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阅读了我在写作课上同学们写的网络上大阅读量文章的分析文,真的是应了那句话,不同的人眼中的世界是完全不一样的。
对于写作,有一句话说“我写我心”,所以我们每个人心中因为住着不一样的人,看到的世界也是不相同的。那么大家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呢?
我们大家来到了写作课,除了来学习如何提高和改进写作能力,让自己的写作表达能力更进一层的初心外。在实践中每个人因为看到的不同,提升的写作能力也会不同,我总结出下面这三点。
第一种写作者:学习技巧类
写文的人有一个很常见的心理,那就是“我的文字是完美的,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听到别人的修改意见是非常难受的。
我也有这样的感受,看别人给我的点评是赞赏的,很高兴,但如果是修改意见,我内心会有很大的情绪。
这种心态在分析他人的文章是什么样子的呢?
有人会发现找不到适合自己分析的文章,好像没有找到和自己所写的主题相近或相似的文章。这是为什么?因为他把自己的文章看的过大。
还有的人即使找到了大V的文章,也仅仅是对标题、开头、图片、框架的优点一番评论。
这样的学习者呈现的成果是什么样的?
1.迟迟写不出来。(刚开始几天我也是这样)
2.写出来了也是不知所云。(我有看到两篇小伙伴的文章,不像读后感,发表的是自己对文章内容的感触)
3.写出来了,也能看到他分析的要点。(就像崔律说的这个是文章的基础能力,写的好不好另说,起码你呈现的格式是赏心悦目的)
我也会看到有的小伙伴在点评大V文章的时候说的头头是道,但自己的格式确还是一塌糊涂的。
也有几位这样学习者做的很优秀,也会呈现一篇还算不错的读后感,因为他能从整体格式呈现上能做到了符合“用户思维”。
我把这类学习写作者称为“形似写作者”。
第二种写作者:学习模仿类
这类写作者的分析文重点在文章的案例、描述、用语方式等。他们在学习那些大V文的写作风格和写作手法。
这样的分析文,你会发现他的格式也是基本规范,因为他本身已经跳过了文章的基础框架阶段,所以他会关注那些好文章真正能对客户产生黏性的东西,那就是作者自己的语言风格,写作能力。
虽然,现在很多网络文章的写作风格比较类似,但是每个有黏性的作者还是有自己独特魅力之处的。
比如,我对李杨同学的分析文印象深刻,她就基于作者的写作方式进行的分析。
那么对于我们初学网络文的写作者来说,锁定一个适合自己风格的作者进行学习,这样的效果也是很不错的。
“伟大的创作从模仿开始”。
我把这类写作者称为“神似写作者”。
第三种写作者:提供价值类
有两篇分析文一点开,虽然也有瑕疵,但整篇读完你会觉得有不一样的收获,有你在自己分析时没有考虑到的观点,或者有考虑到但没想到这么做的行动。比如,佩璇的分析文。
她的文章完全向读者提供了自己独特的思考和行文风格,那么读者收获到的就是独特的价值。我的分析文就是她的读后感给了我很多的启发。
我把这类写作者叫做“真正的写作者”。
总结
我们每个人从小白开始学写作,都必然会经过这几个层级的锤炼。很多小伙伴还是三个层级都有,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
我们现在看得到哪个层级,就使劲锤炼自己在这个阶段的能力,把基础打牢了,向上提升也只是时间和量的问题。
我再总结一下这三种写作者,希望自己有一天能有所成长。
第一种写作者,在老师的点拨下,自主学习下能学习到写作技巧,让自己的文章看起来那么一回事,会成为一个普通的写作者。
第二种写作者,他心里会开始装着用户,他会成为一个受欢迎的写作者。
第三种写作者,当他站在为社会解决问题、提供价值的角度来写作,那么他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写作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