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一个人的朝圣》:一个六十五岁老人的信念与爱

《一个人的朝圣》:一个六十五岁老人的信念与爱

作者: Blue_J | 来源:发表于2017-08-30 16:10 被阅读0次

    “你还以为走路是世界上最简单的事情呢,但我一直很惊讶,这些原来是本能的事情实际上做起来有多困难。而吃,吃也是一样的,有些人吃起东西来可困难说话也是,还有爱。这些东西都可以很难。”

    刚拿到这本书时以为这是一个孤独老人的救赎故事,也许还会带点宗教色彩。读完前几章后我就彻底打消了这个预设。一双帆船鞋,没有地图,手机也没带,87天,627公里,老人哈罗德只有一个信念,只要他一直走,他患癌症的老友奎妮就会活下去。前段时间刚看完东野圭吾的《白夜行》,看这本书的进度明显比《白夜行》慢了许多,可能是第一次接触英式幽默的原因,但是感触却很丰富:

    1.书中描写的万物之美

    整个故事的点睛之笔就是作者用了大量的天气,风景、植物变化及生活琐碎的描写。如收到好友奎妮信件那天的细节描写:空气中的洗衣粉和青草味道;哈罗德每向一个目的地出发时的天气描写,如果老人身体状况良好,天气的描述都是积极向上的如粉色,金色,蓝色这样的词汇;老人在意志不坚定身体堪忧的时候描写词大多是灰色等字眼。哈罗德妻子莫琳的心理变化也是由环境和细节来烘托。夫妻关系的冰点描写更多的是用窗帘的颜色,衣柜衣服的摆放等细节,到后来莫琳开始在自己院子空地前种菜,学着在丈夫不在家的时候打理生活等细节来体现夫妻二人关系的微妙变化。尤其作者的景色描写及刻画人物心理的描写,非常值得学习。

    2.生命中的挚爱

    妻子莫琳曾经这样形容两人的婚姻“她和哈罗德凑合这么些年的原因并不是儿子,甚至不是因为同情。是因为无论和哈罗德在一起的日子有多孤独,没有他的世界只会更孤独”。儿子戴维死后,莫琳几乎拒绝了所有和哈罗德的沟通,她搬出了卧室,衣服与丈夫的分开摆放,同住一屋的两人甚至用电话交流。她以为六十五岁的哈罗德要步行去贝里克只是玩笑,夜幕降临他会撑不下去灰溜溜的回来,可这次那个妻子眼中再平庸不过的男人并没有回家。空荡荡的房间带给她前所未有的不安。

    哈罗德是个不会表达的男人,没人教过他怎么去爱。他的父亲战场归来后每天酗酒,母亲离家出走,他的童年几乎是缺失的,父母都不要他,哪里还会有人教他表达。行走中的哈罗德在小旅馆,夜幕降临的时候都会想到家,想到家中的莫琳,想到第一次遇到她的样子,两人刚结婚的样子。每到一个城市他会给莫琳买礼物寄明信片,打电话报平安,他也会想,是不是因为在儿子死后他的态度让妻子绝望,他想做好,可又觉得每件事自己都做不好。无疑,他是爱莫琳的,他 有想过不再让枕头旁边空荡荡的念头。

    戴维是个聪明的孩子,他上过剑桥,可是因为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整日酗酒最后自杀。哈罗德遇到的维尔夫比戴维小几岁,在去贝里可的路上他学着再次做父亲,做噩梦的时候拥他入睡,教他在野外认蘑菇。整个旅途他慢慢学着打开封闭的心学着表达和爱,可是他信任的维尔夫还是走了,确切的说是偷了点他的东西跑掉了。维尔夫的离开让哈罗德一蹶不振了好几天,他怎么不爱自己的戴维呢,他在戴维小的时候扶过他,溺水的时候拼命去救他。作为一个父亲,他的痛苦不比谁少。

    3.  振奋与救赎

    哈罗德见到了奎妮,在他出发步行了87天后,奎妮说不了话,肿瘤压迫了半边脸。哈罗德在加油站遇到的女孩说信念有用他受鼓舞才决定上路的,可是当他看到奎妮后,他什么也做不了,就像儿子戴维死时那样无助,可是这次不一样,莫琳在他身边。这次贝里克之旅改变了哈罗德很多,也带给他了很多,这些是出发前在布里奇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莫琳在哈罗德不在家的日子收拾衣柜回忆初见哈罗德的场景,翻旧相册时才发现以前哈罗德如何用自己的方式爱着戴维。把戴维的死怪罪到哈罗德身上,对他不公平。她需要和哈罗德坐下来长谈一次,去修补这段婚姻关系中的裂痕。莫琳这次的自省正好是哈罗德离家才有了这样的后知后觉。

    哈罗德在啤酒厂干了四十多年的销售,罹患癌症的好友来信让他开始了这次行走。他曾怯懦,不会表达,但在行走中即使双脚磨起水泡,双腿不听使唤他都没有放弃。那些见过的人,听到的故事让他有机会重新回头审视自己,找回那些挚爱,学会重新和生活握手言和。

    很喜欢加油站的女孩说的那句话“你一定要有信念,去接受一些你不了解的东西,去争取,去相信自己可以改变一些事情。”

    世界这么大,慢慢来。我们阿,一直向前走的时候也要不时地回头望望才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个人的朝圣》:一个六十五岁老人的信念与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jbod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