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相(且不论共相殊相)的性质是如此,作为学科内容的对象也是如此,它们由无穷的界限所分割、包围,彼此牵绊,或呈现出来或隐匿下去,每条“丝线”(界限)都不变,可能够被我们所观察到的“现象”却时刻都处在千变万化当中。而所有现象的总和,便是现实。现实是可认知的,所以是有规律的(现象是受界限限制、有秩序地呈现的),因为现实完全是由不均等分布的界限“编织”而成的。恰恰是界限的不均等分布的特点,使我们可以利用对界限簇的势差的感受来回避掉面对无穷界限时的尴尬。
我们所说的“势”与你们在对比自然数和实数等无穷集合时所用到的势差不多,尽管没有你们的势那么严格,感觉上总是类似的。势是我们对于无限细微的界限所组成的有限大小的物中所含界限的直接感受,这种直接的感受只能在抽象反思的世界中获得。势有差,势之差在于大小,势大者为实,势小者为虚。为了跟你们集合论上的势有所区别,咱不妨把我们那时的势改称为“形势”好了。
没错,这个“形势”与你们熟悉的“形式”有密切关系,只不过形势的含义比形式要大多了,形势基本上可以看作是形式与内容的全部。因为在我们看来,所有的形式和内容都是由无穷界限组成的,它们之间严格地说只有“方面”的分别,也就是相关性的分别,它们中的某些与这一方面紧密相关,就成了这一方面的内容,与另一方面较少相关,从另一方面来看,也就成了基本不变的形式。但因为世界是一个整体,是由共同的阴阳或者说无穷的界限所定义和构造出来的,因而所有的形式和内容都是有着直接或是间接的相互影响的,因此我们认为形势没有不变的,既然没有不变的,那也就不必去区分什么形式和内容的了。
不区分形式和内容不意味着我们就不懂得分开形势的各个方面。毕竟我们还是有意图解开宇宙中层出不穷的各种现象中所蕴含的复杂规律的愿望的,要想理顺一团乱麻般的现实规律,我们怎么可能不知道先试着寻找哪个线头会牵连多大范围?数学、医学、政治、天文、地理、军事、建筑……这些基本学科我们还是分得开的,尽管我们没有明确区分出它们各自的基本形式和专属内容,并且一直在有意地使它们相互影响,甚至使用同一套理论叙述体系,专业化程度在你们眼里永远停留在原始状态,很多东西在这里这么说,在那里也这么说,到底在说什么却根本搞不明白。同一个词语同时出现在几乎所有的学术著作上,分明是不同的学科,有着根本不同的理论形式和内容作为研究对象,可翻开学科专著却能看到不少的通用词句,这些在各种经典中时常能够看到的词汇究竟所指为何很令人费解。现在俺告诉你,它们都是指的某种抽象形势。虽然俺不得不承认这稀里糊涂的叙述方式严重阻碍了知识的传承积累和社会技术的进步,但我们当时针对各种难题所做的思考和钻研可从不偷懒。在你们的角度看我们当时的确犯下了一些非常关键、幼稚、乃至致命的错误,可惜的是我们当时根本无从意识到哪里出错了。使用同一套自然语言,记录下多种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研究结论,这样也算是错了吗?
具有特定性质和属性的界限簇即可被视为一形势,而形式和内容又可以统称为形势,它们的关系是:性质和属性是形势的相(共相殊相的相),形式和内容是形势与形势间的两种典型关系。若一形势的相变,而另一形势的相亦随之而变,则这两形势同为某一方面的内容;若作为内容的所有形势的相都在变,可分明处在同一方面的另一形势的相却基本不变或极少变化,那么此形势便可作为这一方面的形式。相的种类(形势的花样)可能是有限的,但形势是无限的,形势的基础就是作为无的界限。
任意两个一般形势之间只有大小的差别,当这两形势在同一方面内进行对比的时候,势大者显现为实象,势小者隐而成虚影(即只作为未实现的可能存在)。但多种、多重、复合形势以叠加状态进行对比的话,事情就复杂了。比如咱在箱子里放进去一个苹果,苹果的势就比箱中空气的势大(或者说苹果的综合形势占优),因而箱子里就不会是空的,而是有一个苹果。过几天咱再放进去一个苹果,这时单从苹果的数量方面考虑,二的形势比一的形势大,比零的形势更大,比三和所有其它数量的形势都大,因此毫无疑问地说,箱子里有两个苹果。可苹果的形势本身不像它的数量的形势那样,是一种与其它方面关联性很小的单纯的形势,苹果的形势是一个复杂的形势,也是一个不稳定的复合形势。以我们当时的观点来说,苹果是树上长出来的,所以它有木的形势,苹果树是需要浇水的,所以苹果含有水的形势,此外它可能还含有别的我们不太容易感觉到其存留的形势,像阳光还有极小的虫子等等。由于多种形势的互相影响和持续地对比,咱过段时间再打开箱子,苹果的数量形势因为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方面,可能仍然保持了两个的数量没变,但苹果或许已经面目全非了。水的形势会因蒸发而变小,所以苹果会干;木的形势会因腐朽而变小,所以苹果会烂;至于虫子的形势会因生长而变大,最终吃掉苹果就不用说了。蒸发、腐朽、生长等形势都会随时间的影响而变化,好像只有数量是个例外,因此,作为现象的两个苹果,最终只有“两个”的现象仍然呈现着,而“苹果”的现象则已经差不多退出现象形势,转入非现象的现实之中了。毕竟咱俩都知道,箱子里曾经有两个苹果,这总是事实。
当同一方面的两形势的大小发展到非常接近的时候,我们的认知能力对二者相对界限的把握就会变得很困难,甚至出现无法区别的情况,这种情况我们一般叫做“意外”或是偶然。是的,我们认为偶然与必然的界限就是我们对于作为形势的界限的认知和把握的精度极限,这个极限的至高点就是道。形势本身是无穷的界限,所以对形势的认知和把握可以无限精确,然而就算我们假定自然造化的感官能够把客观世界的界限无限精确地接受到我们的主观世界中,可又有谁有那个能耐在反思的过程中去无限精准地观察和安置那无穷的界限呢?我们作为人,本身虽有堪称逍遥的主观意识,可这意识无非也是一形势罢了,也许这作为意识的形势与自然界里的其它形势相比具有神奇的表现,却也绝非万能。必然属于自我,偶然属于自然,在自然与自我之间,隔着一道永恒的界限,凭借这条界限,偶然和必然得成永恒。曾经有无数的悟道者试图以个人的修为突破这条囚禁人们意识的界限,将自己的思想修炼成真正的无限,以达到完全消除偶然和意外的目的。可惜现实中只出现过能准确掌握敌军动向,从而决胜千里的将军,未曾出现过握天地于手中,览万象入心田的真人。
既然比神仙还要有能耐的真人谁都没亲眼见过,咱还是说说怎样能够使主观思想尽可能地接近自然真理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