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关于端午节的记忆是什么样子的呢?
-是戴在手腕上,用红绿黄白黑五色粗丝线搓成的,待到端午节后的大雨天时将它扔在自家院墙的排水口,随雨水冲走的彩色线绳。
-是佩在身上内含朱砂、雄黄、草药等,清香四溢做工精致,能够避除秽气的香囊。
-还是家家户户为辟邪驱灾祈求百福而在门上插的艾草。
-亦或是江边“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的赛龙舟。
当然,还有最重要深刻的端午记忆,那便是奶奶亲手包的蜜枣棕子吧。
将新鲜的粽子叶清洗晾晒,取一片粽叶对开错叠成三角形,再依次放入江米、蜜枣、红豆等食材,待填满其中后,将粽叶翻折过来,盖住三角体上端,最后用线紧紧缠绕住三角体腰部。放入沸水中煮20分钟左右便可食用。虽说卖相上不如街边的那些好看,但是吃在嘴里的却是一种熟悉的家乡味道,那是独属于奶奶的亲情之味。你有多久没吃过奶奶亲自做的粽子了呢?
说起端午节的来历,大家一定是不会陌生的。那便是纪念中国最早的大诗人---屈原。
相传战国时,楚国大夫屈原因苦劝楚王无果,而后被流放到沅、湘流域途中,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在写下《怀沙》之后,投江自尽。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所以哦,画个重点!端午是为了纪念屈原而吃粽子不是月饼!那些迷糊的小朋友们,不要再记错啦~
随着时代的改变,现如今的端午不仅是一个节日、一种情怀。也是给在城市里忙碌的人们三天空闲的生活安慰剂,更是一种给漂泊在外的游子与亲人团聚的机会。
这个端午,你回家了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