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原创】浅解“智慧与慈悲”

【原创】浅解“智慧与慈悲”

作者: 国泰民安_风调雨顺 | 来源:发表于2017-03-11 20:51 被阅读82次

    1.智慧与慈悲的字面含义

    1.1智的含义

          智慧,‘智’字,上面一个知,下面一个日,日代表太阳、也代表日子,我们知道太阳,知道太阳、万物与众生的运行规律,即知道怎么过好日子、过好每一天。

    1.2慧的含义

          慧,上面有两个丰丰,下面一个灵字,即我们需要有丰富的心灵觉受、心灵体验。怎么样的心灵体验呢?一个丰,代表丰富的智慧体验,每一众生都本自具足的智慧,只是现在被无始以来的无明所遮住了,需要我们去探索与挖掘;另一个丰,代表丰富的慈悲体验,具足给予众生安宁与拔除众生痛苦的能力、心力。我们一旦具足、了知生命的运行规律,具备并愿意帮助众生的能力,即就智慧。


    1.3慈的含义

         亲爱的朋友们,前一个智慧比较好理解,后一个慈悲的意思呢?为什么我要帮助众生快乐、拔除众生痛苦呢?我自己修好就好,众生太多了,我怎么顾得过来呢?这是我以前的理解,现在的理解呢?慈,上面一个兹,兹就代表现在、当下,下面一个心,即就是知道当下的心,知道当下的心,是不是很快乐呢?师兄们,不是很快乐,是什么呢?(停顿一下)是非常得快乐、是一种非常愉悦、宁静自在的感觉哦。

      我们还记得小时候、童年时无忧无虑的快乐时光吗?我们去幼儿园看一下,小朋友是不是一般都很快乐呢?为什么?因为他们容易跟当下的心在一起,所以比较容易快乐,而为什么我现在不容易快乐?因为我的心要去攀比、被攀比了,心灵跟不上我的脚步了,没办法跟当下的心在一起了,所以就不快乐了。了解了慈,接下来的悲是什么意思呢?

    1.4悲的含义

          悲,上面一个非,表示不同的意见、不同的声音,下面一个心,朋友们,这是什么意思呢?(停顿一下),哪位朋友愿意分享这个悲字的含义呢?

    1.4.1接纳不同

       随喜、感恩这位朋友的分享,非常赞叹! 悲,有几层境界:第一层就是能接受、接纳允许别人不同的声音乃至非议,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家人、我们的国家及我们的当下(状况),是不是跟我们理想中的要求不同呢?你接受、接纳这种差别吗?

    1.4.2拔除众苦

          再进一步,上面的非,也代表众生跟我不同的境界、不同的境况,比如去医院看一下,病人是不是很痛苦了,他们是不是处于不同、非常人的状态呢?我们愿不愿意去帮助他们解除一点痛苦呢?有,随喜您,很有悲心。

    1.4.3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最后一层的意思呢?上面的非字,表示不,没有的意思,跟下面的心合在一起,代表“没有”这个心,禅宗初祖达摩东渡而来,二祖慧可求见初祖曰:求您替我安心。初祖曰:你将心拿来,我替你安。另外六祖惠能,当听到五祖弘忍说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即豁然大悟心在哪里?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亦不可得。

      最后一点实在惭愧、个人牵强附会,在此忏悔,上面的非字代表没有选择、也代表没有这颗心,即无论您给予多少众生多少安乐?拔除多少众生多少痛苦?在这个过程我有没有选择对象的分别吗?若没有,就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在结果上我有没有意识一个我的存在,如有没有一个这个人是我而不是不是别人跳到水里把他救起的念头与心存在呢?若没有,就是真正的悲,这就是如布施行善中的“三轮体空”,没有这个我、没有这个事,也无众生可帮可度,阿弥陀佛!


    2.字面含义小结

          亲爱的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小结一下,智慧与慈悲的含义吧。智慧,就是知道太阳与万事万物的运行规律,不但有一个丰富的觉知能力;而且还有另一个想帮助众生的丰富心力。慈悲,就是知道智慧、了知万事万物的运作规律后,跟能当下的心在一起,让我们的心灵与脚步一起走,最后能发自内心、以无所得、以无所住的心从每一个当下开始去给予无量众生快乐、拔除无量众生痛苦,阿弥陀佛!深深感恩师兄们!感恩一切众生!先休息一下,下半场我们继续来初步探讨 智慧慈悲是不是一体的,智慧慈悲应要如何修呢?


    3.如何修行智慧与慈悲

    3.1智慧与慈悲能不能分得开

        亲爱的朋友们,聊完了智慧与慈悲的字面含义后,有两个问题,一是真正智慧与慈悲能不能分得开?有智无慈,长我慢,这个智慧不是真正的智慧,更多的是叫聪明。无智有慈,长愚痴,这个慈悲往往可能会帮倒忙。所以智慧与慈悲缺一不可,再进一步说,不是有句话说“智慧不起烦恼、慈悲没有敌人”,结合起来,因为“烦恼是我们的敌人”,所以真正的智慧一定是有慈悲的、真正的慈悲也必须具足智慧,两者就如我们的手心与手背,是菩提心的一体两面,缺一不可,这也是佛与菩萨的根本特征,具足无量智慧、具足无量慈悲,我们要以佛以菩萨为榜样,向他们学习。

    3.2一心一意与三心二意

          第二个问题,智慧与慈悲这两个词组中,出现最多的偏旁部首是什么呢?是心,所以佛法也称之为心学,一切向内看、一切向着内心修,我们在事相上的诵经修学、为众生所作的一切善事,都是为这个心服务,所以我们要感恩三宝的存在、感恩众生让我们有帮助与服务的对象,是他们成就着我们,深深感恩!另外在智慧与慈悲,总共有几个心,3个心,这个也在示现警示我这个凡夫,修行路上不要三心二意,还有再次提醒我不能将“智慧慈悲”这四个字拆开来看,他们都是一体的,即要一心一意地去作好修行。

    3.3三级修学的两套模式是什么?

         智慧与慈悲说了这么多,好是好,那怎么做得到呢?

      接下来以两个例子来作说明,第一个例子:我们三级修学(http://www.putishuyuan.com) 的两套模式是什么?一是修学、二是服务大众,修学让我们学习智慧;服务大众,就是践行慈悲。真正的智慧不但要修学好,还要不要服务大众,个人非常惭愧,修学不好,很多佛法智慧对我而言只是知识、名相与道理,只有去服务大众、多当义工,在实践中,才知道如何善巧、圆融地应用智慧、体现慈悲。

    3.4上求下化、恒顺众生

      第二个例子:我们是如何尊称出家法师?如沩仰宗第十代传人上济下群法师,这其中的上与下,是什么意思?上就是上求佛道、具足智慧;下就是下化众生、具足慈悲,在我们经常念诵《普贤行愿品》的十大愿里,最根本的两大愿是什么?就是第8大愿-常随佛学与第9大愿-恒顺众生,上求佛道就是常随佛学;下化众生就是恒顺众生,其实上求佛道的归宿还是为了下化众生,所以我们要上求佛道、具足智慧、发菩提心;同时下化众生、行菩提心、圆满慈悲之心,直到最后,让我们同时具足智慧与慈悲、圆满菩提心、证得菩提心。感恩三宝,让我们有因缘走上智慧、慈悲、自在的人生之路!阿弥陀佛!


                                                    加作者为微信好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原创】浅解“智慧与慈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kea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