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领域驱动设计实践与讨论
DDD中的组织模式和集成模式

DDD中的组织模式和集成模式

作者: 还仙 | 来源:发表于2019-10-15 18:06 被阅读0次

            上下文映射图并不是一种企业架构,也不是系统拓扑图。但是,它可以用于高层次的架构分析,指出注入集成平静下来之类的架构不足。上下文映射图展现了一种组织动态能力,它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出有碍项目进展的一些管理问题。

            在DDD中,存在多种组织模式和集成模式,其中,有一种模式存在于任意两个限界上下文之间。以下的定义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Evans.Ref]。

    1.    合作关系:如果两个限界上下文的团队要么一起成功,要么一起失败,此时他们需要建立起一种合作关系。他们需要一起协调开发计划和集成管理。两个团队应该在接口的演化上进行合作以同时满足两个系统的需求。应该为互相关联的软件功能定制好计划表,这样可以确保这些功能在同一个发布中完成。

    2.    共享内核:对模型和代码的共享将产生一种紧密的依赖性,对于设计来说,这种依赖性可好可坏。我们需要为共享的部分模型制定一个显式的边界,并保持共享内核的小型化。共享内核具有特殊的状态,在没有与另一个团队协商的情况下,这种状态是不能改变的,我们应该引入一种持续集成过程来保证共享内核与通用语言的一致性。

    3.    客户方-供应方:当两个团队处于一种上游-下游关系时,上游团队可能独立与下游团队完成开发,此时下游团队的开发可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在上游团队的计划中,我们应该顾及到下游团队的需求。

    4.    遵奉者:在存在上游-下游关系的两个团队中,如果上游团队已经没有动力提供下游之所需,西游团队便孤军无助了。处于利他主义,上游团队可能向下游团队做出种种承诺,但是有很大的可能是:这些承诺是无法实现的。下游团队只能盲目地使用上游团队的模型。

    5.    防腐层:在集成两个设计良好的限界上下文时,翻译曾可能很简单,甚至可以很优雅地实现。但是,当共享内核、合作关系或者客户方-供应方关系无法顺利实现时,此时的翻译将变得复杂。对于下游客户来说,你需要根据自己的领域模型创建一个单独的层,该层作为上游系统的委派想你的系统提供功能。防腐层通过已有的接口与其他系统交互,而其他系统只需要做很小的修改,甚至无需修改。在防腐层内部,它在你自己的模型和他方模型之间进行翻译转换。

    6.    开放主机服务:定义一种协议,让你的子系统通过该协议来访问你的服务。你需要将该协议公开,这样任何想与你集成的人都可以使用该协议。在有新的集成需求时,你应该对协议进行改进或者扩展。对于一些特殊的需求,你可以采用一次性的翻译予以处理,这样可以保持协议的简单性和连贯性。

    7.    发布语言:在两个限界上下文之间翻译模型需要一种公用的语言。此时你应该使用一种发不出来的共享语言来完成集成交流。发布语言通常与开放主机服务一起使用。

    8.    另谋他路:在确定需求时,我们应该做到坚决彻底。如果两套功能没有显著的关系,那么他们是可以被完全解耦的。集成总是昂贵的,还有事带给你的好处也不大。声明两个限界上下文之间不存在任何关系,这样使得开发者去另外寻找简单的,专门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9.      大泥球:当我们检查已有系统时,经常会发现系统中存在混在在一起的模型,它们之间的边界是非常模糊的,此时你应该为整个系统绘制一个边界,然后将其归纳在大泥球范围之列。在这个边界之内,不要试图使用复杂的建模手段来化解问题。同时,这样的系统有可能会向其他系统蔓延,你应该对此保持警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DDD中的组织模式和集成模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jqsm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