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8-09-05

2018-09-05

作者: 你的好友汪叽已上羡 | 来源:发表于2018-09-05 23:42 被阅读0次

    消费场所,特别是高端消费场所都存在一个非常明显的意识形态质询的场景。

    比如,在西餐厅,服务员一喊:“先生”,你就觉得必须装出点范儿来,否则就尴尬不自在。

    比如,在寺庙里,庙祝一喊:“施主”,你就觉得必须拿出点钱来施舍,否则就尴尬不自在。

    比如,在师妹前,师妹喊一句:“师兄”,你觉得必须要有所表示,否则就尴尬不自在。

    对此,意识形态质询的结果是让你觉得你是“自由”地在行动,“自由”地掏包付账,“自由”地跪舔小师妹,自由地在履行主体责任。但殊不知已经落入人家的圈套里了。意识形态质询固然满足了你对他人承认的需求,但对此要付出的代价可能却更大。

    正如阿尔都塞所说:“把意识形态作为一种行为手段或一种工具使用的人们,在其使用过程中,陷进了意识形态之中并被它所包围,而人们还自以为是意识形态的无条件的主人哩。”换句话说,所以当你还在幸幸地为自己是服务员的上帝,庙祝的活菩萨,师妹的大师兄而沾沾自喜的时候,却不知道你才是他和她的奴隶哩。

    所以在这个故事里,人们看到一个受到双重幻象支配的愚者,当你不自觉为女生的行为感到尴尬,说明你已经不自觉地把自己看作她的行为的负责人(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ATM)。第二,因为女生说了不符合西餐厅身份的话,你因而感觉在服务员面前尴尬,换句话,说明你已经不自觉地把自己看作服务员的上帝(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ATM)

    所以很不幸的是,在这个场景里,我只看一个在自己无边的想象中,竭力维持自己作为他人ATM ×2的主体身份的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8-09-0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kftg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