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优秀的老师能够走进孩子的心里 ——《街头日记》观影报告 基于爱

优秀的老师能够走进孩子的心里 ——《街头日记》观影报告 基于爱

作者: Cuingaating | 来源:发表于2020-09-20 12:25 被阅读0次

    《街头日记》是一部讲述爱林(一位英语老师)在面对来自各个“帮派”的问题学生时,通过自己设计的活动,让学生认清现实、改变自己、向往未来的充满教育指导意义的电影。

    在这部电影中,爱林老师为了了解学生、改变学生设计了一堂又一堂意义深刻的活动课,以下是我按故事时间线对爱林老师活动课设计的分析。

    活动一:红线游戏

    实施流程:在教室的地上设置一条红线,同学们可随意站在红线的两边,老师会开始提一些与生活有关的问题,与问题内容相符合的同学站到红线上,然后走开等待老师问下一个问题,活动依此进行。

    分析:在这个活动中爱林老师是希望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虽然大家来自不同的“帮派”、民族、国家,但是同学们之间的经历是由相似性的,或许都购买过同样的专辑、在同样的地方居住过、身边都有人进过监狱、关系密切的好友在斗争中失去生命······在大家走向红线的时候,可能彼此之间依然保持戒备,但总有人会发现,在这个班里有和我一样的人,不同“帮派”之间的距离会拉近。当然,这个活动也帮助爱林老师明白,她带的学生经历了很多其他学生不会经历的事件,她也可以更好的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学生的情绪,在日后的教学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教学方法手段。

    此类活动适用于新生、寒暑假假期后归校进行。对于新生,教师可将问题设计成兴趣爱好类、生活经历类问题。红线游戏可以帮助整个班集体快速“破冰”,小朋友们也可以很快的发现与自己有共同经历、爱好的学生并与他们结识成为好友。对于寒暑假假期归校,教师可以将问题设计成假期计划类、旅游游玩类、学习类问题,并在活动进行时可邀请有相同经历的同学分享。

    活动二:大屠杀纪念馆参观+聆听幸存者的故事

    实施流程:爱林老师在阅读过学生的日记本后她才确切地知道这些孩子的经历,她明白这些学生不知道什么是大屠杀,于是她决定带这些学生去大屠杀纪念馆参观。在春季开学的时候,爱林老师和他的父亲一起带着学生前往西蒙维森塔尔的博物馆参观。参观开始时,每个人都会拿到一张小孩的照片,然后在之后的参观过程中找到他们的身份、他们被送去了哪个集中营,并且在最后找到他们是否活了下来。参观结束后,爱林老师带着学生前往酒店与犹太大屠杀的幸存者共餐,聆听他们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

    分析:爱林老师希望学生们明白什么是大屠杀、明白暴力无法解决问题、铭记历史。她要学生改变自己,不要执着于“帮派”之间的战争,因为历史上已经爆发了不止一次面对不同种族的大屠杀,拉帮结派、不学无术的生活对你们的未来不会有任何改变。学生在参观过程中也发现,自己手上照片里的孩子最后都没有活下来。他们都比自己小,他们甚至不明白发生了什么自己就要被毒杀。最后,在聆听完幸存者的故事后,他们会明白,暴力只会衍生出更多的暴力,暴力只会让更多的人陷入不幸。之后,这些学生中有些回家拿起笔,记录下了今天所见所感,有些放下了自己的枪远离暴力。

    活动二是参观博物馆类的活动,这类活动更注重学生道德精神层面的培养。此片中爱林老师是希望让孩子远离暴力、铭记历史。对于小学生参观博物馆类活动的举行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了解祖国的历史和辉煌的成绩,鼓励小学生树立远大的目标和人生理想,为中华崛起而奋斗;

    2.增强民族归属感、认同感,带孩子参加历史博物馆,体验悠久的文化古韵,在博物馆里寻根溯源,发现中国、本省、本市在历史的各个阶段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建立探究历史文化真相的精神;

    3.拓展课外知识,有些知识课本里获得,有些知识实践获得,可以让学生带上自己的笔记本、拿起自己的画笔,去植物园、动物园参观,体验自然的多姿多彩;

    4.选择的博物馆要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阶段以及适应知识的涉猎范围,并且适当考虑儿童最近发展区布置任务,布置任务是希望让孩子带着任务去进行活动,任务不是负担,教师不应对任务有过于严苛的要求或是过高的标准,无论完成质量的好坏,教师都应给予鼓励。

    活动三:为改变干杯

    实施流程:爱林老师在教室里面布置好了桌椅、放好了酒杯、准备好了书袋,等待全体学生到齐后就开始活动。每位同学上来领取自己的书袋(书袋里放着四本有特别意义的书),在拿书前每个人都要举起酒杯,大家一起为改变干杯。

    分析:对于这个班的学生,爱林老师希望他们,无论任何人说你“不行”你都不要相信,相信自己能改变,从前的暴力的自己已经不存在了,现在大家要为自己的改变干杯。学生们没有辜负爱林老师的期望,他们有的回到了母亲的怀抱,有的人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有的人与过去说再见······他们都渴望改变自己,向往未来。

    Change is pain.这是心理学老师上课时跟我们说的。对于这些问题学生来说,改变是更加困难煎熬的事情,但是爱林老师成功了。她始终对这个班的学生充满热忱与希望,她坚信拯救青少年的奋战是在课堂上。

    对于小学生,改变的主题可以放在他们三年级或者五六年级。低年级的小孩子不能理解什么是改变,他们要做的适应是生活、交友、学习方式上的。但是到了三年级,随着课业的增加,他们需要做出的改变挑战更大,老师可以从此入手。对于五六年级,此时到了学业冲刺的时候,可以让优秀的孩子更加优秀,中等的孩子为改变冲刺。

    活动四:共读《安妮日记》

    实施流程:老师给学生购买了有意义的书籍,让学生们阅读并写下读书笔记。

    分析:《安妮日记》一个犹太女孩在躲避屠杀过程中记录下的所闻所感。学生们在这本书中找到了自己,找到了与自己相同的朝不保夕的经历。

    书籍阅读任务是各个学段的教师都会布置的任务,但是很多教师都是根据自己的想法来为孩子选书,而不是根据他们的生活经历为他们“量身选书”,这就导致了很多学生在面对老师的阅读任务时焦头烂额、潦草敷衍的现象。

    活动五:筹资邀请梅普加斯女士演讲

    实施流程:在阅读《安妮日记》时,学生们想给梅普加斯女士写信,并希望邀请她前来演讲。但是爱林老师表示这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而且自己没有钱。学生们主动表示大家可以一起筹钱来邀请梅普加斯女士。于是大家一起做街边餐厅、举办音乐会来筹钱,老师也将学生写的信寄了出去,最后大家一起见到了梅普加斯女士。

    分析:《安妮日记》这本书、梅普加斯女士的演讲彻底改变了每个学生,有人选择离开“帮会”回到自己母亲身边,有人选择公正,没有为了“帮派”诬陷无辜的人。每位同学都做出了自己的改变,在未来他们还将改变更多。

    名人演讲在学校里是少见的,或者说一般都是学校邀请名人来演讲且演讲的内容大部分都是感恩教育、学习激励。这些也很重要但是没有切实到学生的心理需求。学校其实可以定期发放学生问卷来调查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并组织相关演讲。

    活动六:日记本

    实施过程:日记本是老师在红线活动时发给学生的,希望学生将自己的过去、现在任何想写的事情记录在日记本上,如果愿意给老师看就放在特定的位置,愿意阅读给全班同学就主动诉说自己的故事。在家长会无人光临时,老师阅读了他们的故事;在为改变干杯时,有位同学主动分享了他的故事;在观看完大屠杀博物馆时,有人写下了他的故事;在大家可能面临分别时,老师帮助他们记录下了所有人的故事。

    分析:日记本算是整个故事的线索,是这个日记本让老师看见了学生对自己的信任,并阅读了他们的故事;也是这个日记本,在有人向全班同学分享自己的日记时向老师吐露心声,我们是一个大家庭,在这里有家的感觉;也是这个日记本记录下了所有学生的过去以及现在做出的改变。日记本是这个班每个人改变的见证。

    电影中有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拯救青少年的奋战是在课堂上”,教育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途径,然而教师面对的挑战不仅来自性格各异的学生还来自家庭和社会。爱林老师从各方面去了解学生的社会压力和家庭环境,并且付出了超出常人的热情,所以她能改变这些学生。

    优秀的老师能够走进孩子的心里,对于心理学专业的我来说,“心里”和“心理”一样重要。学习专业知识之余要多观摩优秀心理教师开展的课堂,多打磨自己,成为走进学生心里的老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优秀的老师能够走进孩子的心里 ——《街头日记》观影报告 基于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jguy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