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冯骥才《俄罗斯双城记》

冯骥才《俄罗斯双城记》

作者: 安恬的日子 | 来源:发表于2017-09-01 20:22 被阅读0次

  1. 在一座城市里,单纯的建筑标志物会鲜明而空洞,人文的标志物则意蕴无穷,它内在的张力远远大于物体本身。P3
  2. 在中国,文学不再是认识生活的窗口,社会功能有限。在网络时代,文学只提供一种个人经验,个人对生命的探索及审美文本,社会的影响力自然小多了,与19世纪和20世纪不能比;还有,在消费时代,文学愈来愈向消费转化,消费在消解文学的精神性。P12


相关文章

  • 冯骥才《俄罗斯双城记》

    在一座城市里,单纯的建筑标志物会鲜明而空洞,人文的标志物则意蕴无穷,它内在的张力远远大于物体本身。P3在中国,文学...

  • 今日摘录20220723

    ——冯骥才 文化不精不深,怎样可能“做大做强”?真正强大的文化一定又精又深。比如唐诗宋词、维也纳的音乐、俄罗斯文学...

  • 冯骥才

  • 冯骥才

    择一城终老,遇一人白首。挽一帘幽梦,许一世倾城。写一字决别,言一梦长眠。我倾尽一生,囚你无期。 择一人深爱,等一人...

  • 那些俄罗斯经典小说的最好译本——冯骥才

    艺术家们所弹奏的旋律,画的画儿,无须经过翻译,不胫而走,就飞到另一个国家去。但文学却不能。语言文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

  • 双城记 - 圣彼得堡与莫斯科纪行

    蹭一波俄罗斯世界杯的热度,发一篇2016年的旧文。 双城记 对于父辈,苏联是一种难以言说的情结,从小听着《莫斯科郊...

  • 读书

    作者:冯骥才

  • 2017-06-05

    双城记

  • 低调---冯骥才

    在媒体和网络的时代,一个人只有高调才会叫人看见、叫人知道、叫人关注。高调必须强势,不怕攻击,反过来愈被攻击愈受关注...

  • 冯骥才:日历

    我喜欢用日历,不用月历。为什么? 厚厚一本日历是整整一年的日子。每扯下一页,它新的一页——光亮而开阔的一天便笑嘻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冯骥才《俄罗斯双城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jwkj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