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老骥伏栅 志在千里

老骥伏栅 志在千里

作者: xuanyi_666 | 来源:发表于2018-02-19 15:54 被阅读0次

    近十几年来,我拜访了300多位文化大家,平均年龄在70岁左右。所见文化大家,因年事己高,交谈的话题,大多是以回忆往事为主;对未来要做的事情,绝大多数是对自我一生的总结以及做好尚未完成工作的扫尾,以求达到圆满地画上一个句号。

    令我吃惊的是,今年84岁的郭生白先生,我们在一起所谈话题,却与众不同,他基本上不关心昨天所做的事情,而是把最大的精力投入到今天和明天正在做或准备大干一场的中医文化事业上。他似乎忘记了年龄,真的是不知老之将至、老之已至。可以说,他比年轻人还年轻,实可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他说话时,那种自信的神情,他听你说话吋,那种反应之迅捷、抓你说话的关键词之准确,你会突然有一种感觉,眼前的这位老人家,是不是隐瞒了年龄,他根本不像84岁。他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复杂事物的判断速度以及对未来要大展宏图的憧憬,和年轻人完全一样。怪不得他的众多弟子们在和我谈起郭老的干劲时,无人不大加佩服。所以,我说:郭老不是84,郭老刚刚48岁。写到这里,我猛地想到三国时期的曹操所写的一首诗《龟虽寿》,诗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郭老是当代歌以咏志、壮心不已的中医文化大家,谈到中医的当下处境,谈到他的在天之师一一东汉时期的医圣张仲景时,他会落下热泪,有时竟然会泣不能语。他在即将出版的《本能论》这部扛鼎之作中写到:

    “父亲把儿女从医院里背出来,因负担不起昂贵的医疗费用,而含泪回家等待死亡。儿女因无力支付高昂的费用,而带父母走出医院!他们心里在想什么?要说什么?一例高血压病,从吃降压药直到心脑血管病,然后搭桥、作支架,而后是等待下一次的抢救……一例糖尿病,从吃降糖药到注射胰岛素到尿毒症透析,钱用完之时,便是生命的结束。一个人患了癌症,就意味着无钱治疗等死的悲剧上演,或是家破人亡的落幕……我们的亲人被无辜地夺去了生命!写到这里,我在流泪……我愿同天下患者同声一哭!”

    不见生白老,不知中医好。见了生白老,有病不怕了。郭老用自己的生命状态,用耄耋之年罕见的精气神.完全证明了中医文化的伟大!他告诉他的弟子们,他要轻轻松松地工作到100岁,他还有很多复兴中医的事情要做。他用一生的临床实践和对医圣张仲景1800年前所著《伤寒论》的潜心研究,向今天的医学界提出两大问号。这两大问号是什么呢?

    2010年8月5日的晚上,我与郭老在北京石景山区松林公园他的住处促膝深谈,谈到兴奋处,他站了起来,从桌子上的一个纸袋中,抽出一张纸送我,只见纸上写道:“人自身本有一个防疾愈病的能力系统,我们为什么放弃不用,而去求助于有毒的化学药物与手术刀呢?难道这是智慧吗?这却是医源性疾病与药源性疾病的根源。”

    正是这两个问号,促使他创造性地总结出了《本能论》。他提出: “中医自《伤寒论》问世以来,因为读懂它的人很少,且在《伤寒论》的解读中又发生了众多流派,各持一得之见自立门户,各成一家之言,以致中医理论芜杂而不系统,有些理论概念不清,随意性、模糊性都很严重。理论如此,而行为也无不如此。中医常因此招人耻笑。中医不是完美的,也正因为其不完美而才能完美!”

    50年的痛苦思考,中医从《伤寒论》中走出一个‘生命本能系统理论’。‘生命本能系统理论’诠释了中医的核心思想,对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施治、治未病、模糊理论、不可复制……种种质疑都给予了圆满的回答。并且在对传染病及慢性功能性疾病的治疗上产生了令西方医学难以置信的临床效果!你能想象吗?一剂药就能使一个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痊愈;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及其所有并发症一张方剂便可治愈,并且其所有并发症也随之消失,发生系统痊愈效应。”

    生命是大自然赋予的,生命规律与自然规律一样是不可改造、不可对抗、不可替代的!采用顺其势而利导的方法,这些病都可治愈。而且是像中国的兵法一样‘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一样,中医是‘以不治而愈人之疾’。只要使用调节本能系统这样一个方剂,所有的原发、继发的疾病便可完全消失。大自然是最真实的,我治的是系统的障碍,它还我的是系统的障碍消失。系统的障碍消失,就是系统的疾病全部消失!原来人类千年追求的梦想,今天出现了。”

    郭老对当代中医文化的杰出贡献正在于此。他是理论联系实际,走知行合一道路,在中医向何处去的十字路口,勇敢地面向前方,提出了“生命本能系统理论”这一富有时代气息的独特观点。这一论点是对医圣张仲景《伤寒论》的继承和发展。

    郭老生于1927年,其一生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多灾多难而又波澜壮阔。我想,自古以来的规律是,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没有东汉建安时期伤寒病的流行.哪里会有《伤寒论》巨著的诞生?如果没有清朝乾隆年间温病的流行,也不可能有大医吴鞠通《温病条辨》、叶天士《温热经纬》两部名著的问世。

    今天的中医再次面临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和亚健康等慢性功能性疾病的挑战,还有国家和个人都无法承受的医疗费用。面对这一时代难题,郭老知难而上,继《伤寒六经求真》出版之后,又写出了《本能论》这部重要著作。在中医跌入谷底而正随着中华民族复兴而崛起的关键时期,这部著作的现实意义、历史意义,则显得十分重要。郭老也正是因为这部著作的特殊价值而成为这个时代中医文化弘扬的代表性人物。其众多弟子正像弘法的传教士,必将人类的瑰宝一一中医,传播到亿万人家,以普度众生。

    为此,他近期又与国家文化部主管的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展开合作,创立了我国第一家在国家一级公募基金会基础之上的以完全传播中医文化为宗旨的公益慈善专项基金一一本能论基金,用现代的、源于西方的基金会制度,去推动中医文化公益事业,井开展免费的师带徒教育,像孔子那样,他要培养3000名弟子、72名贤人。同时还要开展对世界医学难题即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的攻关治疗,并对家庭困难的患者予以免费。他更着力于“生命本能系统理论”思想在更大范围的传播,以切断亚健康的发病源头,使亚健康者恢复到健康状态而不留后遗症,并把目前高昂的医疗费用大幅度降低,为彻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间题做出贡献。他反复强调:今天,中医一定要站出来,携手自己的同胞走出健康危机,让同胞们认识我们的祖先所创造的中医的伟大,不要自毁江山、自毁万里长城。

    有一天,郭老告诉我,他近期要南下广州,拜访2003年战胜“非典”(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的功臣一一中医泰斗邓铁涛先生,并拜访在北京的经络医学大家祝总骧先生,以共商中医文化大业。我想,邓老、祝老、郭老“中医三老”的这次聚会,将不仅是当代中医史上的一段佳话,更具有在中医危机中力挽狂澜、砥柱中流的象征意义。

    2011年是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之年。这100年,中华民族的护身符——中医,饱经沧桑,劫难不断,内忧外患,屈辱至极。可以讲,到2003年“非典”肆虐、全国恐慌,才使中医绝处逢生,否极泰来。我们要感谢“非典”,2003年是中医崛起的里程碑。更要感谢2009年到2010年的“甲流(甲型流感病毒)”,“甲流”让中医养生成为时尚风流。还要感谢2011年的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这一时空,使我们有机会冷静反思。我想百年之中那些谩骂、诋毁,甚至要消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不肖子孙,不论现在他们身在何处,都应当面对祖先的灵魂忏悔或应面对黄河、长江洗心革面。否则,总有一天,不肖子孙将像秦桧那样,被铸成跪着的可耻之像,面对岳飞的满江红,遭13亿中国人的唾骂。消灭中医者,必被中医消灭。动此邪念者,必遭殃。这就是历史的无情规律。

    医者,易也。易者,《易经》也。8000年前孕育的《易经》,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血脉总根,她是万经之首,是众典之元典,是中医之圣母。这参天巨树的年轮,知天地之运行,通古今之变化,明生命之本能,其早己阅尽万年的暴风骤雨、电闪雷鸣。蚍蜉撼树,不自量力,谈何容易?无非是几只苍蝇碰壁,嗡嗡叫。

    祝愿生白先生“雄鸡一唱天下白”!祝愿《本能论》像春霖一样生机无声而润万物!

                              蒋晔

            2010年8月11日于北京颐和山庄

    —— 蒋晔(《本能论》序言一)

    ■本文作者蒋晔,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序言成文于2010年8月11日。

    老骥伏栅 志在千里 老骥伏栅 志在千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骥伏栅 志在千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jni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