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的《奇葩说》辩题是“伴侣精心送的礼物特别丑,你该不该告诉TA?”
看完节目,我问孩子,如果是你,你选择告诉还是不告诉?孩子说,我觉得要分情况,如果有很多人在场,说了不太好吧。我欣赏娃会在说话前先想一想,但同时也想,就差学学Y.E.T.了,学了就知道怎么说了。
导师们对这个辩题也各有看法。
薛兆丰说,这都不能告诉怎么谈恋爱?为什么不能告诉TA,告诉TA以后就可以纠正过来啊,以后TA就可以送对。
高晓松说,长成这样,谈个恋爱多不容易,要饭的还嫌馊。
蔡康永说,成长之前最在乎的是快乐,成长之后最在乎的是喜悦。快乐来自于外在,喜悦来自于内在。喜悦带来感动和欣赏,这时的你看到礼物,没有能力感受美或丑,你只能够感动和欣赏那个心意而已……
马东说,这是时间点的差异。刚恋爱时,得到一个礼物,得高兴成什么样;但伴侣之间是在时间点的后半段,我们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每次送礼她都说很棒,我会觉得她可能很爱我,但她用她特别客气的方式在爱我,她用特别客气的方式在照顾我的感受,这是一种恩情,但心里会不踏实……
李诞说,审美是人一生全部精力最后的一个成果,所以审美这个东西,能别踫就别踫……你否定TA的审美,就是否定这个人啊……审美这个事只能大家一起成长共同进步,而且你攻击TA会有反效果,TA为了维护自己,TA就说服自己这个好看,所以就别瞎说……
导师们考虑的是其中一方的感受,而爱,一定发生在两者之间。
有没有一种方法,既能表达自己,又不伤害对方呢?
一次P.E.T.工作坊里,一位妈妈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她和老公有了争执,老公隔天送了她一部新手机,她很生气,她说,每次老公都这样,吵架了就送个礼物,可她想要的不是礼物。
于是,我和这位妈妈有了一次模拟的对话,这位妈妈扮演老公,我扮演老婆。
老公:“拿着,送你的。”
老婆:“谢谢你送我手机。”(肯定性我信息)
老公:“拿着就行了,别那么多话。”
老婆:“你不想多讲话。”(积极倾听)
老公:“是了嘛,说那么多干嘛。”
老婆:“我想要的是你的陪伴。”(表白性我信息)
老公:“你就是话太多。”
老婆:“我如果少说点,你觉得可以少好多事。”(积极倾听)
老公:“认得就行了。”
老婆:“我想我们能多些单独的时间相处。”(表白性我信息)
老公:“又来了,就是话多。”
老婆:“我陪娃去了。”(预防性我信息)
扮演结束后,这位妈妈说,我绝不会谢谢他的。我开玩笑说,真是个傻女人。
全场大笑。
回到辩题,“伴侣精心送的礼物特别丑,你该不该告诉TA?”伴侣送礼物,是一个行为,对于这个行为,我们是否接纳,是P.E.T.划分问题归属的方法。送礼物,是我们接纳的;礼物本身,是我们不接纳的。那么,就按两个部分来表达好了。
接纳送礼物,运用肯定性我信息:谢谢你用心送我礼物。
不喜欢礼物本身,运用面质性我信息: 你送我的公仔是七彩的,我更喜欢单一颜色的呢。不评判礼物的美丑,只需要表达自己,意味着如果是我喜欢的颜色,我会更高兴。
平时,也可以经常运用表白性我信息来让对方知道自己的喜好:我喜欢白色,我喜欢简单……
这样的表达和相处,不是可以让我们生活的更愉悦吗?
除了送礼物来表达爱以外,心理学家总结了另外四种表达爱的方式:肯定的语言、精心的时刻、服务的行动、身体的接触。
如何发现自己和伴侣的主要爱语?其中一个方法是观察自己和伴侣表达爱的方式。
工作坊里的妈妈,希望老公的陪伴,她的爱语可能是精心的时刻,或许她非常愿意为一个生日聚会而精心筹划,这是她爱的表达;老公的爱语可能是礼物,或许他非常喜欢收到精心的礼物,这是他爱的表达。
解读彼此的爱语,本身就是爱;用对方喜欢的爱语向对方表达爱,更是一种爱的选择。
特别说明:文中案例经当事人同意后发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