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乐不思蜀”出自东晋史学家习凿齿所著《汉晋春秋》。以此嘲笑蜀后主刘禅忘本和无能。
但是,如果看史书只看表面,往往会被史书误导,比如刘禅说出乐不思蜀的话,真是因为愚蠢和无能吗?
公元263年,魏国发兵灭蜀,后主刘禅率众投降。魏国的实际掌权者司马昭迫令刘禅离开蜀国,迁往洛阳,司马昭封刘禅为“安乐公”,赐给他住宅,拨给费用,把他养着。
但凡掌权者,都存在猜忌的疑心病。司马昭也不例外。
刘禅虽然被留在洛阳,可他毕竟曾经是一国之君,他这个“安乐公”是真安乐还是假安乐?有没有异动?事前司马昭肯定派人监视着,但是监视人有没有看走眼?司马昭终究不放心,决定亲自观察一番。于是将刘禅等人请到自己府上,又是歌舞又是好酒好肉款待他。
《汉晋春秋》是这样描写的:
王问禅曰:“颇思蜀否?”
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郤正闻之,求见禅曰:“若王后问,宜泣而答曰:先人坟墓远在陇、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因闭其目。”
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语邪!”
禅惊视曰:“诚如尊命。”左右皆笑。
注释译文:
司马昭问刘禅说:"你是否很思念蜀国?"
刘禅回答说:“这里很快乐,不思念蜀国。”郤正找机会(三国演义说郤正趁刘禅上厕所时跟着出来)对刘禅说:“如果司马昭再问这句话时,您应哭泣着回答说:‘先人的坟墓远在蜀地,你望向西边心中就感到悲伤,没有一天不思念着蜀国。’(你如果做不出悲伤的样子)就闭上眼睛。”
后来司马昭果然再次问他,刘禅便照着郤正教他的话回答,(并闭上眼睛)。
司马昭说:“这为何正像是郤正说的话呢?”
刘禅听了大惊,睁大眼望着司马昭说:“的确如您所说的那样。”左右的人都笑了。
世人都说刘禅这是没心没肺,是这样么?司马昭突然请你刘禅赴宴,花那么多心思和费用,凭什么啊?要知道,你刘禅可是阶下囚啊!也许,接到这个通知,刘禅肯定吓得不轻!所谓会无好会、宴无好宴!怎么办?
史书记载,刘禅移居洛阳,蜀汉大臣只有两个人跟随,除了秘书令郤正,另一个是殿中督张通。
刘禅赴宴,郤正和张通可能都跟随了,在赴宴之前,他们是不是商量了一些事,我们可以大胆设想一下。
当司马昭阴森森问刘禅:“想不想蜀国?”这话怎么回答都不妥当。
你回答想,这是人之常情,可是犯忌;你回答不想,是真不想还是假不想?国破家亡,怎么会不想家乡?莫非隐藏着不可告人秘密?
所以,刘禅出去了一会,郤正跟着出去,后来刘禅就改口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郤正教的。
司马昭故意问,这话怎么像郤正教的啊?刘禅睁眼吃惊地回答:“诚如尊命”!神情表现得那么自然,内容说得那么令人意外,旁人看来是那么滑稽!
有了这段精彩戏码的加持,司马昭的疑心病才完全解除了,所以刘禅得以善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