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療愈身心的文字教育心理
当你说家庭造就了我们时,你在说什么

当你说家庭造就了我们时,你在说什么

作者: 小鼹鼠的洞 | 来源:发表于2016-12-21 14:36 被阅读93次

文/小鼹鼠

据说犹太人在培养小孩子搜集信息能力时,最常用的方式是让孩子们去制作“family tree”。类似于我们中国人所说的编家谱,当然主要是小家庭的家谱。在编辑家庭树的时候,孩子们要去搜集很多家庭照片,制作成家庭相册;要去采访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让他们讲述当年的故事,并记录下来。之后要用自己的话加以总结,集合相册,做一个图文结合的本子,将之分享给亲人与朋友。中国人说“家只有谱,犹国之有史”,让孩子去了解家庭历史,除了可以培养小孩的信息归纳能力之外;更加重要的是让孩子了解自己的血脉源流。

对于追溯家族源流的热衷,犹太人和中国人绝对可以算是榜上有名。但是寻找家族连接的兴趣似乎是广泛存在的。有一家叫做MyHeritage的硅谷上市公司(其创始人 Gilad Japhet本身就是犹太人),专门做的就是家族/家庭的谱系和历史记录。目前该公司以四十几种语言服务着全球大部分地区的人(不过其在我大中华区貌似没有太多的进展),拥有60几亿的家庭历史数据,成为全球最大的家谱数据服务公司。该公司提供包括Smart Matching(自己家谱与其他家谱树的连接)、Record Matching(自己家庭记录与历史数据的连接)、Record Detective(历史数据和历史数据的连接)、Instant Discoveries(自动识别并且匹配正确完整的家谱树)、DNA测试等多种技术手段,让使用软件的人尽量可能地寻找到自己的祖先和拥有同样血缘关系的人。

为什么大家会有寻找血脉源流的需求呢?

大概是因为要了解“我是谁”,总是逃不过“我从哪里来”这个事实。又或者说,“我从哪里来”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是一个怎样的人”。这自然不是我在胡说八道,现代科学对此已有过不少的研究。当然这个问题涉及到了多个水平层次,从家庭基因到地理环境(比如南北差异),从文化类型(比如东西方文化差异)再到人类水平(比如人与动物,哪怕是灵长类的差异)都是需要考虑的。我们这篇小文想要讲讲家庭及基因的影响。

那句“我奋斗了十八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强调的是家庭环境的不同,使得我们走向“成功”的成本和几率有着天壤之别。但这其实表明了个体的奋斗有望突出重围。还有许多,你看起毫不费力取得的“成就”(不仅仅指金钱名利上的成就,还包括幸福感、情绪控制等),我需要拼尽全身力气,甚至拼尽全身力气而不可得的差异,其实是来自于“基因”。我们常说的天赋,天赋,其实就是天才们从父母那边继承并且进化出了良好的基因。基因对人的影响之大在科学上,早有验证。

20世纪80年代,Bouchard和Lykken决定从研究同卵双生子(双胞胎)入手,来看基因和环境对个体哪个影响更大。(同卵双生子指的是由一个受精卵经第一次卵裂,产生两个单独的细胞所发育成的正常个体。同卵双生子的遗传背景完全相同。)他们控制的变量是环境,也就是说来参加他们研究的双胞胎,都是从小在不同环境下长大的。这意味着,如果遗传或基因对他们影响很小的话,那么他们的许多特质(包括智商水平、人格特征)在多年后应该呈现出很大的差异。但是实验研究的结果却不是如此,尽管这些双生子在差异很大的环境下成长起来,他们的性格、对事情的反应和行为方式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相似性。因此,Bouchard和Lykken得出这样的结论:

相当数量的人类特征是由遗传因素引起的,70%的智商是先天决定的。

其实智商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当我们说智商的时候,其实关注的是取得世俗成功的能力。而许多研究发现,智商在到达120之后,高于这个数值的智商对于一个人取得成功,并没有更多的帮助。比如说一个智商195的人,并不必一个130智商的人成就的机会大,因为他们都已经足够聪明。因此,你只要smart就可以,并不需要smarter,更不需要成为the most smart。智商就跟运动员的身高一样,达到一定水平之后,靠的就是其他因素了。这些其他因素就包括了个人的努力程度、外部环境、制度和运气等不可控因素。

因此,家庭,或者说父母对我们最重要影响,其实是基本的人格水平,比如你是否容易焦虑、是否敏感、易怒、是否乐观并常常自我感觉良好。也就是说,在父母给了孩子相当的关怀并且提供了基本温饱的情况下,父母是否花更多时间照顾我们、是否提供了特定的家庭环境对小孩子个性和人格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父母影响孩子的方式主要靠基因,后天的环境其实更像是与孩子双方共同经营的结果,也就是说孩子给大人的反馈本身,影响了大人的教育手段和方式。这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比如说,你生下来就爱笑,听话,爸妈就省心,整个家庭氛围就比较融洽;要是小孩本身特别闹腾和别扭,可能爸妈也难以心平气和。因此可能我们觉得是宽松的氛围造就了孩子乐观的品性,但可能这种氛围是双方共同作用的结果。

虽然Bouchard和Lykken的研究受到了诸多质疑,科学家们也对基因与环境的影响做了许多研究,但是并没有在根本上推翻这个结论。不过个体的基因并不是爸妈的同等复制,其中包括了自己先天和后天的改造。嗯,比如说你拼命吊嗓子,练就一个好歌喉,这个音乐基因是会载人你个体的基因中,你的小孩因此就有了唱歌的天赋呢。哈哈,看来练就一身好技艺、修养一副好心性很重要。 说了这么多,其实想表达的意思就是,一个人的行动和思考传达的是父辈基因的记忆和自我基因的印刻。而家里一个一个人行动和思考之集合就是所谓的家族历史了。

央视之前拍过一部很不错的名人寻根纪录片,叫做《客从何处来》,每一集都很有触动和启发性。印象最深的一集是台湾导演钮承泽走近外曾祖父孔繁锦。孔繁锦在钮承泽的印象中,是个强掳民女,自己印钞票、作恶多端的军阀,他一直觉得丢脸不敢去触碰这一段历史和故事。而当他真正走近历史,了解当你外曾祖父曾怀揣着什么样的梦想,何以孑然一身重返旧地创业时,却发现在在性格上和外曾祖父的相似。

大概人们记录自己的历史,在于传承,在于自我审视:我将为后人留下些什么?而了解自己的家族历史,是为了更加全面和深入地认识自己,也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家人:他们何以如此?他们是怎么想的?哪些东西成就了他们?又是哪些东西束缚了他们?而幸运者如钮承泽,多少年的心结就此释然了。

相关文章

  • 当你说家庭造就了我们时,你在说什么

    文/小鼹鼠 据说犹太人在培养小孩子搜集信息能力时,最常用的方式是让孩子们去制作“family tree”。类似于我...

  • 当你在说话时,说的是什么?

    与演讲、做报告不同,每个人都要说话,日常生活中更是离不开与人的沟通交流。比如生活中买东西,要告知对方要买什么,有什...

  • 当你在说爱情时,你在想什么?

    我想,大部分女人都在想被宠爱吧,认为真正的爱情,就像是张柏芝在《河东狮吼》里的台词一样: 现在开始,你只许对我一个...

  • 当你说浪费,你在说什么?

    小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每当碗里的饭吃不完的时候,爸爸总会气急败坏的说,吃完!或者另一句他很经典的话:都得...

  • 我们说反抗时在说什么

    那个女孩子哭的样子我仍然记忆深刻。 那是一场很大的春雨,所有人都为缓解干燥而开心,可是她哭着出现在楼道的门口。下半...

  • 当我们说早安时我们在说什么

    每天早上睁开眼,微信上第一个跟你说早安的是谁? 妈妈?舍友?打卡群的小伙伴?男朋友? 作为操盘了全华北地区风起云涌...

  • 当我们说谢谢时,我们在说什么

    今天早上醒来,老公已经起来准备下楼吃饭,我让老公帮我把睡衣从浴室拿给我,老公帮我拿过来扔在了床上,转身离开,...

  • 当你在说公益,你在说什么?

    前言:本人为微信公共账号“社工客”主编之一,本文为2015年1月1日本人在该订阅号上所发文章。 昨天帅气的发起人憋...

  • 当我们说格局时,在说什么

    1 最近参加公司的认证,这个活动相当于鉴定你的能力级别的一个活动体系。在参加完一个活动之后,于是打电话给其中一个在...

  • 当我们说 315 时在说什么?

    当我们说 315 时在说什么? 315 是什么?显然,它不仅是一个数字、一个日期,也不仅代表一个晚会、若干真真假假...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当你说家庭造就了我们时,你在说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jeqv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