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藤忠雄话建筑)
很早 好友就向我介绍这本书了,那天路过书店 便买了。
从坂本龙马 到安藤忠雄。
日本人对平民英雄的崇敬 可能是始于对明治维新的领军人物 坂本龙马。小说刻画龙马的性格很独特,司马辽太郎写儿时的他却是个流鼻涕的小男孩。。没有人知道 这个男孩将会改变日本的整个历史。小说写法很平实,转而对司马辽太郎这个作家的风格极其喜欢。 事件总是互相联系的,一天无意又看到司马辽太郎会馆那个建筑。顿时竟 被藏有俩万册图书的书墙所倾倒。。光影的变换 墨香的余味 整个延绵不绝的立面书架 都诉说着那个已逝去的大作家的深邃和笃厚。 以书为材 填补大面积墙面空缺, 实用和人文艺术某种神性的完美结合。
而 这么做的那个建筑设计师 竟也是个日本当代的平民英雄。
欣赏
不得不说 建筑师是需要天赋的。
我却曾经为了自己不会画素描 错过了建筑这个专业而惋惜。记得大二 有人转去了建筑系 自己暗羡不已。曾偷偷评价隔壁建筑系学生晒的作品,。。
当代的世界建筑舞台 日本的建筑师占据了 极其有力的分量。没有受过系统建筑教育的安藤 更是已他不羁的风格,和他游学的经历成为了 大众偶像。 他游学欧洲 经历过巴黎的五月革命。领会过巴黎20多岁 年轻人思潮的力量。用他所描述的方式领悟 五官的感染 全身心的投入精神的共鸣。。。当他把这种感觉的方式用于建筑设计 真是令人感佩万分。他的建筑 总是给人心的震撼。我觉得这是他东方背景的初衷。。普奖的评价者说他极具东方风格,安藤说自己一直都在西学的空间 不知道哪里做成了东方风格。我想 大概就是这块吧。与西方建筑视界的空间震慑感,哪种主题精神不同的东西 ,含蓄的隐晦的给你心理的触动 也许才是东方建筑的魅力所在。因为欧洲教堂完美的中轴线设计 穹顶 雕刻和彩绘,乃至某些现代建筑 造型标新立异的楼宇大厦,总是让我想到“立面的误会”这样有趣的词。(也许也是我本身没去过西方的缘故 )
安藤对建筑的感触方式很人性,我也对他爱护自然的作法很赞扬。他批评的画图软件的局限性。他说图纸一落到屏幕就僵死了。接下来能做的就是为方案“收尸”。软件的运用确实加快了效率,就像程序代码省去了很多中间过程,CAD的线条工整却失掉了建筑本身的精华。一个建筑师思考的过程。。
偏颇
我却不认同他对中国建筑的描述。“以北京故宫为代表 理性和敬畏感的中国古建筑,那种压迫感使人觉得 好像除了故宫 其他都不是建筑。”
为了这句话 气的我大早起床 翻梁思成的中国建筑史和营造法式注释。安藤对西学的东西了解甚多 说这样的话 大概没好好研究过中国古建筑吧。就与这里的大多数研究什么中日关系的著作一样,即使没有歧视也带着似乎善意的意见和期望。
我们自己的古建筑所设计的优美的动线和精巧构造工艺 曾已经被世世代代的工匠所口口相传的东西 应该让当代的中国建筑师有基本的自信心。我一直在想为什么中国鲜少建筑工艺的书籍,甚至在梁思成之前 中国没有系统的建筑史记载。以中国语言之丰富 史记之完备 不做记录那只有一个可能: 世世代代的设计师已把老主宗的传承的 技术渗透到骨子里 翻译在作品上的。比文字的记载更能说明一切。千年不倒独乐寺 还有和它一样传奇的园林宝塔, 不正向现在的中外建筑师叫板了吗 。。你们哪。。 都逊了!~ 那那句对中国古建筑 除了它之外 都不算不上建筑的评价 倒也是可以成立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