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来覆去看了几次表才睡到两点,然后彻底精神起来了,真的很奇怪,既然会如此清醒。于是起来重整公众号的文章。
去重读一遍过往的文字,从2017年6月10日开始至今将近3年写作时光,累计原创更文384篇,年均128篇的量,其中坚持最久的一次日更100篇左右,得到赞赏约计300元。
看着这些数字,它们记录着的成长,也完整地表现出写作的进步。今天重新修整了10篇文章,逐字逐句地读过,在能够修改的字数范围内尽量调整。
再读这些文章,便发现自己当初写作着实不够严谨,主要表现在:
1.沉浸情绪,不讲逻辑#
写得时候顺着自己的情绪而写,常常忘记主语和谓语要统一,写到忘记主谓不匹配的情况时常有之,虽然大概懂得要表达的意思,可别人读了便会发现这是病句。
除了这病句重重的毛病,我还随着情绪而悦动,使得情节也跟着跳跃,一件事情尚且没交代完呢,另一个情绪又急不可耐地表达了。这种争斗表达权的文章,有着很大的阅读障碍,读来有点不明其中奥义,时常有种莫名其妙的感觉,读者自然问号连连,而感到扫兴。
其中原因,自然是急于发表,而懒得去重读修改,自顾自地表达是作者的事情,而发表之前的修缮是编辑的工作。之前,我甚是讨厌这种“吹毛求疵”的行为,现在看来它是尽全力保存作者价值的好事情。为尊重读者,且保留作者的表达权,编辑的工作值得花时间好好研究。
2.排版随意,表达“肤浅”#
排版出问题,自然也是没有“编辑”的结果,最初的文章还带着书面文章的习惯,比如首行索进两行,这在手机显示时,明显不占优势,因为有损格式的整齐;再有就是文章冗长,少有分段,加之使用微信后台编辑器不熟练,以至于格式混乱,文字堆积毫无美感,读者阅读体验不佳。
如果说排版是由于最初的不熟练,那倒是可以谅解,而写作时寥寥数语,想表述清楚自己深邃的感情,以及错综复杂的情绪关系,显然是作者没有体谅读者。
想到文字传达某个信息时,本身就存在失真的可能性,再加之每个人的理解不同,写作者就更应该要详尽明确表达。像我这样含糊其辞、“轻描淡写”式的勾勒,只会让读者跑到云里雾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难怪,自己读自己三年前的文章,也快觉得多少读不懂了。这是因为记忆的逐渐淡化,没办法很好地补充文字缺失的内容。于是,我也就理解,为什么别人常说地“读不懂”了。
这些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已经有所改善,比如说我使用秀米编辑器,熟练使用了格式设计并保存,随即同步上传公众号,解决了排版无审美的问题。
而,这个表达不清晰的问题,因自己一直没意识到而堆积到现在,虽然通过反复再读、堆肥练习、增加系统阅读等方法,自己的写作业有所进步。可我也明白,静下心来写作,努力清晰表达,还有一段路要走。
这里最需要耐心,一来需要足够时间的练习发酵;二来需要写作当下的耐心,不要急于说太多,应该学会分门别类,明白一个道理:其实讲清晰三件事情就是最多的信息了。
所以得戒贪多,而求精细内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