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方面
总得来说,课不多,事儿不少。
但是有一个很大的突破就是我们组成员的主动性提高了不少,主要得益于那天上午和她们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分享,说了我自己每天下班都做什么,把我学到的一些理念传递给了她们。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
首先,那天教研点评完之后老师主动去总结和反思,并发群里,然后是在群里的互动多了起来,大家互相分享自己的一些反思,整理的资料,互相点赞,正能量多了起来。昨天说的任务今天上午大家都很自觉都发了过来,上周五说的要让完成的任务已经有人交了过来,还有一个又专门打电话问了我细节。
这样的工作氛围让我觉得很有成就感,也更有动力。
这个状态要持续保持,每次开会,过课前先自己分享上周学到的新知识,获得的新想法,也请组员分享。
总结:关系里的矛盾,不顺主要来源于缺乏沟通,你的心门主动敞开了,别人也会为你打开心门。
反思
1.需要反思和改变的是我的拖延症
比如我们组的教研任务书面资料的整理,比如家长会的准备,我就是拖着,不想做。其实这个暑假的时候已经做过反思,我都已经知道真正做了之后其实没有自己想的那么难的,只不过是自己觉得做这样的事情没有价值,是为了完成工作任务不得不做的,所以一直不愿意花时间动手去做。
结果就是好多事情都凑到了一起,让自己手忙脚乱的。
同样的事情还在重复发生,反思了但是没有行动去改变,这样的反思是没有效果的。
突然有了一个想法,每周复盘过后,找出一个自己最需要反思和改变的点,也可以是工作,生活,学习每个方面各一个,然后把这些点写出来,贴到墙上,让自己每天看到,提醒自己。这样的强化提醒应该会更有效。
2. 说话的方式
有对双胞胎孩子的家长从来没有见过,一直都是他们的舅妈来,那天放学看到一个女人在和他们两个说话,我看到后首先想到的是她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心里还想这个妈妈这么年轻,然后和她说话时我就直接问“你是孩子的妈妈吧”,谁知道人家说我是孩子的姐姐,也就是孩子舅妈家的女儿,一下子突然觉得好尴尬。据我所知,她们家的女儿应该是高中生,但是她的打扮看起来真的不像高中生,像比较年轻的妈妈。
我也听到过马老师和其他同事说过类似的事情,把孩子的妈妈,爸爸说成是孩子的奶奶,爷爷,弄得很尴尬。
解决方法:再遇到不确定和孩子是什么身份的家长,要问“您是孩子的...?", 让家长自己说出身份,而不是直接说出自己的猜测。
还有像上面我遇到的那种情况,其实还有补救措施,说完“你是孩子的妈妈吧?”得到否定答案后,就可以紧接着说一句“怪不得看起来这么小,或这么年轻呢?”但当时都没有想起来说。
生活方面
晚上睡得比较晚,早上起得晚,这个作息安排不好,像今天一样,要抓紧要事情在白天做完,晚上可以早休息。
不喜欢看到马老师打游戏,不过这个男人不吸烟,不喝酒,连游戏也不让打他很有意见,好吧,只要不上瘾,不沉迷,不说他。
大部分时间都在家里做饭,吃饭,很开心。
最开心的事:
和马老师的关系一直很好,他对我也越来越好。
和弟弟打了好几次电话,给他分享了好多我在书里学到的思考方式,让他做选择时要看得长远,以后要和他多交流,感觉自己做姐姐对他的关心很不够。
学习方面
上周连续五天配同一段视频,重复的遍数足够多,句子都已经可以脱口而出了,每次配都有不同的感受,即使已经配了有7遍了,但觉得还是和原音有一定的差距。
《通往财由》的读书笔记写了三篇
每日都有复盘
高考题做了有两套
搜集写作素材:路上看到听到的,教室里发生的事,同事说的事都记下来了,一搜集会发现可以写的东西还挺多的,身边到处都是素材,处处留心皆素材。
运动方面
没有怎么运动啊
本周
工作方面
备课:周三到周五连续培训,周三,周四要完成五日两节课的备课,周六阅读课的备课,利用周三,周四下午的时间,根据培训的内容,在听培训时和培训的休息时间也可以备课,备课任务必须在周四完成之后再回家。
教研任务的整理:
把组员发送的各自的任务全部整理到一个文件里;(周三晚)
通读所有人整理的内容,把有疑问的标红;(周三晚)
把自己的任务前两单元填进去。(周三晚)
把对标的内容和自己剩下的任务填进去(周四晚)
看所有的内容,发小组群里,让大家通读一遍,提建议(周五晚)
生活方面
11点半之前睡觉
早上6点半起床
学习方面
以拆书帮的学习任务为主
配音同样内容,一天完成两天的任务
每日复盘
做一套高考题
运动方面
不要久坐,每半个小时站起来走五分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