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书之为课,即是知而行之

书之为课,即是知而行之

作者: 云飞海 | 来源:发表于2018-01-25 13:23 被阅读0次

        两天的《化书成课》结束了第四天了,看着还在手边的课件,感觉上课的画面还就在眼前。

        利用这两天的时间,我梳理了一下课程的框架以及主要内容,我发现太多的知识点,还有就是袁老师也扩展了很多的内容,下面我来总结一下我的学习。


让我收获最大的5个知识点

1、CSRP模型

         都说要化书成课,课程首先要梳理出来的就是框架。如果没有框架,所有的内容都串联不到一起。那课程的框架到底要怎么来梳理呢?就是通过这四步“筛选——分类——重新排序——权重分配”来实现。

筛选——从书中选取一部分合适的、有用的知识转化为课程内容。

分类——站在你要去授课的角度,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和归纳。

重新排序——为了更好的呈现课程内容,更具有逻辑性,要确定每个知识点出现的顺序。

权重分配——通过这一步最终确定课程的重点内容。

         这个模型就要要求我们站在课程的角度,看一下书里的内容,到底哪些是有用的知识点,哪些是一个类型的知识,梳理清楚这些知识点的逻辑关系,最终确定哪些知识点要重点讲授。

2、编写案例五要素与6T法则

         在以往的培训过程中案例的应用是最普通不过的了,但是,到底要怎么来编写案例,都要写清楚什么内容,都要符合什么原则,什么样的案例是一个合格的案例呢?这些问题,其实都没有仔细想过。在授课的过程,讲到某个知识点,突然觉得这里最好有个案例才好,于是临时抓,想到了一个可以当做案例的事情,拿过来用了,研讨的结果跟课程结果的对不上,也不知道到底是为什么,到最后只能怪学员没有全心投入。原谅我居然是一个这么草率的讲师。

案例编写的五要素——场景、人物、事件、如何用、结果

案例的6T法则——Testify能够证明观点、Typical Case典型性、True真实性、Target目标性、Trouble冲突性、Take Action激发行动

          上面的这两个知识点真的像是当头棒喝,告诫字以后一定要提前按照“五要素”“6T法则”准备案例,而且要把案例先跟其中的一些学员沟通一下,看看实用性和适用性。

3、五星教学法

         聚焦问题-激活旧知-论证新知-应用新知-融会贯通-聚焦问题

         这样一个闭合的圆,如果把一个方法性知识放在圆圈里,对应的就是“验证——探索——应用”的过程。再仔细想想,这个过程其实原本我们也在用——我们公司现在在进行的“话术训练”也就是这样一个闭环:抛出问题——大家演练——找出榜样——榜样联系——点评榜样——所有人应用好的点继续演练。不过在这个方法中还未能很好的把所有的新知记录。我想以后重点也要把这点事情做到位。

4、GEEAT化书法

         到底应该怎么化书呢?书中的知识点怎么变成课程的内容呢?如果你很困惑那么“GEEAT化书法”就是对症下药的方法。

        其实这五个字母代表的每个单词后边都是一个问题,而这五个问题,都是读者——也就是化书成课的人,对这个知识点关系到的问题的回答。如果能很好的回答了问题,也就能顺利的把书中的知识点变成课程内容了。

5、AMD影响型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一个课程的最终要打到的标准的量化,写好课程目标,不仅能吸引到学员,而且能帮助学习提升对课程的认知,一个好的课程必定有一个符合SMART的原则的课程目标。那这个课程目标到底应该如何写呢?如何写才能符合课程的标准呢?AMD影响型的目标就是合格的目标。

         记得自已以前开发课程,写的目标就是最简单、最直白的那种,从今以后要改习惯了。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3个知识点

1、根据书的使用价值和开发难易程度把不同种类的书划分了四个象限

         之所以印象深刻,是因为我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而在课程当天我看到态度理念类的书的时候,我立刻就想到“态度与技能”谁更加重要的问题,而且在我心里觉得态度这个问题很重要,我的书也有很多是关于态度理念类的,于是我直接就把态度理念类的书放在了最右上角。袁老师一分享出来她的答案,我在仔细一想恍然大悟。

         那一刻,我发现,很多想法与想法之间,就隔着一层纸,捅破了,就融合了。

2、库伯学习圈

          Why-What-How,这三个单词组在一起,其实特别常见,但是加上了If,就变成了库伯学习圈,我这是第一次见。

         在库伯学习圈的内容中,我们知道了完整的学习过程包含了具体经验——反思性观察——抽象概念化——主动实践4个阶段,我们应该确保我们的培训是个完整的学习过程,而培训师也要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去满足学员不同阶段的需求。那么就要求培训师或者是课程要从用户思维出发,提前去调研学员的需求到底在哪里。

3、对S型人的授课方式的分析

          DISC性格,其实并不是第一次接触,但是上一次接触确实是很久很久之前,早到已经忘记了性格测试的结果。而这一次说到了对S型风格学员的授课方式,老师在讲课的时候,我就在和自己比对,越是比对,越是肯定,越是肯定,越是认同。同时也联想到了自己的工作,可以肯定的是,我在工作中也是典型的S。课程中老师说不要用型号来框自己。我是忍不住来框自己的,那如果框住了,我就要去冲破这个框,打破这堵墙,才会有更多的成长。


立刻应用的3个知识点

1、CSRP模型。

用来梳理我的课程框架

2、AMD影响型课程目标

用来编写我化书成课的课程目标

3、GEEAT化书法

具体书中的知识点正确变成课程内容的方法


如何应用

         2月10日左右把自己的课程展示出来。

         最好的实践就是真的把书化成课。给自己打气。


        两天的课程给我很多的启发,而与其他11位老师的相遇更是让课程更多了一份收益。

         11位老师各有特点,呈现也各不相同,有的严谨,有的亲切,有的轻松,有的幽默,有的励志,感谢各位老师的经常分享,跟鞋各位老师的亲情呈现。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如果这逆旅之上,有精彩的课程,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我想即使是逆旅,也会很开心,也会很多收获。

相关文章

  • 书之为课,即是知而行之

    两天的《化书成课》结束了第四天了,看着还在手边的课件,感觉上课的画面还就在眼前。 利用这两天的时间...

  • 心想生语录【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摘录自【

    心想生语录【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摘录自【精一班第4期第41课】 王阳明讲:知之真切笃实处...

  • 这些道理会有人告诉你

    知之真切笃行处即是行 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周日有幸去听了,拆书帮帮主赵周老师的分享《职场...

  • 2018-05-19

    以行践言学《四书》——《中庸》篇086 【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

  • 第五周(201年811月26-12月2号)

    本周金句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

  • 知而行之

    每一个人还是婴儿的时候,都是自己在看着大人在走路的时候,想着自己也会走路也能走好,所以就有了一跌一撞的蹒跚学步,最...

  • 每日一则学论语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

  • 《中庸第二十章》之二

    【原文】“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 中庸-49

    原文: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

  • 《论语》学习日常33

    《为政篇》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是孔...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书之为课,即是知而行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jmra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