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共学共享、樊登读书会贺州授权点的姗姗,这是每天一篇原创文第90篇(2018年7月26日)
孔子有一句名言:“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小时候的一个习惯养一旦成后,这个习惯就会就可能会成为他以后的本能,他的一个专长。
然而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对于我们大人而言养成一种习惯走出舒适区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因此,对于孩子来说习惯的养成也是一个漫长过程。

我相信无论是中国的父母还是外国的父母对于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都会非常重视。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有些父母也会不得其法。那么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今天学习了相关的资讯。美国一位拥有17年学校心理学教育的心理学家谢刚,她在一次讲座中分享了培养孩子学习习惯的三个方法。我们一起来了解
第一个方法是找到孩子的学习特点,提供适合他的学习方式。美国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发现,擅长用听力学习的孩子占30%,给这些孩子讲故事或者放录音来学习,学习效果往往更好。还有65%左右的孩子更喜欢视觉辅助,对于这些孩子来说,在背单词的时候给他们展示相关图片会很有帮助。还有大约5%的孩子最适合通过触觉来学习,对于陌生的学习内容,让他们自己动手做一遍就会理解得更快。所以,找到孩子最适合的学习方式,就能帮助他们在学习上事半功倍。
第二个方法是培养专注力。谢刚提出了一个简单的指导原则,就是把孩子的年龄作为锻炼注意力的起点,比如5分钟对应5岁、7分钟对应7岁等,家长可以设定一个起点时间,再逐步延长。比如孩子只能坐下来看5分钟的书,那就定5分钟的闹钟,闹钟一响就让孩子休息一下,休息完再回来试试看6分钟行不行,慢慢延长专注时间。不过要注意,太容易或者太难的学习内容都不利于培养专注力,孩子稍微努力一下就可以达到的程度是最好的,比如读一篇文章,平均下来100个词里面生词不能超过10个,这样能让孩子既产生学习的兴趣,又不至于有太强的挫败感。
第三个方法是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孩子在8岁左右就开始形成自己解释事情的逻辑了。在这个阶段,引导孩子形成乐观的价值取向非常重要。有三个原因会决定孩子的价值取向:父母对日常生活事件的因果分析,孩子失败时父母批评的方式,以及童年生活中的重大负面事件。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孩子就会觉得不论自己怎么努力,坏的结果总会出现,就更容易选择放弃。所以父母在解释一件事时,一定要注意方法,尽量把概括化和个人化的因素和好事联系起来,而不要把坏事归结在这些因素上。
我听到心理学家谢刚的这三个方法,顿时想到我的小堂弟,对于他的学习婶婶也是苦恼不得其法,我想如果作为父母如果有这方面的一些认识或许就不会太纠结了。
当然,对于我来说这也是有帮助的。发现自己的特长,培养自己的专注力和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我也需要。我也希望自己能够养成一种学习的习惯,让学习成为一种本能,而不是靠意志力去做的事情。
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无论成人还是小孩都应该走出舒适区,养成习惯。

放下你的迷茫,选择有光的地方,读书点亮生活!扫码一起每年读50本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