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去天竺取经回国后,唐太宗特造一座慈恩寺雁塔,想用王体字刻在 塔上,于是命令各地州郡收集二王(王羲之、王献之)法帖。
不久,收集到1300 余帖,只缺少王羲之的《兰亭序》。
御史萧翼奏道:“《兰亭序》之真本原为王家的传家宝,现传至辨才和尚,藏于湖南永欣寺的方丈梁上,从来不肯示人。若陛下需要它,臣会想办 法取来。”
唐太宗大喜道:“卿能如此,朕不惜万金之赏,但千万不要强抢豪夺。” 萧翼向唐太宗索取两三本“二王”的杂帖,作为引“玉”之“砖”。复改 扮成一介书生,雇小船抵达湘潭永欣寺。
他与辨才和尚由打招呼发展到促膝 长谈,一天天地熟悉起来。萧翼多才多艺,琴棋书画,无一不精。
那辨才和 尚也略通六艺,喜欢与文人交游。于是两人顿成莫逆之友,经常伴在一起饮酒论文,说东道西。
一天,两人的话题扯到了书法,萧翼说:“先祖传下来几件‘二王’杂帖,不知是真是假,要请师父明鉴。”说完,向辨才展示随身带来的“二王” 杂帖。辨才看了一会儿,说道:“确实是真的,但不是‘二王’的得意之作, 贫僧倒有一件真品——王羲之的《兰亭序》。
”萧翼见“鱼”已咬钩,故作惊讶他说:“此帖历尽沧桑二百余年,怕不 是真品吧!”辨才说:“实不相瞒,这是先师智永临终前亲授给我的,哪能有假?你 若不信,我明天给你看看!”
翌日,萧翼又来了,辨才小心翼翼地从梁上取下一个铁匣,取出《兰亭序》给萧翼青。萧翼见到《兰亭序》的真品,心中暗喜,但却故意摇摇头说: “此帖瑕疵甚多,肯定不是真的!”经萧翼这么一说,辨才也对该帖的真假产生怀疑,便把萧翼的“二王”杂帖留下来,自己仔细对证。辨才放回《兰亭序》时,萧翼记下了藏放的位 置。
有一天,辨才出去办事。萧翼潜入寺中,对守房的弟子说: “老当家的忘带了净巾,叫我来取。”弟子认为萧翼是熟人,不虞其诈,乃让他进去。
萧翼快手快脚地把梁上的《兰亭序》和“二王”杂帖取下,一齐带走,出寺 门后,萧翼把东西交给手下人,快马加鞭地赶往长安。
辨才回寺,见《兰亭序》被人盗走,顿时昏厥,良久始苏。萧翼回京缴旨,唐太宗龙颜大悦,提升萧翼做了员外郎。
人间百态,茶也一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