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看过和点开过的
四书、五经、六艺

四书、五经、六艺

作者: 张华亭 | 来源:发表于2019-10-10 10:36 被阅读0次

    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相信大多数人和我差不多,除了语文课本上选取的几篇,其余的即便看过,也没深究。原来《大学》、《中庸》只是《礼记》中的篇章,宋以后才独立刊印。

    五经  :《易》、《诗》、《书》、《礼》、《春秋》


    六艺  :  礼、乐、射、御、书、数

    五礼  :  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

    六乐  :  云门、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大武

    五射  :  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

    御  :  鸣和鸾、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  逐禽 左

    书  :  书法(书写、识字、作文)

    数  :  理数、气数

    数,术也。即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规律。


    五礼

    1* 吉礼---祭祀天、地、祖宗(通过祭祀求保佑吉祥)

    2*嘉礼---朝贡、冠笄、婚嫁

    3*宾礼---宾主相接相见

    4*军礼---征伐、田猎、讲武、大射

    5*凶礼---丧葬、五服


    六乐,是六代乐舞的简称。是周初,武王伐纣成功之后,让周公旦制定的礼乐。

    六代分别是黄帝(云门大卷)、尧(大咸)、舜(大韶)、夏禹(大夏)、商汤(大濩)和周代(大武)。   

        其中《云门》、《大咸》、《大韶》、《大夏》是文舞,舞蹈时,左手拿乐器,右手持翟。《大濩》和《大武》是武舞,所以舞者手握盾和玉斧。


    六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较完整的体现。是当时士以上阶层必需学习的,是立身之本。

    五射,分别是白矢、参连、剡注、襄尺和井仪。

    1*白矢:通过看箭头的颜色是否发白,来考验射箭者的力量。

    2*参连:是三箭连发

    3*井仪:是四矢连发。

    4*剡注:是考验速度,要求射手上箭即发。

    5*襄尺是礼让国君一尺。

    凡是能达到这些要求的人,不仅仅需要力量,更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吧。


    再看御的五项。

    1*  鸣和鸾,是指行车的时候,铃铛声和谐相应。

    2*  逐水曲,要求驾车者能在曲折的岸边行驶而不落水。

      3*过君表,一说是在经过表示国君位置的旗帜时,要行礼致敬;还有一个说法是,君表指插着旗子的辕门,辕门的两侧的石墩的间距,刚刚好可以让车通过,只有五寸的空隙!五寸哎!     

    4*  舞交衢,就是在经过交叉道的时候,驾车转弯要像舞蹈一样有节奏!  感觉古人对御者的要求极其严苛啊!         

    5*  逐禽左,是要求驱车追赶禽兽,并把它们阻拦在车的左边,以便射猎。

    用现在的大白话说:德、智、体、美、劳都涵盖了。学好了六艺,走遍天下都很牛啊!


    四书五经,是儒家思想和文化的代表作;是国学的部分内容。四书五经是明清读书人科举考试时的重要考纲,被不断追捧,成了正统。


    附六书

    六书是造字和用字的方法。

    六书  :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周礼八岁入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

    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指示,是用符号指出抽象,概括性的事理。例如“刃”字,用一点“·”指出刀的锋利之所在。

    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qu),日月是也。

    就是用简洁的线条画出事物最有区别性的特征来表现它。“诘诎”即弯曲;“随体诘诎”即所画线条随物体轮廓而弯曲。月亮和太阳相比较,不总是圆满的,缺的时候多,所以--

    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形声字占汉字总数的百分之八十左右,是最主要的造字法。例如青、清、晴、情、请、氰、蜻、箐、鲭。

    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hui,挥),武信是也。

    通常有两个以上的象形文字(或指事)合并,表示新的意义。“止”“戈”合并成武,儒家认为“武”是制止战争的。从,林,众,朋是同体会意字。秉,章,及是异体会意字。

    “章”是“音”+“十”,“音”代表乐曲,“十”表示终了,即音乐一曲结束为一章。

    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语言的出现和成熟要早于文字。

    有一种说法,创造文字是为了和“天”沟通,祭祀占卜中使用。

    表示物的名词出现应该是最早的,创造也简单;难的是表示方向,颜色,时间的字词,还有虚词等。

    就会通过借用已有的发音相同的字代替,即假借。很多字久借不还,只能再造新字表示原来的字。

    比如今字,是倒写的口加一横,“不曰”,最初是表示不说话的意思;后来被借用作表示时间的“今”;久借不还,又造了“噤”字表示“今”字的本义。


    秦以前,很多形声字的结构位置可以上下或者左右变换。

    比如江字,水在左、右、下方都有。

    但是“羣”以前一直都是君在上,羊在下的上下结构,没有君羊并立的字形,因为君为主。最早是“三羊为群”,字形就是三只羊。

    指事字的位置基本固定不变。

    形声字中,除了形旁表意外,很多声旁往往兼表意,宋人称为“右文说”,或者“亦声字”。比如钱、浅、贱、饯、栈中的“戋”都有小的意思。

    郑众认为,运用假借字创造虚词的时代早于形声字的产生。有些字体是本有其字的。

    比如表示方位的西,最初是鸟巢的形象字,后来被借用表示西方,(取太阳西落鸟儿栖息)。后来又用鹵表示西,因为出产盐卤的山西卤池在殷墟的西方。

    “六书”,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周礼》中没有明确指出哪“六书”。

    东汉的班固,郑众,许慎都有列出“六书”名目。

    欢迎指教。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四书、五经、六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jsop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