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书评影评杂评们
《秋园》,一个秋天的阅读

《秋园》,一个秋天的阅读

作者: 青绿人间 | 来源:发表于2023-11-12 20:28 被阅读0次

《秋园》这本书听说很久,是一个很励志、很鼓舞人心的写作,一个八旬老奶奶写她母亲的故事,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母系叙事,但她出版在2020年,那一年我的阅读兴趣很低迷,同时阴差阳错,我误把这本书和《憩园》搞混,一直搁置未读。后来因为“五十岁阿姨自驾游”的犹疑和反复,失去对中老年妇女生活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总觉得牵绊太多,不够果断,犹犹豫豫,不能作为女性榜样。故而一直悬而未读。

今年回老家,跟妈妈相处有诸多不顺,大吵小吵连绵不断,甚至不能好好讲一句话,我从图书馆借来了《跟家庭的伤说再见》,周志建老师里面提到故事疗愈,通过写作去重塑过去的自己,自渡出苦厄,这本书文风十分慈悲,给我指明了一条明路,加上我最近的写作疗愈,有一个现实和书籍的互文。等我看过《我看见了无数的她》之后的下午,我突然对阅读《秋园》十分渴望,加上张莉老师说不过两小时,这样的具量,让我打开了这本书。又恰逢我微信读书会员最后一天,故而看得更加投入。

有时候很羡慕这种能上溯到民国的家族史,葛亮的《北鸢》,我为什么特别喜欢,大抵也是这个原因。我是一个没有根的人,我不知道自己的家族史,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家族构成,也很少提及亲缘这个词,这些对我来说是陌生又有吸引力的。没有人不想知道自己从哪里来?之前在群里聊天,听说别人有家谱,很羡慕!听说别人寻根找到宗亲,很羡慕!听说洪洞大槐树下有很多家族的开始,也很羡慕!要是在古代,我想,我便是那被逐出家谱的逆女,或许,我们那一支单薄的记录就是如此,所以,很长的时间里,我非常反封建、反宗族,也许有自己的不可得,便用这种决绝的史观来构建自己的世界。《秋园》这个系列,给了我一个启发,也许撇开父权制的家谱记载,我们可以从母系血缘来记录,毕竟这才是生命开枝散叶的根源。

于是一边阅读,一边在脑海中书写我家的家史,民国十年,一个大脚的文盲女子一路走到上海申新九厂门口,跟着同乡女子一起织布,语言虽不大通,但手艺精湛,一个月收入也过得去;1950年,新中国两岁了,秋天,女子生下了第六个孩子,是个女儿,这年大女儿已经开始相看了,自己也算是“光荣母亲”;1966年,给六女相看人家,找了一个读书人,也算遂了她的愿,毕竟耽误她读书,家里人太多,后又添了两个子女,丈夫又在饥荒中饿死;1997年,香港回归,大家都喜气洋洋,可惜外孙女嫁的不好,又走到夫家踢翻了簸箕,立立威严,震慑一家牛鬼蛇神;千禧年过后,一大家子齐聚,办了葬礼,因为是喜葬,子女又有福,唯有六女的女儿不顺,叮嘱各家帮衬,看了一眼曾外孙女,终于长溘而去。如此,我也是有根的人。

一个老奶奶在面对自己老母亲死亡时,想到用写作来疗愈,这是多么智慧的一件事,也亏她的女儿是一名编辑,以及她自己本身是老一代工农学校的中文学生,才会有这么强韧又温柔的文字,女性微小又坚韧的存在,抵挡历史的大风大浪,又熬过各种低谷,人生多艰,唯有自渡。里面仁受的形象,读者大有非议,用的微信读书,可以看到各式评论,传统父权叙事和阅读被解构,大家不再用忠厚仁慈去纯粹赞美一个无用的父亲,对东亚文化圈父亲的崇高书写传统有了反思,这是一个时代的进步,我们开始看到女性的付出,看到女性历史的重要性,不仅仅从经济视角,更是从大历史观上。这应该也是这本书备受推崇的内核精神致敬,一个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写作,讲出来女性百年历史的不易,文中秋园裹小脚的弊端弥散在每个阶段,有些无奈,要是不曾裹小脚是不是更宽阔。即便如此,也挡不住她们旺盛的生命力,她家女子都有种迎难而上的果敢,之骅也是如此。

我很喜欢这句,“乡愁是属于男性的奥德赛,而逃离是属于女性的史诗。”对乡村的逃离是历代女性的生命主题,《秋园》也非常详细描写了贫穷、饥饿、歧视、无望对家庭日日夜夜的侵蚀,乡村的残忍与恶意一直鲜明在女性存在史上,后记中写道,“之骅意识到这种生活的绝望,选择逃离乡村”。这也是我母亲的生命主题,她又活在了城乡一体化改革中,对此更是激流涌动的面对,从“农民”到“工人”生命身份的转换,是下一代的故事。而对于秋园这一代人,落叶归根是极其重要的生命主题,所以她的遗物中有那张纸条:

一九三二年,从洛阳到南京

一九三七年,从汉口到湘阴

一九六〇年,从湖南到湖北

一九八〇年,从湖北回湖南

她最终回到阔别二十年的故乡,或者说她把他乡变成故乡的故乡,这辈子回原初的家乡也就一次,物是人非,反而是赐福山的老屋成了真正的归宿,我想起我那遥远记忆中的曾外婆,她最后的小屋也是如此,只是后来被小舅外公平掉了,而平掉老屋的小舅外公也走了。外婆这代人里他俩倒成了最长寿的,往昔的爱恨似乎也平和了,正如母亲所说,只要他们活得健康足矣。

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等母亲退休后,给她造一个写作空间,我想看看我家的家族故事。秋日风紧,我彷佛在风中找到了归宿。

相关文章

  • 阅读《秋园》的联想

    “变化总是会在明天到来,变化总是对个人操作系统提出新的要求,所以不断升级是我们每个人的命运。”古希腊的的一...

  • 访秋柳园记

    丁酉年初冬某日,忽起意访秋柳园。 秋柳园在秋柳园街上。 秋柳园街得名于“秋柳园”,秋柳园得名于“秋柳诗社”,秋柳诗...

  • 读书笔记

    最近阅读里最引起我情绪波动的是杨本芬阿姨的作品《秋园》、《浮木》和《我本芬芳》。她在《秋园》里讲了她母亲的故事...

  • 遇见

    秋生是武馆秋馆主的女儿。 秋生秋生,秋生生于秋天。秋生一点都不喜欢秋天,因为她的母亲死于难产。 秋馆主虽说是一个常...

  • 秋来长寿园

    秋天,长寿园,风烟俱净,天光云影共徘徊。 秋来枫叶红。所谓,一叶知秋。 静寂甬道上,落叶无数,像声声婉转的叹息。 ...

  • 园博园的秋天。

    园博园的秋天,是美丽而又欢快的 一株一株不同颜色的灌木围绕了整个园博园,放眼望去,一片彩色,呼吸到的空气,仿佛也变...

  • 园博园的秋天

    阳光不燥微风正好在一个这样的清晨中,我们踏入了园博园。首先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桂花的气息,都说桂花之香传十里之外。凉爽...

  • 群山在看我(原创诗歌)

    群山在看我 孩子们在看我 爸爸的秋天 孩子们的秋天 那时候爸爸四十几岁 秋天摸着一方方巨石就上山了 漫山秋果盈园 ...

  • 秋天的秋

    一叶知秋,2018年的秋天不知不觉就来了,立秋已经过了几天,最近看到了三伏天不喝凉水,不喝冰的,确实有一定的道理的...

  • 秋天的秋

    一叶知秋,2018年的秋天不知不觉就来了,立秋已经过了几天,最近看到了三伏天不喝凉水,不喝冰的,确实有一定的道理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秋园》,一个秋天的阅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jdhw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