绿色较次。吏卒衣黑,平民衣白,罪犯衣赭。“散民不敢服杂采”,只能以单色和独色为主。通常,特定性是指因时、因地而设定的服色,如汉代的“五时衣”,即为按时节而变换色彩的服饰。
《后汉书·东平宪王传》:“乃阅阴太后旧时器服,怆然动容,乃命留五时衣各一袭。”注:“五时衣,谓春青、夏朱、季夏黄、秋白、冬黑也。”
然而就整个古代社会的服饰色彩运用来说,又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别:
常用色
常用色是指“服制"规定使用的色彩,如青、赤、黄、白、黑五色,或是“服制”允许亻吏用的色彩,如民间服上所见者。
禁用色
禁用色对象主要有两人类: 类是统治阶层内部的,如官员品级服需按等用服色,除特殊情况外,低级官员不得用高级官员服色;另一类是针对军民士庶的,这是历代“服制”诏禁的主要内容。另还有限用色,指朝廷限于某个人或某个阶层服用的色彩。
限用色与禁用色是互相关连的,如唐代以后,黄色为皇帝专用色,限皇帝(或皇室)使用,而对官民来说即是禁用色。
正色:“正色”,指纯色
青五方正色之一。在中国古代阴阳五笔学说中,青为木、为东、为春。色彩形象广博、宁静。地位卑下如婢女,称作“青衣”。蓝与青属同一大类。蓝,深青色蓝色深而青色浅。
赤五方正色之一。在古代阴阳五行学说中,赤为火、为南、为夏。色彩形象热烈、鲜明。服赤乃附会赤系火德。赤衣,贵官所着,但亦为隶卒、囚徒服。
作为正色而为上层统治阶级所重视的是“朱”
黄五方正色之一。古代阴阳五行学说中,黄为土,居中。《诗·邶风·绿衣》:“绿衣黄裳”。朱熹集传:“黄,中央土之正色。”色彩形象庄严、辉煌,是中国儒家思想中地位极高的色彩。传说黄帝服黄衣,戴黄冠。古代腊祭时穿黄衣,《礼记·效特牲》:“黄衣黄冠而祭。”到后来,五色的地位被分出高低,黄色几乎成为皇家的专用色彩。
从史料上看,隋代对常人尚不禁黄,隋文帝听朝时着赭黄色文绫袍,与朝臣同服。所不同者,在带上加饰十三个环。唐制,流外官、庶人、部曲、奴婢服绸、、布,色用黄、白。可见初亦不禁黄。据传,后以洛阳县尉柳服黄衣夜行,为部人所殴,故一律不得服黄。
白五方正色之一。古代阴阳五行学说中,白为金、为西、为秋。色彩形象纯净、冷峻。古代未仕者服色多用白、称“白衣”,“白丁”。南朝时,白帽白衫不局限于“白丁”或“吉服”,官宦士庶均用。唐宋间白衫便服,兼为凶服。
黑证方正色之一。古代阴阳五笔学说中,黑为水、为北、为冬。色彩形象深沉、严肃。古代军士衣黑衣,因而“黑衣”为军士代称。黑色又是死丧之色,在历代丧礼中常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