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来看两个小故事:
故事一:2018年在玉石圈流传过一件大事,听到的人都会为一位做微商的年轻人感到惋惜。
这个年轻人在为顾客拍摄玉镯的时候,顾客要求在自然光下拍照,看看具体的手镯的品质。这个年轻人答应了顾客的要求。
在拍摄照片的时候,一手拍照一手拿着玉镯。结果没有拿稳,失手摔断了一只标价3,000万的满绿的翡翠手镯。
这个小伙子脑海一片茫然,在玉镯摔碎的那一刻他的心也跟着碎了。要知道摔碎这个玉镯可能会改变他的一生。
故事二:台湾著名漫画家蔡志忠。他可以说是一位奇才,他除了是华人领域最顶尖的漫画家,也是一个桥牌高手。
他和聂卫平先生一起拿过10个以上的亚洲冠军,同时他还精通量子物理、微积分。
他没有手表,也没有手机,但是他绝对是一位善用时间的顶尖高手,我们听一下他创作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心境。
蔡志忠说,如果你全神贯注、聚精会神的做一件事情,一定会找到禅宗中所说“置心一处”的感觉:
宇宙和你在一起,时间像水一样慢慢流过你的身体,你只能听到笔在纸上刷刷的声音,甚至连心跳都听不见。
他认为,每一个当下都是微分,而我们整个生命,就是积分。
如果一个小时值10元的话,分成两个30分钟可能不值5元,如果分成4个15分钟连1元都不值。
而反过来看,连贯了10个小时可以价值上千万。
他十分地清楚,时间累计关系,其实是有指数级增长的价值倍增效应。
10个小时价值上千万,这个是蔡志忠站在他的自我价值判定的。对于他而言,这个说法一点都不为过。
二、看看以上讲个故事有什么关联?
这两个小故事,是昨天我点评7天写作训练营文章时看到的。他选取的这两个案例十分经典。
文章主题是不要陷入碎片化学习模式中,更不要养成碎片化思维习惯。
我们周围的小伙伴一定很纳闷:碎片化学习不是大家一直倡导的吗?
这篇文章不仅提到碎片化学习,思考更上一个层次,思考碎片化习惯模式!
真正碎片化学习产生高价值的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文章又让大家警惕碎片化学习的误区呢?
很多人提倡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而现实情况是:
有些高能人士通过碎片化学习,获得一个又一个灵感,带来很高的价值。
而有些人通过碎片化学习,反而变得更加零乱和浮躁。我曾经是后者。
没错,大多数人看到的都是表象,觉得抓住碎片化时间学习,就很努力。
但是看不到本质,没有建立内在的知识和技能系统,碎片化输入,很容易陷入焦虑。
这样的努力是“伪努力”。
三、继续品味秋叶大叔这段话:
如果你已经有很好的知识框架和工作技能,就可以带着知识框架去学习,碎片化的学习正好用来丰富知识框架。
普通人往往既缺乏知识框架,又缺乏工作技能,如果也沿用碎片化学习方式,就会让自己的知识体系更加零乱,学习效果远远不如系统化学习好。
最后:
再回过头来看第一个故事,打碎的绿镯子碎片是物质的有形的碎片化!碎了便毫无价值!
而第二个故事,是集中、聚焦、系统摄入,排除一切碎片化的干扰!价值千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