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还是和熟悉的好朋友出去玩最好。彼此熟悉,各自的喜好,生活上的一些习惯,吃的口味,大家都有了解,也就不需要耗费精力一一再去告知。
公司组织团建,同事之间因为平时只有工作方便的沟通交流,生活方便涉及较少,突然来一个短途旅行,也要大家一起生活个两天,吃住离得这么近,就很容易产生对对方的成见和不满。
我想对来说算个随和的人,吃的不挑,住的也不捡,我最大的希望就是同行的人是有同理心的人,待人也和善。
先说开车,因为自驾出去,我有驾照也会开车,但是开的少,每次非到万不得已我不会亲自下场。坐车相交于开车,我肯定选择前者,不过有些人开车真是让我心惊胆战。年轻人喜欢开快车我理解,但在山路上没必要转弯也不带减速的吧?高速路上双行道,并行两辆车,他就要变灯鸣笛,如果车子没有给他让路,那就忍不住咒骂起来。我坐后排很少扣安全带,这次上车没多久就给扣上了。高速路上我很困了,玩这件事也挺累人的,但我强忍着精神盯着前方,不过同车坐在副驾驶的那位已经开始打呼了。
再说不戴耳机外放。在一个公共空间里,手机声音外放真的很吵闹,尤其在车子这样狭小的地方。
不戴耳机外放,当然也分情况,我下午也在车上看了会视频,因为耳机放在背包里,不太好取出来,我就只能外放,但我声音调到很低很低,几乎快要听不到。同车的另一个,车子放着音乐,他自己非要外放他自己的音乐,至此,我可以判定他是个自私之人,同理心严重匮乏。
以前我一直不明白,真的有人会在饭桌上脱掉鞋子,躲在凳子上吃饭?这次出行我算见识到了,好在是饭局已经接近尾声,他脱了鞋子,虽然没有异味,但我忍不住还是立马起身出门,也不好直接讲出来驳他的面子。
由此可想,这世界两个人相爱,能够慢慢磨合下来,接受对方的各种毛病,真是一件成本极高而又概率极低的事。国内很少有提倡婚前同居,但这件事还是越来越被年轻人接受,因为一个人在人前和人后完全可以两个样,但很少有人能够回到家还一直都戴着另一幅面具,如果同居发现这个人和自己的生活节奏,纪念差异太大,及早的抽身而退成本也能降的低一些。
毫无疑问,这世界同理心弱的人更多,不然大家彼此之间就不会有这么多摩擦,也就不用看那么多心理学和教人如何好好说话的书。或许,是我们从小便没接触过这样的认知,不说性格能否改变,但孩子的可塑造性之强,我很少见到其他哪些有超过孩子的。
关于同理心,好好说话,恰当的沟通这些事,这大概是永远没有毕业的那一天,只要你还需要社会认可,还要人际交往,一辈子都只能不断精进,就像脱不花正在热销的《沟通的方法》副标题写的:别怕,沟通是一场无限游戏。
出去玩当然开心更多,留着明天写,还能再想想,多开心一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