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7049760/3c2dfee0f9b5820e.jpg)
上周五的傍晚,我下班悠悠哉刚走近小区,乍然听到了不远处阵阵的呼叫声。我心一紧,紧走几步,惊见小区旁边的古桥上,已围了层层的人群,大家对着桥下的河水,一声声喊叫着。我方知刚一会有人从桥上跳了下去,寻死自杀。
河里有几个志愿者在游水寻找,桥上的人在高声为他们指着搜寻方向,可是不知是水深流急,还是他们水性不佳,总之就是没捞着寻死者。
桥上和河两岸的人在不断增多,人们,车辆,里里外外,水泄不通。
时间一分分一秒秒过去,110的同志们也到了,带着专业的装备下了水,但也还是又折腾了半个小时的时间,寻死者才被打捞上岸。如死者所愿,这个十九岁的男孩永久地闭上了双眼。
当晚,桥上来来往往的车辆依然在行进,南来北往的人,不知道几个小时前有人在这个桥上跳了下去;夜色如往常一样地降临,桥上的彩灯如往常一样地绽放出五颜六色的光芒;当然,第二天的太阳也会如往常一般地冉冉升起。
只是这个夜晚,附近晚饭后出来散步消食的人们不见了,大桥上除了过往的车辆,几乎难得一见人影。人们忌讳死者,总是避而远之。这个夜晚,死者的家庭,如同这个大桥的冷清,一定也是冰冷冰冷的,因为,其他什么都没有变,而这个家庭发生了巨变。
十九岁的男孩,一个鲜活的生命归于沉寂。听说是高中毕业高考无望,又择业不顺,与父母产生了口舌上的不愉快,一气之下用纵身一跳来一了百了。
听到一些议论。有人说:这孩子算是白养了!还有人说:这男孩真是一点责任心也没有!
年轻轻的生命,怎么如此轻率舍弃?我想,这个男孩在选择死亡的时刻,不管是不是很憎恨,但有一点是很肯定的,他一定对这个世界不再留恋。
他还是一个家庭的孩子,暂且不论他对父母的责任,单就爱和亲情来讲,他在决定赴死的时刻,心中也不再留恋爱和亲情。
是什么让他的心如此冰冷?直视这个生命现象,这些天我总在思考这个问题。我想,一定是什么的缺失,而且,绝不是一朝一夕。这里那里飘然仙去一个个,年轻人自杀事件,如今已是一个公然的社会问题。
这个社会问题,更多地是来自于家庭问题。我想,一个心中充满爱和亲情的孩子,即使生活中遭遇不快,他也不会轻易去选择轻生,因为,他心中还有一份柔软,他还有温暖的去处。
一个婴孩自娘胎开始,便感受母体的温暖与滋养,然后一出生,吃喝拉撒全都是父母白天黑夜的照顾,这便有了人与人之间对爱最初的依恋。这种依恋会持续一生,让人欲罢不能。
因为社会的计划生育,孩子成了稀有物。全家对孩子王物质上极尽宠溺,孩子要什么是什么,生怕有一点亏待了他;同时,不要求孩子王做事,该扫地的年龄,该洗衣洗菜的年龄,什么也不让干。
那么,他们干什么呢?因为整个社会的升学和就业压力,家长们让孩子王们为取得好成绩而你追我赶,不输在起跑线上。为了孩子的前途,也为了所谓的大人们的脸面,孩子的成绩成了孩子与家长的头等大事,孩子和家长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这种社会运转中的机器。
只管学习吧,学习好就是一切。
最后学习好了,一个个也成了小自私鬼。这些,难道仅仅怪孩子吗?
在哪儿看到过这些话:我的胃口是喂出来的;我的脾气是带出来的;我的观念是唠叨来的;我的残忍是孤独无助熬出来的;我的无耻是百般迁就溺出来的。
也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家庭健全不等于家庭教育的健全。
真的都挺有道理。
还有,一旦孩子的成绩上不去,孩子和家长的心情失落、焦躁,口不择言的埋怨打击便引发种种矛盾和冲突,孩子不成熟的年龄加上人格上的缺陷,往往往牛角尖里一钻便再也别想出来。
爱去哪儿了?直到这时,人们才会想起,原来生命中缺失的,才是人最需要的人与人之间的爱和亲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