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说汉》32. 三杰落幕

《说汉》32. 三杰落幕

作者: 历史学者唐不闻 | 来源:发表于2019-04-21 12:06 被阅读0次

最后让我们来理一理汉初三杰的最后一位,作为本册书的收尾,也作为全套书的一个中场休息。

这个人自然便是萧何。

萧何是汉初三杰里比较特殊的一个,对于刘邦来说,张良是心腹、韩信是心腹大患,而萧何介于两者之间。

同样在刘邦带出来的沛县团伙里,他也是最特殊的一个,其他如樊哙、曹参、夏侯婴等人,刘邦都可以当兄弟一样无所顾忌,但和萧何,还略有一些尊重和距离感。

他们之间的交情,应该在刘邦还是游侠身份的时候就开始了。当时沛县还属楚国,而刘邦在偶像信陵君、兄长张耳的感召下,也任侠乡里。这样的生活自然不可避免地要在违法边缘试探,而萧何作为沛县主吏,经常庇护着刘邦。再到沛县被秦国拿下,在法家理念下,游侠生活被禁止,人到中年的刘邦只好也去考试当了亭长,顶头上司正是萧何。刘邦鞍前马后地跟随,对萧何的尊重和距离感应该都是这段时期逐渐巩固起来的。

反过来在萧何眼里,看这位属下也有些矛盾。一方面他欣赏刘邦的人格魅力,在刘邦负责押送本县刑徒时,别人都送三百钱,他独独赠送了五百钱。另一方面他又觉得刘邦有时喜欢吹牛,不切实际,所以他也劝吕后的父亲吕公慎重地结交刘邦。但这种认识应该随着后来起义的进程改变了,看起来,所谓的不切实际只是因为小小的沛县拘束了刘邦的大志。

陈胜起义后不久,萧何和曹参作为沛县衙门的两位主要当差,就开始和县令一起商量也反秦。反秦需要兵力,萧何和曹参适时地进言:听说当年的亭长刘邦,押送犯人去徭役时,因走失了一部分人,所以现在他带着剩下的人躲在山里呢,我们可以叫樊哙去把他的一百多人叫回来。

之所以叫樊哙去召回刘邦,是因为樊哙是刘邦的连襟,肯定知道刘邦的躲藏之处。而萧何和曹参知道得也这么详细,可见平时也没有少和刘邦暗中联络。

等到刘邦带着人马赶到城外,县令反悔了,他决定反秦肯定是要趁机捞个功名,这时他可能忽然意识到刘邦手中有兵,一旦进城自己就没戏了。但后悔已经来不及,城内都是刘邦的亲信、当初做游侠时结交的兄弟,很快就杀死县令,开门放进刘邦和一百多手下。

论身份,这时萧何和曹参都比刘邦要高,但起义军首领的位置还是交给了刘邦。从《史记》的说法来看,是萧何和曹参怕起义万一失败后担责。但并非没有其他因素在其中,比如刘邦庞大的亲友团和兄弟帮的支持。

从起义开始,萧何一下子从刘邦的上司变成了臣属,这种心态的转变需要他们两个人共同来调整。

对萧何的内政能力,刘邦是绝对放心的。当年萧何曾在秦国治下年终考核时得过全郡第一,有调入中央任事的机会,他自己放弃了。所以刘邦在当汉王后东征,其他兄弟都带在身边征战,只把萧何留在后方负责政事,而萧何也果然不负所托,把户籍、人口、赋税整理得井井有条,保证有源源不断的军粮和兵力输送过前方的刘邦,甚至把当地的少数民族板楯蛮等征发到了前线。

不过长居后方也让萧何逐渐处于危险之中,刘邦在疑心方面不算是特别过分的,只是和项羽的战局僵持,总会担心后方是不是会生变,更何况对萧何虽然敬重,但两人其实从来没有推心置腹。

萧何的后半生除了料理政事,剩下的所有时间,都在竭力化解刘邦的担忧。

汉王三年,刘邦在前线频频地派遣使者问责萧何,萧何赶紧把家族老小能打仗的全部送了过去,以示没有异心。这一举动令刘邦十分放心,后来论功时想起也大为感动,说诸位功臣,你们最多也就每个家族出两三人随我出征,只有萧丞相,举族出力,功高莫比。

十一年,刘邦在外平定异姓诸侯王,萧何在关中协助吕后诛杀了韩信。刘邦在归途中又惊又喜,马不停蹄派人封赏萧何,又派了五百人守卫相府。萧何知道刘邦忌讳功臣间的党争和内斗,这五百人说是守卫,但一旦有变,就可能变成剿灭自己的武士,于是辞掉封赏,反而捐出自己的财产来支援前线作战。刘邦终于又放下一颗悬着的心。

十二年,刘邦亲征英布,一边打仗,一边不断地派使者回去问:相国最近在干什么呢?相国最近又在干什么呢?萧何听从旁人劝告,开始故意行恶来自毁声名。但即便如此,平定了英布但中箭伤重的刘邦还是在死前给萧何了一个下马威,将他收押关进监狱,尽管很快就释放,至少信号已经传送给萧何了,不要以为你曾经是我上司照顾过我就可以自矜,不要以为你功高我就不会治你。在帝王的天下面前,旧日情分、功劳苦劳都比不上安分做人。

说到底,刘邦始终是对萧何既感恩又有距离感的,他在初行封赏时,给曹参封了一万户食邑,张良更是可以自择三万户,而名义上号称功最大的萧何,最初只有八千户,只是后来才逐渐在各种因素下加了一部分。

在刘邦去世的两年后,萧何也与世长辞。再七年之后,张良也悄然驾鹤西游,至此汉初三杰的舞台最终落幕。

萧何临终前,尽忠做了最后一件事:推荐了私交并不好的曹参继任相国。这是因为他知道曹参征战一生,灭两个诸侯国,取一百二十二县;俘获诸侯王二人,诸侯国丞相三人,将军六人,在刘邦死后不稳的时局里,唯有曹参可以服众。对于那个曾经跟在自己身边鞍前马后、后来对自己既信任又防备的沛县刘季,萧何没有一分亏欠。

相关文章

  • 《说汉》32. 三杰落幕

    最后让我们来理一理汉初三杰的最后一位,作为本册书的收尾,也作为全套书的一个中场休息。 这个人自然便是萧何。 萧何是...

  • “三杰”定汉

    当刘邦战胜项羽,建立了大汉王朝,刘邦也就帝位(后世尊称为汉高祖)天下已基本上平定了,当年跟随刘邦打天下的一帮文臣武...

  • 汉初三杰

    任何一个伟大的时代都需要杰出的人物,也会造就杰出人物。 从历史事实看,刘邦的总结是安全正确的,正是在张良、萧何、韩...

  • 汉初三杰都这么优秀为什么不自立家门?

    前面的文章讲述了初汉三杰的故事,为什么初汉三杰这么厉害在当时怎么不自己称帝,而又辅佐刘邦呢? 先说说韩信吧 说起韩...

  • 刘邦通过3次残酷的心理较量,硬生生把萧何逼成“小人”

    很多人说,“汉初三杰”里,萧何最会做人,情商最高,结局最好,是三杰里唯一一位居高位而能善终者。然而,仔细分析萧何的...

  • 韩信之死,究竟是咎由自取还是冤案?

    韩信,汉初三杰之一,助刘邦打下半个江山的男人,但也是汉初三杰中唯一一个被杀的。理由是谋反。那么韩信的死,究竟是咎由...

  • 重温一代兵神韩信的故事

    故事千千万,汉初三杰,韩信的故事值得一说。韩信是刘邦阵营中首席大将,灭楚兴汉的功绩彪炳干古,以其谋略而论,受胯下之...

  • 以史为鉴之汉初三杰

    今年是国剧穿越年,满屏的穿越。当朋友圈满屏的在刷世界杯的时候,我却在刷欧豪的天意。我不是追星族,但这部穿越剧让...

  • 汉初三杰之张良

    刘邦以布衣的身份起兵反秦,并夺取了天下,和张良的谋划是分不开的,那么张良是何许人也? 张良,子子房,河南颖川城(今...

  • 汉初三杰之萧何

    ――成也萧何 败也萧何 箫何是刘帮的“后勤部长”,执掌钱粮及军需调配供给,手握实权。沛公(刘邦)占领咸阳时,众将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说汉》32. 三杰落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kidg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