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上周六去超市购物,进去以后就有点后悔了,日子没选对,周末逛超市的人太多了,而且还是下午四点这个买菜做饭的点,人流拥挤,嘈杂,顿时感觉购物的兴趣减半。我喜欢人少的时候购物,可以更专心的挑挑拣拣。
在水果区,特价销售的水果不知火卖5.9元,感觉便宜是吧!看着样子很像丑橘怎么叫不知火呢?有点搞不明白,管他呢先买几个尝尝。在我专心挑橘子的时候有一个声音传入我的耳朵,“这个橘子不能吃,你看长的那样,这是十月份下来的水果,现在都四月了,不能吃了,放的太久了,别买了” ,一抬头看到一个1.80米左右的老爷爷,眼神不懈的把手中的橘子扔到水果堆里面,他身旁的老伴个头1.60米左右,老伴看样子很喜欢这个橘子,嘴嘟囔嘟囔也没说什么,她眼神留恋的望着不知火,也没勇气给自己买几个。
在听到老大爷那番话后,我居然犹豫了(我应该也是认同了他说的,橘子产于十月份,这在北方人的认知里面是对的),犹豫要挑这十月份下来的水果吗?还新鲜吗?还好吃吗?还好我有一个吃货的心,心里想管他呢,没吃过又便宜的水果怎么能错过呢,买四个尝尝,不好吃下次不买了。在吃东西这件事情上,我是很具有冒险精神的,对于新鲜的食物宁可吃错也不错过,鄙人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吃遍天下美食。光是想象一下就要流哈喇子了。为了美食也要奋斗。
回到家尝了一个不知火橘子,有点酸甜,不是我喜欢的味道,我喜欢上次吃的丑橘,很甜的感觉一点不酸。于是上网搜搜,看网上有卖丑橘的嘛,一搜怎么标题丑橘和不知火都是一种橘子啊,心里不解,于是问了老朋友度娘。有度娘陪伴才不至于丢人太久啊,一搜才知道,不知火是丑橘的学名,同一物品不同名字,呵呵,长了点新知识。在翻下来大概看了一下词条内容,【丑橘, 学名“不知火”,又称“凸顶柑”,“丑柑”,“丑八怪”等叫法。杂交育成。产于川西盆地,10月上旬开始着色,12月上旬完全着色;味极甜;次年2~3月成熟,风味极好。】
看完又傻眼了吧,这丑橘的成熟期居然是二三月份,也就是现在刚下来没多久。不是北方人以为的苹果橘子梨都成熟在九十月份。那老爷爷就活在自己以为的事情认知里面了,这时候你的人生经验没用了。这个时代就是这样,一天不学习,你还能活,一年不学习,你就觉得有点不赶趟,接下来后半半辈子还想靠经验活着,对不起,你被淘汰了,还没人告诉你。这就是我们现在青年人中年人的危机。以前那种拿着文凭就能叱咤风云的时代,早就过去了,大学里你还玩游戏,你还沉迷恋爱无法自拔,那真是年轻的身体古老的灵魂啊,电子设备更新再快,你不学习也无法更新自己的认知,拓宽自己的认知边界。
03
以前我觉得有了网线,有了电脑,天下事自己可以知道了。现在的人工智能,反倒是限制了我们对其他领域的探索和一知半解的了解。因为人工智能万分讨厌的是只给你推送你关注比较多的领域和关键词内容。比如我最烦的就是手机百度的搜索框下面的推荐,我下面推荐的内容分三类:明星八卦,手相,心理学。这完全暴露了我的偏好啊。我偶尔还想了解一些其他方面的知识,以前没有人工智能的时候还能跳出让我感觉新鲜的词汇和内容,还能顺藤摸瓜的探索新领域。现在是完全把我锁死在这里面了,我如果想要知道,就要去故意搜索这些东西,比如我想知道四维空间的表现形式,黑洞,虫洞,宇宙。这些我有兴趣但是不每天看的东西。
我有一颗好奇心,那天读一篇公众号文章,提到了生活在中东地区的“中国面孔”的哈扎拉人,被歧视,被袭击。心想“中国面孔被袭击”,这是怎么回事? 我又找来度娘问了一遍哈扎拉人的历史,才知道原来是成吉思汗征战的时候,留下来的蒙古族后裔。以前学历史我们只知道事件和时间,知道成吉思汗将国土扩展到西达中亚、东欧的黑海海滨。我的认识到此结束了,不会去想他们到那以后的事情,会做什么?留下什么?对当地的人民生活造成什么影响。看到哈扎拉人的历史,才明白,哦,原来还有这些事情。
我们是不能关注所有的东西,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过我很欣赏在武志红老师的公众号里看到的一篇文章《比守身如玉更重要的,是守脑如玉》,介绍的这样一段内容:
借用陈虻的话:你有看待事物的坐标系吗?遇到一件事情,你想过这五个问题吗?
1. 这个事情有没有证据和理由支撑?
2. 这个理由/逻辑是否能够推出结论?
3. 这里面是否隐藏了某种价值观假设?
4. 其中的证据/事实是否能有效支撑理由?
5. 是否存在隐藏或模糊不利的证据/事实?
如果你不能明确判定,那就请:
1. 不要轻易妄下结论
2. 不要轻易急于站队
3. 不要轻易评价别人
4. 不要轻易被别人的评论左右
5. 不要随便说什么感同身受
也就是说,我们一定要“守脑如玉”
04
你的脑子被你守护的怎么样?有没有被人操纵和牵引?有没有猛然发现自己在某件事情上突然被洗脑了。
在转载和散布一些信息的时候要慎重,有些年轻人和老年人分辨能力很差,很容易相信一些假的东西,造成误导。尤其是对未成年人的影响是很大的,你不知道哪条信息就在他的心里种下了种子,结出什么样的果实。我们应该教会他们辨别信息的方式方法,遇到问题多求证,多反问,多问几个为什么?
最坏的思维方式,就是全盘接受,家长说的就是对的,老师说的就是对的,领导说的就是对的,专家说的就是对的,书上说的就是对的。这就是我从小受到的教育,父亲觉得出书的人很了不起,书上写的就是真理,他们那年代因为对于书籍的缺乏,对于书籍有一种盲目的崇拜,这种观点深深影响了我好多年。直到最近几年,我才逐渐摆脱了这种思维认知模式,开始有了怀疑和反问,也有对权威的质疑。开始正反看问题,开始因果互推看问题,开始明辨是非,不在听一家之言,片面之词。开始了多维度思考。
认知这条路还很长,我只是刚刚看到我的认知黑幕下的一丝光透进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