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典籍里的中国||说文解字

典籍里的中国||说文解字

作者: 凡人简语 | 来源:发表于2023-08-21 06:39 被阅读0次

经典简介: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由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编著的语文工具书著作,是中国最早的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语文辞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被誉为“天下第一种书”。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以六书理论系统分析字形,解释字义的字典,它保存了大部分先秦字体以及汉代和以前的不少文字训诂,反映了上古汉语词汇的面貌,比较系统地提出分析文字的理论,是我国语文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解说字义、辨识声读的字典,也是1800年来唯一研究汉字的经典著作,是我们今天研究古文字和古汉语的必不可少的材料。如果没有这部书的流传,我们将不能认识秦、汉以来的篆书,更不要说到商代甲骨文和商、周的金文与战国时的古文了。因此,它不但过去对汉字研究发生了巨大的影响,对现在和将来的汉字研究仍有巨大的意义。

《说文解字》原书作于汉和帝永元年间,成书于汉安帝建光元年。北宋雍熙三年(986年)进行校勘并雕版流布,后代研究《说文》多以此版为蓝本。内容上共十五卷,前十四卷为文字解说,第十五卷为叙目;结构上按部首编排,共分540个部首,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即异体字)1163个,共10516字。

《说文解字》作为中国最早的字典,为汉字建立了理论体系,开创了部首检字法的先河,对后世影响深远,是科学文字学和文献语言学的奠基之作,在中国语言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历代对于《说文解字》都有许多学者研究,清朝时研究最为兴盛。段玉裁、朱骏声、桂馥、王筠的注解尤备推崇,四人也获尊称为“说文四大家”。

《说文解字》诞生:

人类早期没有文字,人们不好表达一些情感。人们曾经用"结绳记事",但太麻烦,于是仓颉就利用鸟的足迹,模仿出笔画。后来,他又用龟纹创造出形状或动态,创造了文字。人们很高兴仓颉造了文字,就把文字想象成各种事物。就这样---文字诞生了。

后经过演化为大篆,大篆又有籀(zhòu)文、籀篆、籀书、史书之称。周宣王时,太史籀作《大篆》十五篇,因其为籀所作,故世称“籀文”。“籀文”乃据古文而作,是在古文基础上整理出来的,故其与古文或同或异。今文散见于《说文解字》和后人收集的各种钟鼎彝器之中。其中以周宣王时所作石鼓文最为著名。

小篆又名秦篆,为秦朝丞相李斯所创。但当时大家对于文字的理解比较混乱,为了统一字意,许慎遂励志编撰《说文解字》

知识科普:说文解字中,文与字什么意思?

原来,古代人把独体的,不可分解的象形字、指事字叫做“文”;合体的,可以分析的形声字、会意字叫做“字”。

作者简介:

许慎(生卒年不详),字叔重,汝南郡召陵县(今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人,中国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

许慎少博学经籍。曾为郡功曹,后被举为孝廉,又为太尉府南阁祭酒,当即丞相府属下之令史。安帝永初四年(110年),其与刘珍、马融等于东观校书。许慎属于古文经学派,师从名儒贾逵问学,通籀篆古文。因鉴于当时俗儒说字解经多与文字古义不合,所以许慎“博问通人,考之于(贾)逵”,作《说文解字》15篇,成于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安帝建光元年(121年),遣子许冲上之于朝廷。

许慎所著《说文解字》以小篆为主,并采录见于秦国所使用的籀文和六国古文,是中国最早最权威的分析字形、考究字原的字典,对后代研究中国古代文字的形音义和文字发展的历史贡献极大。

人们把对许慎和《说文解字》的研究称之为“许学”或“《说文》学”。许慎在中国文字学史上占有十分崇高的地位,被誉为“字学宗师”“字圣”。许慎还“以五经传说臧否不同”著有《五经异义》(《后汉书·儒林传》),另有《淮南子注》,已散佚不存。

许慎的恩师:

“贾逵问事,许慎无双”。贾逵是许慎的恩师,也是许慎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贾逵凡事总要求根问底,也看上了许慎的谨慎严谨,成就了一段师徒佳话, “问事不休贾长头,五经无双许叔重”。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征引文献群书、众家之说多达1300余条,其中他17次引用恩师贾逵的学说,皆称“贾侍中”, 清人段玉裁称他: “他皆称名,独贾逵称官者,尊其师也。” 表现了许慎对恩师的尊重和敬意。许慎写成初稿的第二年时,恩师贾逵病逝,许慎受到极大的精神打击。


四书五经:许慎通读五经,一生致力于文字的研究。以后也要慢慢了解这些书籍的内容和故事。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作品;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作品。以后计划听听这些经典。

许慎说: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

感悟:古之大成者,哪一位不是博古通今,融会贯通,知识渊博,才华横溢?但却能不恃才傲物,不沽名钓誉,甘心用一生潜心做好一件事。而今人提倡的斜杠青年,反倒觉得有种图谋其名,因涉猎广泛,故不能专一精进技艺。今人当学古人的谋事为人之道呀。

自己何尝不是浮浮躁躁的一个人呢,对万事万物都会感兴趣,却又都喜欢浅尝辄止,没有长性,不能深钻。且习惯一段时间专注于某一事物,终究不能热爱至久,究其原因还是对自己要求不够严格罢了。

相关文章

  • 典籍里的中国......

    今晚打开很久没开的电视机,调到了中央一,看完了《新闻联播》之后,说是有《典籍里的中国》,讲述《尚书》等圣贤书籍。 ...

  • 典籍里的中国

    今天跟女儿一起看了《典籍里的中国》。 《典籍里的中国》是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与央视创造传媒联合推出的大型...

  • 典籍里的中国

    9.“典籍里的中国”《尚书》 1900年,在中国敦煌莫高窟的千年藏经阁中发现了《尚书》。 《尚书》政书之祖,史书之...

  • 典籍里的圣诞

    典籍里的圣诞,最近一部片子火了,《典籍里的中国》 今天也来蹭一会热度《典籍里的圣诞》看看在中国典籍里所记录的圣诞。...

  • 《典籍里的中国》强推

    强推这个《典籍里的中国》!吹爆了,我看这视频的时候,感动+激动。 说来惭愧,我第一次了解《尚书》是个啥,知道大禹治...

  • 21.2.12 典籍里的中国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 《典籍里的中国》是央视新推出的文化类节目。它聚焦中华优秀文化典籍中《尚书》《论语...

  • 《典籍里的中国》观后

    今晚央视一台播放的《典籍里的中国》介绍的是有着重要历史地位和价值的典籍之一——《尚书》。 以前虽对历史有兴趣,但对...

  • 典籍里的中国《史记》

    《史记》是由司马迁历时14年撰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

  • 感动|典籍里的中国

    大年初一上映的央视出品,看得让人热泪盈眶。 每一本都让人感动。 我们会为那些伟大的壮丽的东西感动。为我们民族的那些...

  • 典籍里的中国——屈原

    屈原身上体现了中华文明中的“悲剧美”和“崇高美”,这从端午风俗上就可以看出来,屈原自沉汨罗江之后,老百姓怕他被江中...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典籍里的中国||说文解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jrdm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