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5敏捷社区三月活动收获之三——知识的诅咒篇

2015敏捷社区三月活动收获之三——知识的诅咒篇

作者: Zeya | 来源:发表于2015-05-16 16:55 被阅读107次

本次社区活动第三大收获是对自省和搭档意义的再认识,因为活动中我又多次亲历知识的诅咒。

何为知识诅咒?有很多相关说法,佛家云:知见障;彼得.圣吉道:心智模式;还有人称:偏见的自我证实。虽然各说法在关注点上略有差别,却指向同一个源头:知识丰富、想得多、想得深,未必总是好事。本次社区活动过程中,我就有好几次教训:

第一次教训发生在14日话题讨论迭代时,当时我们组的阶段任务是:分析在中型组织中如何驱动转型。由于去年自己一直参与这方面工作,已经有一定思考,所以任务一安排,脑海中自然而然浮现出全盘脉络:先绘制中型组织结构模型,再选单团队试点,顺带培养团队教练,成功后再扩散教练到更多团队中引导转型,由此核心问题就变成如何选拔培养教练(回到自己熟悉的话题)。但和队友一交流,却发现,怎么这么“明显”的思路,大家好像都不明白,而且是从一开始就不明白?再一想迭代所剩时间不多,要赶紧输出东西啊!于是我心急火燎的想给大家解释,但越是急着解释,好像大家越不明白,于是。。。。我们开始无休止的反复绕圈澄清?最后还是大卫张忍不住住介入,让我们重新审视要解决什么问题,绕圈才停止。

事后一思考,这里至少有两个问题:首先,大家不明白我说的话,是因为这问题自己以前想了很多,已在不知不觉中把大量假设前提当作不言而喻,但事实上,他人脑海中并没有这些预设假设,所以我的描述在别人听来,就是在不断跳跃,当然难以明白,而这时,越急着解释,就越是在假设基础上又牵扯出更多的事,短时间内大量信息挤在一起,不让人糊涂才怪!其次,我参与这话题,本是希望在与大家交流中找到组织转型的一些新思路或启发,也就是说,真正对自己最有价值的是先让集体思路飞,看看是否有新思想涌现,而不是急着沿自己思路往下引。

这个教训说的是知识诅咒头两大特征:一则,对问题想太久,不知不觉中已把推理依赖的大量假设当成事实,或者想当然觉得这已是共识,大家自然就能明白;二是,想得越多,就越喜欢自己的想法,于是总忍不住为之摇旗,即使完全没必要这样做时。

第二次教训发生在16号的CSPO培训中,我们玩Dice游戏。每个团队得到一大堆扔骰子获得特定点数的任务,不同任务价值不同。PO要求各组每个sprint扔15次骰子以得到尽可能多的价值。我们组一个sprint下来只得了30分,而其他组竟然纷纷报200分,300分,差不多是我们的十倍!难道是我们选任务时太保守,不敢选高价值任务所致?于是第二个迭代,我们大胆选了一些100以上的高价值任务!但是,15次骰子扔完,一个任务都没能完成!看其他组好像一直在攻城掠地,我们终于忍不住了,直接问PO,任务太难,我们运气太背,不亏钱不行了!PO问到,“任务怎么写的?”,“扔三个骰子,获得2,3,4”,“这很难么?”“确实难,概率差不多是三个六分之一相乘,想在十五次投掷中就得到简直不可能!”,“扔一把,有2出现就是获得2,再扔一把有3就算获得3,什么时候3个数字都获得过,任务不就完成了么。”“啊!?这也行?”“这就是我要的,任务单上可没说必须是一次扔三骰子,同时出现2、3、4”,“……”,是啊,任务单上确实没写,但我们刚才怎么就这么确定需求文字描述清楚无误?

这也是知识的诅咒,惯性思维导致错觉!当我们看过前一个任务“扔一个骰子,获得2”后,自然而然就认为 “扔三个骰子,获得2,3,4”必须是一次扔三个骰子同时得到2、3、4。

第三次教训发生在18号的CSPO培训时,当时我们在做作业,名词解释:匹诺曹。这故事我太熟悉了,匹诺曹是一个小木偶,特点是说谎鼻子就会变长。而Daniel在分析案例时讲过,用户很多时候口头说的和他们真正想要的并不一致,需要我们设计实验去验证。“那这名词含义不就很清楚了么,匹诺曹就是测谎仪的意思,即设计实验场景,场景中放置匹诺曹,当用户的实际行为和他们口头承诺不一致时,匹诺曹就会将其暴露出来让我们知道”。想起来,这真是完美的解答!实际上是这样么?当然不是!教材40页有清楚的解释:Pinocchio(匹诺曹 ):Build a live-less version of your product。也就是说,在这里,匹诺曹取的是“假人”(木偶当然是假人)之意!

这案例最有意思之处在于,如果我根本不知道匹诺曹的故事,或者不知道匹诺曹说谎鼻子会变长,或者不知道“用户是骗子”及类似故事。那我就无法推测“匹诺曹”的意思,就只好去翻教材,但要是这样,就不会犯下这个望文猜意的错误。现在恰恰因为我知道这些知识,所以自信的不再翻书,反而就搞错了。这不是知识的诅咒是什么?因为熟悉知识,所以很容易做出推论,而自己的知识又让自己更确信推理是正确的,于是小心求证不再被需要了,最终就掉坑里。

可怕的知识诅咒!可能打破么?目前所知有两种做法。

一种如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经常回顾反省,这确实有用,但可能还不够,因为对知识诅咒的感知,我去年就或多或少有所体悟,并有心想避免之,但事到临头,还是多次着道,毕竟修行非易事。

另一种做法呢? 回想前面这三次教训,教训一的解决是大卫张从外部介入,建议我们不要纠结一处,转移下思路;教训二的解决,是队友对我们组掷骰子效率太低难以容忍去问PO;教训三的解决,则是学友查书后发现我对匹诺曹解释和教材不一致,于是提出疑问。

这就是说,他人介入是打破知识诅咒的强大武器。课堂上,我向Daniel请教,ScrumMaster是守望者,但守望者也会犯错误,这时谁来提醒守望者?答案是,建议两个ScrumMaster结对,在第一人引导团队时,另一人在旁边观察,并给出反馈。

这种工作搭档机制对破除知识诅咒应该是非常有意义的。我在想,结对编程被推崇是不是很大程度上就是因此缘故?更进一步,我们是否可以在更多工作场景中引入搭档结对机制?比如,所有非重复性机械工作都以两人搭档为基础安排?后面在工作中,要考虑多尝试一下。

相关文章

  • 2015敏捷社区三月活动收获之三——知识的诅咒篇

    本次社区活动第三大收获是对自省和搭档意义的再认识,因为活动中我又多次亲历知识的诅咒。 何为知识诅咒?有很多相关说法...

  • 2015敏捷社区三月活动收获_之Daniel谈学习篇

    阳春三月十三到十八号的五天里,有幸连续参加了2014敏捷之旅成都社区年度活动、2015敏捷之旅全国组织者聚会、Da...

  • 2015敏捷社区三月活动收获_之Scrum重审视篇

    本次社区活动的第二大收获是开始对Scrum重新审视。 在以往印象中,Scrum是一个软件开发框架,PO是业务人员代...

  • 敏捷社区活动

    时间:2020.10.26 晚20:00 方式:线上直播 分享人:青青 分享主题:从自我的行为改变--敏捷教练的成...

  • 硝烟中的敏捷实战

    敏捷社区活动 周末参加一次敏捷活动,感觉以前自己在公司探究得更多的是术,这次活动讲得更多的是道。 硝烟中的敏捷实战...

  • Stay Strong

    今天跟团队开会,我说起社区活动的事情,鼓励大家多参加技术社区或敏捷社区的活动。 有个小伙伴就说:你去社区做讲师,能...

  • 知识的诅咒之三:知识的诅咒造成的恶果

    知识的诅咒是我所知道的为什么聪明人能人写文章差的最好解释---那就是作者意识不到 读者不具备她的知识背景,也没有她...

  • 极限演讲

    极限演讲是一项敏捷文化活动,旨在锻炼预备教练的演讲能力和传播敏捷知识。这个活动方式来自于PECHAKUCHA(一种...

  • 2015成都敏捷社区四月活动所感_聊聊敏捷之死

    四月十八星期六,很高兴参加了成都敏捷社区的四月活动。这是社区第一次在高新西区办活动,由友强牵头组织,由于GE公司的...

  • 2017年度总结

    收获篇 个人成长 2017年是收获满满的一年,尤其是在个人成长方面。 理性思维。加入了Susan的理性知识社区,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5敏捷社区三月活动收获之三——知识的诅咒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jskq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