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学校开了一个家长会,关于美术生选画室的诸多事项。学校帮忙甄选了六家画室,然后总结历年孩子们在画室集训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当下新的形势和学生们的综合实力,做了全方位沟通。家长们在下面,有的茫然有的焦虑,会后纷纷围坐在主任身边咨询探讨。
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有一种心理,觉得家长们完全没必要犹豫纠结,选择困难症发作。因为这些画室,无论资质还是水平,教学实践和高考战绩,在业内都是透明度极高的。只要能在业界立足,都会有考出好成绩的学生,也都免不了有炮灰。关键点是自己的孩子,是不是良才。这些画室,自己已经用价格标出了三六九等,然后就确定自己的考学方向,找对口的就行了,至于老师会不会管,是否给予特别的关照和指点,真的不是太重要。如果孩子自己并没有天赋没有动力,没有对美术的热爱,身边多少关照都无济于事。
五一假期,很多家长都准备去实地考察了,我还没打算,选择佛系一些,顺其自然,第一我家的自己主意很大,对未来有规划,我如果主动打听,她就各种嘲讽,甚至冷暴力我,严防我插手她的专业领域——一个提款机要清晰的知道自己的定位,自以为是的帮忙选画室,说轻了是班门弄斧无用功,说重了是想渗透,想指手画脚,控制欲发作。既然是一个提款机,就准备好money,旁的都省省心吧。第二,即便是你千挑万选,仔细甄别,你都无法预见将来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别说艺术生在画室的集中培训,乃至以后上了大学,步入社会,不都要边走边看,不停地试错摆正,不停地调整吗?
总的来说。还是打铁还需自身硬,很多功夫都是架势之外,很多收获都在目标之外。
《生活在别处》是米兰昆德拉写的一本书,对于关于这句话,有很多种解读,有人说,生活的意义,仿佛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那个绿色的灯塔。你想追寻它,他却一直在远方,也许永远无法接近。也许追寻的过程本身,才是生活的意义。
所以,用心甄选画室,关键在于"用心",而非“甄选”。因为就是再慎重,也未见得选到最理想的,也未见得选到最适合的,这里会受很多条件制约,比如老师所讲,很多学生其实对自己认知都不客观,不正确,很多孩子理想很丰满,真正到了高考,才经受了骨感现实的拷打。
但是作为家长,可以说,个个还是使出了浑身解数,总想在关键时刻能为孩子做好辅助工作,哪怕效果甚微。从大概率来说,这番费力研究比较,无非是想让孩子通过集训,实现跨越式的提升,将来高考时顺利获得专业通行证,考上心仪的大学,有个拿得出手的文凭,找到好一点的工作,有个好前途。这样的期望只需要付出、努力、关注大方向就很好了,别的无需纠结。生活其实很无厘头的,就是即使设计很多明确的目标,都未必能实现,收获往往在别处。
比如当年我想参军,喜欢那一身军装,后来没有实现,进了执法系统,职业生涯都和制服相伴。再比如当年想考司法资格学的律师专业,最后考公派上用场。幸运不会亏待每一个努力的拼搏者,但往往以似是而非的面目展示给你答案,实现一个约等于的理想。
约等于的实现,也是最接近的答案。现在人们爱说,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什么是最好的?得到的就是最好的,我们努力了,耕耘了,结果总不会错到哪里去。大漂亮自己已经想好了目标,一定要给足信任、理解、尊重、支持,然后用自己的“钞能力”,助力大漂亮追求自己的梦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