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话,我真的不太喜欢收拾家务,如果自己周围的环境有点“乱”,越是忙越不愿收拾,心情也会烦躁,更难受的是不由自主的抱怨爱人,因为她总是乱买一些顶用不顶用的东西。
我是很少购物的,内心深处是一个简单到爱凑合的人,旧的东西能用则将就,不得已才买新的,有时觉得自己都有点抠门儿了。除非真的要赶潮流的物品,比如你不可能拿个老年手机来用,也不可能开个破车去办事那样。
抱怨归抱怨,改变一个人是很难的,只能多些对媳妇的耐心。就像我们家的地下室完全变成了仓库,那里面有搬了几次家的旧家具、旧电器、旧衣物、旧玩具、甚至盆盆罐罐………每次看到,我依然摇着头保持耐心,指望媳妇哪天下狠心清理一空,毕竟多数是她选的东西,取舍之间还要尊重她的意见。
即便简单收拾整理了两次,但离彻底还差得远。
践行断舍离有一阵子了,整理收纳还没有深入。家,个别地方赏心悦目,可个别地方依然杂乱无章。我们商量过要怎么处理等等,可还是一再拖延,终于找到借口,忙呀!抽空再说……
我幻想着也许某一天一下子就统统扔掉了。也许媳妇心里想,放不坏就先放那里吧,万一哪天用上了呢?
这的确是别扭的经历。有用无用的东西占据着家的空间,也占据着我们的大脑。一堆堆“宝贝垃圾”安静地躺着,当然还有“新伙伴”不断地增加,仓库也真的越来越拥挤。
学习断舍离,也常自我提问:真的需要那些好东西么?对我们的“现在”来说,那些不需要、不合适、不愉快的、和自己无关的物品应该处理掉。要懂得学会筛选,不符合以上标准的东西就应该扔掉啊!
不需要的东西虽然没有坏,舍不得丢。不合适的东西以前很重要,但现在都已过时了。一些物品看到了再没有怦然心动的感觉,长时间不用,有了莫名的违和感和不愉快情绪,为什么舍不得丢弃或者捐出去?
我也问媳妇:看着较乱的环境,如果你自己都不开心,怎么让家人一起开心?东西多也会带来负面情绪的。
她也说,好多东西保留的都有记忆。就像孩子的很多玩具,她们不让扔也不想送给别人只有暂时放着。
我说可以留下好的,比如你们心目中的高级品,日常的可以舍,不要潜意识里不舍得。我们应该理解“足够少、足够好”的真正含义。
道理是都懂的。我们早已远离物质匮乏的年代了。勤俭节约是美德,多即好的念头不一定是美德,舍不得扔东西存起来也不一定是美德。
况且现在这个时代提倡减法生活的智慧,是说我们的物质世界越简洁、高级、有美感,精神世界自然会丰盈。
断舍离的开端是“舍”。可是,为什么许多东西明知道并不是现在真实需要的,但就是扔不掉。
原来是因为心上没有真正改变。就像我们懒散的轻易找借口,工作忙呀,家里乱点也没啥;有些东西代表着过去的经历与回忆,有用没用,但扔掉感觉好可惜;况且我们习惯地想着未来,那些东西总有一天能用上,就不用花钱了呢!
这种思维似乎限制着我们的幸福,可物质存在的价值是为我所用,难道不用就是拥有、就是真实的幸福吗?还是我们的思想出了问题?
当学会反思,学会自我观照,学会舍与断,物质的出口是“舍”,而物质的入口是“断”,做到从舍入断,某些负面思想也需要断舍之际,原来人的头脑和过久的东西一样需要升级和重新配置。
当我们迈出一步,敢于真的并经常舍去一些东西时,其实会自然而然地对买东西更加谨慎,也更有分寸,或许知道什么是真正需要的,知道什么再便宜也不贪。
通过舍与断,无任何多余,相信我们只会留下少数真正需要的好物,然后我们再将好物放在固定的位置上,一物一位,赋予美感,我们的心情是多么清爽喜悦!
的确,人的痛苦都来自于头脑中的执念。如果能断执、舍执、离执,不执于心,不执于物,不执于多,不执于贪,那份纯净与豁达一定是幸福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