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全员所有制(066)

全员所有制(066)

作者: AmberShao | 来源:发表于2017-08-07 16:05 被阅读0次

    上面两节课,我们学习了集体所有制和私有制。集体所有制由于盯着的是平均收益,所以船员并不关心不在自己任期的未来收益不关心。但私有制,船主盯住的是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这艘渔船的经济价值就会发挥到最大。

    但私有制有一个缺点,就是收入不均。渔村里一下冒出一个富翁,而且差距越来越大,大家就会开始有意见了。

    1.全员所有制的产生

    人们开始议论,说这个渔船的船主小时候也和我们差不多,没有特别的本事,凭什么要比我们赚这么多。不患寡患不均,渔民们都想要一个平等的社会。

    最后有些人提出要进行渔业改革,要把这艘渔船归全渔村所有,人人都有权使用这艘渔船。最后寡不敌众,这艘渔船就被收为全渔村所有了。

    这艘渔船的管理方式就变成了全员所有制,也就是人人都有份,谁想上船谁就上船。

    2.经济价值荡然无存的渔船

    那么,在这样的全员所有制下面,会有多少人上船呢?不能想当然说1000人都上船,我们还是根据表格来回答。

    全员所有制(066)

    我们假设上了船的人,也是平均分配他们的收获,这时候看表格里面,第八人的收入和岸上的收入相等,都是4,所以他会是最后一个上船的人。在全员所有制下,最多有8人会在船上。

    现在我们来看总产量,当有八人上船的时候,总产量是32。那八人上船的总成本是多少呢?成本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八个人上船,也就是说这八个人在岸上的话可以打多少鱼呢,也是32条。

    总产量是32,总成本也是32,那净利润就是0。这艘船虽然还是那艘船,但是它的经济价值已经荡然无存了。 在私有制下面,这艘船的经济价值是14条鱼,当改变规则,人人都可以上船以后,这艘船物理上还在,但经济价值荡然无存。这种情况有一个著名的说法就叫“公地的悲剧”。

    3.公地的悲剧

    公地悲剧这个词最早是在1833年被英国经济学家威廉.劳爱德提出,但真正流行起来是在1968年,被一位生态学家格雷特.哈定,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之后。这票文章的题目就叫《公地的悲剧》。

    一颗苹果树如果没有主人,那么大家都会随意去摘,而且摘的是没有计划性的,生怕先被别人摘走,所以人们总是等不到果实成熟,估计在苹果还是小绿苹果的时候就被摘完了,这就叫公地的悲剧。

    鱼塘也是一样,如果没有主人,鱼塘里的鱼你不早点打到自己的手里,就是会被别人打走,所以鱼塘里即便刚开始都是大鱼,也会变成只是小鱼,然后没鱼了。

    这是全员所有制人人都能够使用资源、人人都能够占有资源,所带来的一个重大缺点。这普遍被经济学家称为“公地的悲剧”。

    课后思考题:你认为,这个公地的悲剧的说法对吗?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很多资源仍然是人人能够使用,但这些资源还是一直能够存在下去,并没有因为出现所谓的价值耗散而消失掉。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并没有出现经济学教科书上所说的“公地的悲剧”,你认为原因是什么呢?

    我的回答:在物质逐渐丰富的情况下,人们的素质普遍提高,贪小便宜的习惯已经大大改进。

    另外,人也是有把损失降到最小的能动性,当发生公地悲剧时,人人都不得利,无谓损耗社会资源,所以总会有站出来维护秩序,让资源更合理的被分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全员所有制(06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jdal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