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Recycler随笔读书
《自私的基因》摘要与思考(一)

《自私的基因》摘要与思考(一)

作者: Recycler | 来源:发表于2017-05-28 22:32 被阅读125次

    《自私的基因》摘要与思考(一)

    文:Recycler

    61/147.6107

    如何将表格直接复制到简书?

    本来采用的是表格模式,将原文和思考对比一下。结果这里不能用表格。还需要重新排版。

    没法复制,不开心。强烈建议可以贴表格。

    如果你希望从阅读过程中吸取某些教益的话,你完全可以将他们看成是一个警省,假如你和我一样也希望建立一个博爱、利益共享和无私合作的社会,那么你就不会再指望从什么生物属性中得到帮助,因为我们的本性生来就是自私的。让我们设法通过教育把慷慨大度和克己利人的精神灌输到人们头脑中去吧。让我们深刻地了解我们的基因是如何自私的,这样我们至少可以找到打乱它们的计划的机会,而这是其他物种永远做不到的。

    没有任何文化干预,动物的基因是自私还是利他,是有时间顺序的。刚出生的时候属于自私基因,当成年时,有的到了繁殖阶段,就开始有了小范围的利他基因,到了老年,就有一种大范围的利他基因。当生物出现生病或是接近死亡时,感到无法恢复生命本质的时候,就会出现一种最大化的利他行为。只有认为生命活力还有机会恢复,认为可以永生,就会变现出一种自私的行为。可以这么认为,物种在生命过程中,自私的基因逐渐减弱。受到后天环境文化影响,可能更自私,可能保持自私。人生的活力在幼年和老年的时候最低,在中年的时候达到最高。如果有兴趣,可以发现一个问题,在成长过程中,幼年时候的活力增幅最快。增幅速度逐渐降低,到成年的时候达到最大值。然后活力开始负增长。也就是说,对人生活力曲线任意点的正切值连接起来,会发现增幅线也是递减的,这与自私程度的斜线保持一致。这是否是个规律呢?自私和无私的分水岭应该在成年阶段,个人活力最大的时候,也就是这时候,开始考虑繁衍生育。当物种认为自己老了,活力逐渐减弱的时候,活力的增幅不在是正值。物种开始逐渐产生无私行为。

    人类和狒狒都是通过自然选择而进化出现的产物。如果你认真地研究了自然选择的方式,你就会得出结论,凡事经过自然选择进化而产生的任何东西,都应该是自私的。

    在生存几率影响很小的变化,也可能对生物进化产生重大的作用,因为在漫长的生物进化中,世界有足够的时间可以使这些变化发挥其影响。

    利他行为是真诚地发自内心还是真诚地出于自私动机

    动物的自私行为,吃邻居,吃同类,祸害同类,拒绝分享

    利他行为,御敌献身,吸引敌人,父母牺牲

    一个物种或群体同另一物种或群体相比,其灭绝的可能性的大小,就在于他们之中的个体的自我牺牲精神的大小。因此,这个世界多半要由那些具有自我牺牲精神的群体所占据。

    只要群体中有一些个体具有与生俱来的远见,它们就会察觉到自己的长远利益是克制自私的贪婪,从而避免整个群体的灭亡。

    远在地球还没有生命之前,通过一般的物理或化学过程,分子的某种形式的初步进化现象就已经存在了。进化时,它们没有必要考虑诸如预见性、目的性、方向性等问题。如果一组原子在受到能量影响而形成某种稳定的模板时,它们往往倾向于保持这种模板。最初的自然选择形式,不过是选择那些稳定的形式并且不断抛弃那些不稳定的形式罢了。

    生物的复制基因在其复制过程中所造成的错误确实能缠身改良的效果。对于生命进化的进程来说,产生一些差错是必不可少的。原始复制基因在复制拷贝时期精确程度如何,我们不得而知。

    它们的确是在进行生死存亡的斗争,因为任何导致产生更高一级稳定性的复制错误,或以新方法削弱对手的稳定性的复制错误,都会自动地得以延续下来并成倍地增长。

    基因的演化道路相互交叉又再交叉,在延续不断的时代发展中,一个基因可以被人们视为一个基本单位,它可以通过一系列生物个体的延续而生存下去。

    一个基因的环境主要是由其他基因构成的。每一个这样的基因本身又依赖于它和环境中其他基因的协同能力而受到自然的选择。

    生物的年老体衰只是基因库中晚期活动的致死基因同半致死基因的一种积累的副产品。这些晚期活动的致死基因和半致死基因所以能够有机会通过了自然选择的网眼,就是因为它们是在晚期活动的。

    基因所能做到的也只限于事先的部署,以后在生存机器独立操作时他们就只能袖手旁观。这是因为生物发展和运动的“时滞”所造成的困难。

    基因对生存机器的指令不可能是具体而细微的,它只能是提出一般性的战略以及适用于

    如果碰巧做了某件事情之后便出现了不愉快的情况,切勿再做这种事情;在另一方面,重复作为你带来好处的任何事情。

    人类这一具有天赋的自觉预见能力的物种中,以最高的长远利益为基础的盟约或集团,也由于出现内部的叛逆而摇摇欲坠,经常有土崩瓦解的可能。

    还击策略,摆开通常那种威胁恫吓的对峙姿态。但是对方一旦向它进攻,它即还击。

    试探还击策略,像鹰一样行动,如果对方还击,它就回复到鸽子的那种通常的威胁恫吓姿态。如果受到攻击就像普通的还击策略

    每一个群体事实上可以采用一种还击策略、试探性还击策略及鸽子策略三者相混的复杂策略。

    不论平时如何的行为,高调还是低调。遇到竞争对手,先是威胁恫吓,开战的时候,遇强则强,遇弱则弱。打得过拼命打,打不过就跑。

    即使开始时生物个体的胜利或失败完全是偶然的,它们也会自动归类形成等级。这种情况附带产生了一个效果,即群体激烈的搏斗逐渐减少。

    一群各式各样的动物放在一起,就会有争斗。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了后天条件发射,知道什么动物好欺负,什么动物不好欺负。这应该是动物的本能,保护自身,减少伤害。但是作为人类这个动物,在短时间内也是遵循这一原则的。一个人到了一个陌生的竞争环境,首先就是要分出的高下。当吃过几次败仗之后,内心就知道什么人不能招惹。这是短时间的情形。这时间有多段,也许是几天,也许是几年,甚至十几年。动物也许只是畏惧曾经对手的外在形象,即使一个病入膏肓的对手,也会让自身心惊胆战,动物并不会分析对手现在的能力。但是人却是不同,因为时间流逝,年老体衰。曾经的失败者正是抓住这些因素反抗。动物界可能也有这种情况,但是不会像人类这样,先隐忍等待时机再复仇。人的后天学习和观察能力,是其他动物所不具备的。

    对生物个体来说,最好的策略就是对待曾经打败过你的个体采取相对的带有怀柔味道的态度。

    操作父母利他行为的基因则处于相对的有利地位

    各种抚养和生育的混合策略,在生物进化上都是能够稳定的。

    在自然界里,双亲若拥有过多的孩子数,就不会有许多孙儿,他们的超生基因,也不会传播到下一代。因为自然界没有福利国家,所以没有必要在出生率上作利他的抑制,任何放纵的基因会立刻受到惩罚,含有那样基因的孩子就会挨饿。

    对小孩的人权关怀也不能乱用,否则就会面临人口危机。

    我们都高度地希冀全世界成为一个福利国家,但是你不能拥有一个不自然的福利国家,除非你也拥有一个不自然的生育控制方法,否则最终的结果比自然演化还有惨。福利国家也许是动物界已知最大的利他系统,但是任何利他系统都有先天的不稳定性,因为他的开放性给自私的个体以滥用的可能,而自私的个体也随时准备利用和剥削它。

    作为自私的个体,它宁愿等待,以其某一个梯死亡,而不愿再无益的搏斗中浪费哪怕是一点点精力。为了群体的福利,流浪者的任务就是充当替角,在舞台两侧等待,随时准备接替在群体繁殖舞台上死亡的底盘占有者的位置。作为纯粹的自私个体来说,这种办法也许是他们的最佳策略。

    在生物群体中,凡是雌性个体能估量自己群体的个体数量并且调节其出生率,以避免食物供应的负担过重,那么,群体选择便有利于这样的群体。

    在自然条件下,过分拥挤可能就是一种将要发生饥荒的可靠的预兆。

    如果那些基因促使你剩余你无法抚养的子女,这样的基因会自动受到惩罚,在基因库中的数量会越来越少。一个效率高的生蛋动物,作为自私的个体,他的任务是预见在即将来临的繁殖季节里没窝的最适量是多少。

    也忘记在哪里看到的知识,在一个养鸡场,要想让鸡下蛋最多,并不是鸡越多下蛋越多,而是找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即每平方米拥有鸡的数量维持在某个值。人类当人口不断增多,就开始抱怨拥挤,抱怨资源紧缺,抱怨就业压力。为了不给自己增加压力,为了不让孩子受苦,就选择少生。这是人类有意识的应对群体数量的多寡。即使人类没有这些想法,面对各种压力,人类的繁殖能力也会下降。

    动物预测到丰收年,生多个的概率就会提高。如果无法预测,那么动物不会敢冒风险,浪费自身资源。动物具体能不能预测未来的丰收,我没答案?但是人类能不能预测未来,我有自己的看法。动物也许通过自身的能力感知气候感知空气,可以做出预判。人类对自然的预测方面,显得十分薄弱。但是人类可以利用知识经验以及高科技。对于动物来说,只需要根据天气和温度就可以预测明年的食物是否丰收。对于人类来说,食物已经无法满足于人类的需求,人类更向往对金钱的预知。这就大大超出了人的预知能力范围。谁也不能保证,在未来的某一时候会获得多少金钱回报。正因为不确定性,人们疯狂的追逐利益。正因为不确定性,人们时刻存在生存焦虑。因此,人类有意识的降低繁殖,增加生存确定性。

    我们提出的“亲代投资总额”的概念,包括她在一生中所能够搜集或制造的食物、她准备承担的一切风险以及她为了儿女的福利所能够耗费的一切能量和精力。

    促使对更需要帮助的生物个体而不是对自身进行投资的基因,能够对基因库中取得优势,哪怕受益者体内只有这个生物个体的部分基因。

    不能把投资资源分摊给太多的子女,致使每个子女得到的份额过于微薄。否则,它就会丧失太多的原因,不会有足够的下一代。也不应该把投资资源集中在少数几个被宠坏了的儿女身上。

    就亲缘关系而言,它同它的任何一个兄弟姐妹之间的密切程度,和它母亲同其子女之间的密切程度是完全一样的。亲缘关系指数都是1/2.从基因上讲,它希望母亲以其资源的一部分对它的兄弟或姐妹进行平均投资。从遗传学的角度上看,它和母亲一样都希望为它的兄弟姐妹得利益出力,而且它们这种愿望的程度相等。但是上面已经讲过,它对自己的关系比它对兄弟姐妹当中任何一个关系密切了两倍。因此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它会希望它的母亲在它身上的投资要多一些。

    一个人的基因是一个人特有的。与父母兄弟姐妹只有1/2的相同,因此一个人更爱自己。在分配上,也希望自己能获得多一些。

    一旦小个子瘦弱得使其预期寿命缩短,而缩短到它从同样数量的亲代投资汇总获得的利益还不到其他幼儿的一般的程度,这时它也就该体面而心甘情愿地死去。

    如果这个理论成立,在一个单位,如果个人的收入少于同工的一半,那就可以离职了。

    “身体啊,如果你各自比你的骨肉兄弟瘦小得很多的话,那你还是不要挣扎,干脆死了吧!”这种基因在基因库中将是成功的基因。

    小不点的生命航程中有一个至关重要的临界点,在那之前,它还可以挣扎,在那之后,它应停止挣扎,宁可让自己被它的骨肉兄弟或父母吃掉。

    如果母鸟拿不准今年该孵几个卵才是最合适时,可以采取明智的战略,即在孵卵时比它事实上“认为”可能是最适宜的数目再多孵一个卵。

    很多人都恐慌于未来。不知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面对未来。既担心投资少了,未来得到的汇报少。又担心投资多了,未来没有回报。根据现有知识和以往经验,对未来的概率分析,然后投入自己能承受失败的最大付出。如此计划最是合理。

    小不点的生命就是母鸟打赌的赌注

    基因作为一个有信息的物质,为了生存不被消灭。产生了结合和复制功能,接着,产生了外在保护。接着,有了与基因性质相对应的外在形体。外在形体为了满足在不同个体间生存。为了保证基因的延续,每个基因所搭载的个体,形成了不同的生存和繁殖形式。让基因最大化的存在下去。

    亚历山大的基本论点可以归纳如下:一个基因在促使其幼年个体攫取额外食物时确实能增加该个体的存活机会,尽管其亲代养育后代的总能力会因此受到影响,但当这个生物个体自己成为父母时却要付出代价。因此其子女往往继承了同样的自私基因,从而影响这个个体养育后代总能力。这可以说是一种既损人有不利己的行为。这样的基因只能以失败告终,因此亲代必定永远在这种冲突中取胜。

    幼年生物个体的基因如具有超过亲代个体的性能就被自然选择;反之,亲代个体的基因如具有胜过幼年个体的性能就被自然选择。

    基因所以被自然选择时因为它们能够发挥它们具有的潜力,它们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因此,同一个基因,当它存在于幼年生物个体之内时,它可以利用的机会将不同于它存在于亲代个体之内的时候。因此在它的个体生命史中,贯穿于两个阶段的最优策略是不同的。

    对一个自私幼儿来说,它自己未来的子女和它自己的兄弟或姐妹同样“可贵”。因此,它在攫取额外资源时总是估算一下为此必须付出的全部代价,它的行为不能慢无节制地胡来;绝对的自私行为不仅使它丧失现存的兄弟或姐妹,而且要使它丧失未来的子女,因为这些子女必然也会以自私行为彼此相待。

    对于一个幼稚个体来说,只要它从自私行为中得到的净利益至少不小于它的近亲因此受到的净损失的一半,那么,这种自私行为还是合算的。

    由矜持的雌性个体和忠诚的雄性个体组成的种群,能够进化是肯定无疑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家庭幸福策略对于雌性个体来说,实际上看来是行之有效的。

    雌性个体能够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将这种矜持形式的策略付诸实践。我们已经提到过,雌性个体可能拒绝同还没有为它筑好巢、至少还没有帮助它筑造一个巢的雄性个体交配。

    如果一个种群的所有雌性个体都强迫雄性个体去完成某种艰难而代价昂贵的任务,它们能够降低雄性个体在交配后不辞而别的可能性。

    一些雌性个体宁愿和拥有地盘的雄性个体交配,另外一些宁愿和在统治集团里地位高的雄性个体交配

    人类中,很多男性仇富并不是没有科学根据的。因为女性希望自己的基因能够传承下去,就需要找到有钱有势的人。才能保证女性基因的保存下来。当女性更多的看重有生存能力的男性时,那些生存能力欠缺的男性就憎恨有钱有势的男性,憎恨女性爱慕虚荣。这些都是人的天性。

    雌雄两性的个体都想要在其一生中最大限度地增加它们的全部的繁殖成果。

    雄性个体一般地说大多倾向于雌雄乱交,从而缺乏对后代的关注。雌性个体有两种可供利用的对抗策略。在上面我们曾经称之为大丈夫策略和家庭幸福策略。一个物种的生态环境将决定其雌性个体倾向于采取其中的哪一种策略,同时也决定雄性个体如何做出反应。

    一般地说,这些物种的雌性个体喜欢采取家庭幸福策略。首先动物的雄性个体往往是通过鲜艳的色彩以吸引异性,而雌性个体往往满足于单调的色彩。

    雄性的炫耀自身的长处,即招来雌性,又招来捕食者。想要获得利益,就要承担风险。

    存在两种相对矛盾的选择压力

    有效的生存机器可以认为是两种相对矛盾的选择压力之间折中的产物。

    人类社会大多数实行一夫一妻制。有些人类社会则有杂交的习俗有些实行妻妾制度。人的生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而不是基因。

    在一些具体的社会里,哪一种倾向占上风取决于具体的文化环境,正如在不同的动物物种中,要取决于具体的生态环境一样。

    动物因为环境而筛选出适合环境生存的基因。对于动物来说,环境只是只气候、温度、水源、以及周围同时出现的食物或天敌。人类在考虑环境的时候,需要再加上文化环境。动物因为环境而保留生存方式,也就是适合环境的基因。人类一方面适应环境形成了人类特有的生存技能,另一方面,人类为了适应文化环境,产生了精神。即精神元素。往往人类的在强大的精神力影响下要强于其他环境的影响。

    最近的新闻,一名女性被英国男友殴打致死。本是很悲惨的事,值得同情的一件事。结果,广大网友辱骂这名被害的女性。辱骂的内容不清楚,从攻击者的角度,无非是憎恨中国女孩不自爱,偏要找个外国人,如果在国内哪会有惨案发生。

    攻击者的理由可以理解,由同情转化为的愤怒。一个女孩受欺负会被同情,一群女孩被欺负就会把愤怒转嫁给这群女性,理由是不自爱。

    通过自私的基因可知动物有种配对方式是“大丈夫策略”即很多雌性追求一个强大的雄性,最终的目的是让自己的基因可以借助强大雄性的基因一起保留下来,而不被自然淘汰。人类在文化的干预下,部分女性也认可这一观点。动物追求雄性配偶更高大更有力量更艳丽,总之是在同类中有利于生存较为突出的外在形象。人类也是以生存为目的的,什么样的人更有生存优势呢?聪明的人,帅气漂亮的人,有钱有势的人。在我们看来,这些人类的条件更有利于人类的生存。于是人们在选择配偶上,希望借助这些所谓的优秀基因,能培养一个优秀的后代,从而让自身的基因繁衍下去。

    我们在文化理念上认为,外国人比较有钱,生出的混血儿也具有生存优势。种种因素,造成一些女性渴望找个外国男朋友。

    在国内,男女比例大约均衡的情况下,每个人男性和女性都有可能配对结婚。但是当女性把配偶的选择范围扩大到全球的时候,就会发现国内男性的不足之处。尤其是当大量的女性选择国外男性,国内男性就面临着找对象难的问题。这样造成大量剩余男性,戏称为屌丝。

    这群没有找到配偶的国内男性,就开始抱怨外国男性如何如何,就开始指责他们虽然帅但是为富不仁。就开始抱怨那些走出国门的女性,爱慕虚荣,与虎谋皮。从来没有反省自身的缺陷。是制度限制了个人发展吗?是人口众多竞争压力大吗?都不是,是个人放弃了努力,放弃成为更好的自己。

    女性因为文化而选择了找个国外男友,是为了基因的延续。男性因为文化选择鄙视高富帅鄙视女性,是希望能骂回几个女性,以提高个人的配对概率,也是为了基因延续。这一切都是为了保证基因延续而做出的个人反应。

    动物中有种孔雀现象,就是长出一条巨大美丽的羽毛,这是为了吸引异性。但是在实际生存中,并没有任何优势。动物认为只有一条漂亮的尾巴,就是有着强大的生存能力,尾巴成了动物生存能力最直接的表现形式,一看便知。以致尾巴进化超过了能力进化,成为一种装饰作用。动物往往被这种装饰作用所诱惑。人类也有类似的行为。有些人健身甚至注射盐水,只是让肌肉看起来更巨大,让人们认为肌肉强大的人更利于生存。有些人整容削骨,让自己更美丽。让人们认为这个人拥有美丽的基因。人类越来越会伪装自己,让自己看起来更适应生存。人类也如动物一样,形成了一套识别认知系统。外表肌肉男内心却是个懦夫。外表美丽动人内在却是弱智低能。人类通过观察分析,不会被眼前的现象所迷糊,通过文化学习,认识到什么才算是真正的生存之道。大肌肉并不能多得粮食,帅哥美女并不能长久。有人为了生存伪装,有人为了生存而甄别。

    如何解决文化的问题?让自身变得更优秀,适合当前的生存环境。变得更聪明,更有赚钱的实力。因此可以吸引更多的异性前来。再就是改变文化,现在的文化告诉人们,外国人有钱,混血儿更帅。那我们把钱和帅从生存优势中剔除掉,宣扬一种新文化。努力的人,聪明的人,爱学习的人,会创新的人更有生存能力。唯有此才能自发的减少人们因羡慕外貌和钞票而出国。努力、学习、聪明、创新,不一定是我们特有的,也许外国人比我们做的还要出色。那我们就从我们现有的整体优势找优点。这不免要问,我们现在有什么优点是我们所特有的。这就需要了解国人的人性。我们可以随口说很多,勤劳、勇敢、敬业、忠孝等等,细细想来,这些条件已经不是我们特有的优点,好像世界总能找到一个群体,比我们优秀。我眼拙,实在看不清我们的优势是什么!不过重新树立一种文化,并使得这种文化有所突出表现,这样我们国内的男女才能互相吸引,甚至吸引外国人。

    问题又来了,文化能单一吗?尤其是在文化多元化的当代,任何行业都有突出表现者,人们也有不同的文化需求。永远难以阻止个别人向外国跑,永远也难以阻止个别人做出出格的事。我想,有一种主流文化存在,可以影响绝大数人的生活方式。并且允许多种文化共存,理解不同文化行为间的冲突。这也许是适合基因生存的最好的生活模式。

    至于,有些人不理解,为什么女性被挨打也不离开呢?我能想到四点,一是想逃却无法,犹如被关在暗室监牢内。这样的人生很悲惨,值得同情。二是屈服于暴力,害怕更加凶残的报复。这是基因为了自保而做出的选择。二是希望能生儿育女,忍受一时的暴力,让自己的基因通过与优秀基因结合而延续下去。三是受虐倾向,基因决定只有受虐才能体现生命的价值。不管是那种原因,正是基因认为有利可图,才会忍受着暴力。

    根据生物进化的理论,凡有不同性别个体存在的地方,喜欢炫耀的应该是男人,而女人则喜欢朴实无华。实际上,在我们社会里,炫耀自己的是妇女,而不是男人。

    在幸福家庭策略中,雌性动物不需要装饰自己。自会有艳丽的雄性追求。在大丈夫策略中,优秀的雄性少,雌性数量大。但是雄雌之间没有契约,且雄性基因的多量廉价,造成雌性都可以得到雄性的基因。但是在人类社会,有一夫一妻制的束缚,雌性要想认可大丈夫策略。也必须要有一定的吸引力。这就是女性打扮漂亮吸引男性的原因。在社会契约精神下,通过努力装扮自己,让自己能找到更好的基因。

    为什么有些高学历女性很难找到对象?既然男女之间互相吸引,可以说在找门当户对。当女性资本过高时,没有男性能与之对应。再加上女性基因数量较少,浪费精力。致使女性不能随意找一个男性完成结合。因此优秀的女性被搁浅。

    为什么男性没有这方面顾虑?因为男性的基因并不是稀缺资源,男性愿意用自己的现有的成就换的一次结合的机会,已补偿女性生育阶段浪费的时间和精力。

    为什么会有人不想结婚或是丁克一族。这很明显不利于个人基因的传承。正如动物在数量多的情况下,根据未来的环境预测,判断生育的数量。这应该是自行调控的。当有政策干预下,人类的数量剧增。人类感受到未来的竞争压力,为了不造成生儿育女的个人损失,于是选择不生或是少生。使得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数量减少。不婚族和丁克族,正是因为感受到生活的压力,有意识的减少人口数量。这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的原因,是因为这些人纯粹是从个人角度思考,受到文化的影响。认为个人生活最快乐,没有传宗接代的概念。以上两点造成生育率下降。

    我们的动物模式开始时没有任何聚拢的倾向,被追捕的动物们开始时也是随意分散的,但自私的动机将会促使每一个生物个体试图把自己挤进其他个体中间以缩小自己的危险区域。这样的,动物拥挤的集群迅即形成,而且会变得越来越稠密不堪。

    动物为了保护自己,为了自己的生存,想方设法成为中心,让同类在外围保护自己。

    人类散居的时候,容易受到攻击。人类群居的时候,外围容易受到攻击。我们可以理解为,住在城乡结合部的人类,有一定的资金,容易受到犯罪分子的关注。而在城中,人口众多,不利于犯罪行为的实施。动物是从自身生存的角度考虑到外围的危险,人类是综合考虑外围的人们更容易受到侵害。

    在自私的兽群模式中, 动物本身并不容许存在合作性的相互作用。这里没有任何利他的行为,有的只是每一个生物个体为了私利而相互利用。

    这是符合基因的最基本的生存形式。

    如果鸟群中有些生物个体是近亲,促使鸟发出警叫声的基因在基因库中准能兴旺起来,因为得救的一些鸟类拥有这个基因的可能性很大。即使鸟类发生警叫声后,由于引来了捕食者而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这样做还是值得的。

    这种牺牲自我的行为有利于种群基因的延续。

    一个为伙伴报警的生物个体,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私利。第一个想法可以称之为“开维”理论。从纯粹自私的动机出发

    第二个想法可称之为绝对不要离群的理论。

    发出警报,是先发现敌人的动物,警告同类,保持安静,减少同类的声音吸引天敌,也是为了保存自己的生命。

    进化上稳定的混合的策略可以分成两大类型,一是生物种群中每一个个体都采用混合策略,这样生物个体往往能够明智地把生育与抚养结合在一起;二是生物种群分成两种不同类型的个体。按照第二种方式取得生育与抚养两者在进化上的稳定平衡。即生物种群可以分为生育者和抚养者两大部分。生物被抚养者必须是抚养者的近亲,其亲近程度至少要像抚养者自己的后代。

    这些幼虫在掠夺者的蚁穴中孵化。它们并不“知道”自己已变成奴隶。它们按照固有的神经程序开始工作,完全像在自己的穴里一样执行职责。

    从小处在一种环境,接受一种文化,就会奴隶化。即使血脉和种族不同。要么认可现在状况,做一个开心的奴隶也是不错的。或是认知彼此的不同,开始反抗。蚂蚁毕竟智慧有限,无法识别彼此,只能按照基因的使命从事自己的工作。

    我们的每一个基因都是一个共生的单位,我们自己就是庞大的共生基因的群体。

    正因为基因相互配合,才能确保人的生存。

    如果各方从联盟关系中获得的东西比付出的东西多,这种互利的联盟关系是能够进化的。

    延迟的相互利他行为在其生物个体能够相互识别并记忆的物种中是可以进化的。

    我们可以证明小气鬼的策略是一种生物进化上稳定的策略,小气鬼优越于骗子或傻瓜,

    有些拟子就像某些基因一样,能在短期内耀眼地成功散播,但是无法在拟子库内存留很久。

    长存性、生殖力和拷贝的忠实度。

    每个基因要想存在,在基因组成的共同体中,就要相互协作,完成复制、成长的循环过程。任何生物个体几乎都遵循这个过程。缺少任何一阶段,就无法实现基因的延续。除非有种生物能不断的复制,忽略的成长期。也就是出生速度大于死亡速度,由此可以保证基因的存在。

    我们现在开始看到的生物能有效的保证基因的传承。我们是否能从各种生物生存规律中,找到我们的创业的启示呢?

    可以像兔子一样,以普遍的资源维生,速度快,警觉,善于打洞,繁殖多。可以象老虎一样,资金雄厚,潜伏猛捕,威风凛凛,不敢靠近,占有空间。也可以像病毒一样,快速的繁殖,快速成长,

    我们根据我们环境,选择一套适合的生存策略。时代在变,对手在变,我们也要变。当兔子进化出剧毒以后,老虎不敢靠近,那么老虎就需要长出翅膀,去天空掠食。或者进化出百毒不侵,或是可以用腮呼吸。只有根据对手不断变化,才能生存。所以我们既要认可老一代的落伍,又要继承老一代的基因,也要突变出自己的特色。

    突变是缘分,突变合适,就可以适应未来,突变不合适就被时间淘汰。这就需要我们有足够多的子代,有的传承有的变异,传承是单一的,变异是无穷多可能。总有这么一个可以适合未来。

    毕竟资源是有限的,老虎不可能生很多虎仔,要不然统治地球的将是老虎。一个母公司也不可能分裂出很多子公司。母公司也不可能像病毒一样,快速的吸收资源。物种的变异总是慢,资源也是有限的获取速度也是慢的。这让我想起乌龟等带甲壳类生物,并不是以不断的获取食物为特长,而是以缓慢的消耗食物为特长,并且有硬甲壳保护自身。我们的企业可以不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呢?什么是我们的保护外壳?在经济生活中,我们都是赤裸裸的存在,经济生活更多的面对面的直接厮杀,我们该怎么办?

    让自己看起来不好吃、不好惹,让自己低调存在,让自己不接触主流资源,减少潜在的天敌。这也许就是我们的生存的一条准则。或者像老虎一样,横冲直撞。

    什么样的拟子能长久存在呢?我想是那些可以弥补人类基因不足的拟子。人类容易生病,所以医药可以长期存在。人类容易伤心,所以那些可以让人快乐的事物存在着。人类的基因只是一方面,还有文化的因素。一些可以增强基因和文化的事物可以长期存在。提倡绿色环保,自行车就会盛行。当文化变化,事物也存在灭亡的危险。

    总结一下,有哪些事物会长期存在?第一类是弥补基因的不足。第二类是扩大基因的优势。第三类是弥补文化得不不足。第四类是扩大文化的优势。这只是前提条件,还要具备一定的竞争能力,不至于被恶意排挤。还要有一定的预测变化适应能力,预测未来趋势及时作出变化。由此几个特点可以确保事物的长久存在。

    人脑和它所控制的身体不能同时做一件以上的事情,一个拟子想要主宰人脑的注意力,它必须竞争。

    可以这么理解,一个只有最在乎某件事,才会花时间和精力去做。最在乎的事是什么?就需要自己去斟酌。斟酌的标准是依据文化环境,个人追求,

    培养长期的自私而不是短期的

    可以用一句俗话解释,放长线钓大鱼。只有短期的利他行为,才能成就长期的自私结果。我们现在助人为乐,是为了以后能实现互助的社会。这是出于自私的目的而设立的目标。

    点这里看下篇

    ~~~~~~~~太长不看~~~~~~~~~

    简版:生命都在用各自的方式保护物种祖先基因的延续。部分生命具有反古现象保护的是最初生命基因

    ~~~~~~~~~~声明~~~~~~~~~~

    欢迎交流思想。

    谢谢您的包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自私的基因》摘要与思考(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johf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