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有一张脸,看似大同小异。
可是,为什么有人活得策马奔腾,有人活得谨小慎微。有人遇事一笑而过,有人遇事彻夜难眠。
差别怎么这么大呢。
往大了说是智慧问题,往小了说是脸皮问题。
就在昨天,我的脸皮重新成长了一回。
我的老师之前说过“人家的基础最差是零,你的基础是负数。”、“早知道你这样的基础,我当初就不收你了”,“每次给你上课后,我身心疲惫就想躺着。”
这些话,听着自然是不舒服的。但是,想到她生性耿直,专业能力强。咱是来向她学习的,看在昂贵学费的份上,不能玻璃心,于是咬咬牙直接略过。
几次后,似乎已经习惯了,甚至窃想,脸皮已经足够厚,可以见识更大的狂风暴雨了。
可是,昨天上课时,当类似的话又一次出现时,我终于抗不住了。
“老师,如果我让你觉得实在难受,那我就终止学习吧。这样下去,你不舒服,我也不舒服。”
当我说出这句话时,可想而知,炸了!一堂正经的演播教学课,摇身一变成了唧唧喳喳的辩论课。
是的,长达四十分钟,我们,是我们,因为其他同学也在参与讨论。
这些天,我的付出感天动地,效果也挺明显。但在专业老师看来,依然一团糟。
我强压委屈,不断告诉自己,要镇定。
委屈不值钱,一文不值,在没有看到最佳成果的前提下。
我的进步令我非常得意,而她却觉得不满意。另外,我不是一个无条件服从老师话的学生,有自己的方法,这也是她生气的一个原因。
我当过老师,知道老师长期在学生的围绕下,自恋成度颇高,不太能接受与自己意见不合的人,潜意识里有种权威被挑战的愤怒。
离开教育这些年,终于明白,老师多年的教育心得诚然是珍贵的。可是,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不同的基础,个性,习惯,思维方式。哪怕再完美的教育方案,也未必是合适每一个人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貌似坚如磐石的“正确”兴许也会被推翻。毕竟,第一大法宪法也有被重新修订的可能,何况其它呢。
这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我的老师,同样深陷在自己的圈子里,与我一样固执。
我让她很头疼,我感觉得到,她也这样表达过。
她也让我头疼,这也是事实。
双方在跋扈飞扬又不失理性克制下,这堂课总算没有升华为争吵,最多算是争执。
为什么会产生争执?是我的面子挂不住了吗?的确是的。
走过的半生,我没有经历多大波折,没有遭受过磨难。
可以说,在“面子”方面,我稚嫩如婴儿,修炼还没有起步。
据我这慧眼观察,凡成事之人,脸皮厚基本是标配。
很多人说那是天性,当然我更愿意理解为那是不断历练的结果。
冯唐成事三句话是:不着急,不要脸,不害怕。
不要脸,就是把脸装在裤兜里,不要在意别人说什么。
不要在意别人说什么,这话,既熟悉又陌生,臣妾难做到啊。
课后一位同学说,你要脸皮厚,我们都是这么过来的。
我瞬间释然了!
要这脸干吗,能当饭吃吗,能让我活得更好吗?
能吗,不能!那还较什么劲?
想到这里,我立刻给老师发了一条信息:老师,我想了很多,不管自己实际付出多少,结果不如意就说明功夫不到,或是方法不对,或是时间积累不够。以后我会继续努力,更主要的是,按着你的方法来,一段时间后,一定会有收获,请相信我------
面子扔掉后,果然轻松了许多。
写到这里,抬头发现书架上赫然立着一本《厚黑学》。这本书啥时买的,完全忘记了,但可以明确的是,我还没有读过,这算是一种冥冥中的安排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