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书友:
新年伊始,通过几次在公司办读书会,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个人对读书的一点想法。希望对大家新年的学习有些许帮助。
11月份我与读书会成员做过交流,试图了解两个问题:为什么想读书?希望用什么方式读书?
答案很聚焦:为什么想读书?——生活、工作有困惑和烦恼
希望用什么方式读书?——关键词:轻松、简单围绕着这些关键词,那我们理所应当应该把读书会办成以下几个场景: 嗑着瓜子,拿着书本,赏着明月,畅所欲言。
因为以上场景最符合人性:尽量用最简单地方式或者自我本能来解决所有问题。
再聊聊几个真实案例:
案例一:今年公司尾牙受委托唱了首其他风格的歌,相比以前熟悉地张学友的歌曲(至少唱过50遍,听了10几年,数百遍)。我发现一个现象:唱了10几年的歌曲,我记不住歌词。而只唱了一周的歌曲,居然能完整地记住歌词。为什么?
依靠自我本能,只能处理简单、低层次地问题(如:1+1=2)。只有调动深度思考地自我才能解决根本性问题,带来改变。
案例二:本月公司开展了一场读书会,是读书会一位书友主导的。客观上有很多缺陷如:投影中断、场地未预定、参会人员未确认,流程上也有很多缺失。
面对诸多问题,且一共就5人参与。索性当天大家就随机应变,想办法解决了:场地:换成小会议室投影:投影无法连接,就用手机放视频(未拍照,几个人围在一投影:投影无法连接,就用手机放视频(未拍照,几个人围在一起盯着手机屏幕,像那些没钱地孩子偷学知识)读书会主题:《沃顿商学院最受欢迎谈判课》面对这样地情况,本可能就此叫停地读书会,大家居然能专注地看完一小时的视频。之后我用手机在现场用书里的知识如:锚定效应、让对方有赢的感觉、循序渐进提出需求、第三选择、不等价交换、利用对方准则、接受差异等方法演示了一个真实地谈判。过程中,我看到大家都是在想方案,电话持续了半个多小时,之后大家都提了很多自己地想法。
最后,读书会在一片欢笑声中结束,当时时间已经10点多了。
参加读书会的目的是获取到知识,需要纯粹地、专注在获取知识上。
案例三:去年我接触了一些书友,他们其中有一些很精进,可以每天写一篇文章坚持1年。还有一些书友办的读书会,可以坚持3年以上。这和谷歌倡导的文化很接近:完成好过完美。
同时也发现一个现象:他们中大多数人地改变和提升不明显。为什么?
谷歌倡导的文化是鼓励我们去实践,这样可以避免因为完美主义谬论(事情只有完美才能开始)导致停滞不前。他们相信方向没问题,过程中不断调整就能到达终点。这里面和几个关键点:不要把手段当成目标。
参加读书会是获取知识地手段,写文章是理解知识地手段,目的都是真正将学到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基于这一点,我们需要时刻提醒自己:目标是什么?别被过程中的光环所迷惑。
学习终极目标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我见过很多书友把书本理论背的很熟,但依旧过不好人生的人。为什么?
最本质的原因是:脱离了生活地学习都是不彻底的。王阳明说的知行合一,有一个很简单地评价标准:知道不够,需要做到,才是真知。
读书的意义在于:学到知识后,需要在生活中去实践,所以,读书的意义在于:学到知识后,需要在生活中去实践,让生活产生改变。
我们常看到这样一个场景:老婆刚在公司学习了沟通课程,回家马上就和老公吵了一架。我想这种场景也是我们生活的一个缩影吧。
上面谈了这么多,再谈谈我对未来公司读书会举办的几个想法:
愿景:期望书友真正通过读书会,让生活产生改变。而不仅是知道一两点知识点。
读书会的氛围:我们仍然希望读书会是一个平静、深度思考、相互鼓励和多元思想的平台。
读书会流程设置:我们仍然希望在大多数读书会考虑到学习效果的问题,所以对大家自由发言时间和主题设置一定规则。
时间和费用问题:我们仍然坚持在平常天的晚上举办读书会,未来会适当收取一定费用,以满足日常运营需求(零食、场地等)。
我们相信真正学习的人会来,因为自我学习很重要。
张德芬曾说过: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
衷心期望书友们在没有奖励、没有监督、没有舒适沙发的每一天,都能自我学习、自我驱动、自我肯定,真正让读书改变我们地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