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耳流亡
九六班 刘舒婷
“哒哒,哒哒……”,一阵马蹄声从远处传来,空气中满是灰尘的味道。树林那头,出现一辆马车,七八个随从。驾车马匹累得气喘吁吁,刚到树林边,便累倒在地,鬃毛沾满了泥土,早已没了疾驰时飒爽英气。车一停下,一位衣着朴素手握佩剑的公子就从车上走下来,皱眉问道:“狐偃,发生什么事了?”“公子,这马已经连着跑了三天三夜,累坏了,恐不能再赶路了。要不咱们在此休息一宿,您看如何?”“也罢,就在此地歇息一晚,明早继续赶路。”无奈中做出决定的公子,正是重耳。一听公子发话,众人便躺在树下休息,不一会儿,天色渐渐昏暗起来。
夜半时分,树林里突然传来一阵簌簌的响声。重耳吃了一吓,兀的站起来,两手紧握长剑,四处张望。原来是林中鸟儿被月光惊起,发出“沙沙”的响声。仔细观察发现没有追兵,他紧锁的眉头才舒展开来,默然看向远处的山峦。苍白的脸色,干裂的嘴唇,形销骨立,一身青色,似水眼神,于茫茫夜色中诉说着故土难离!
第二天早晨,天刚微微亮,他们就上路了。晌午时分,他们到达了卫国都城。人们见了他,纷纷绕道而行,只听他们小声议论着:“这人怎么这副狼狈样,怕不是个逃犯吧。走走走,躲远点。”重耳毫不在意,只是接着向前走去。卫文公听说重耳来了卫国,不但不以礼相待,还命人催他快快离开。重耳无奈,只得离开卫国。
他们来到了一个叫五鹿的地方,本想继续赶路,但饥渴难耐,便去问那乡下人讨些饭食。乡下人见了他,什么也没说,给了他一块土,重耳见了,十分生气,拿起马鞭就要打他,狐偃见状,赶忙阻拦,说道:“公子万万不可,这是上天赏赐的土地呀!”重耳听了,面色渐渐平静,扔下马鞭,向那人磕头致谢,将土块装在车上,驾着马,驶向远方。
夕阳西下。暮色里,重耳眺望晋国的方向,眼神变得更加坚毅……
【习作点评】
习作想象丰富,补充了一些故事情节:出逃前夜,投卫遭拒,农夫赠土,继续流亡……扩写时抓住了人物性格特征,进行了具体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语言很有特色,读来十分生动,很吸引人。建议对农夫赠土的情节再补充扩展一下,使故事首尾协调,使结尾不那么仓促就更好了。
指导老师:侯会芳
2018.12.1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