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资本论 一》第三篇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资本论 一》第三篇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作者: 半偈_ | 来源:发表于2022-01-04 21:22 被阅读0次

    第五章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1. 劳动过程

    1. 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以人自身的活动来中介、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人自身作为一种自然力和自然物质相对立。
    2. 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现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的存在着。
    3. 除了从事劳动的那些器官紧张之外,在整个劳动时间内还需要有作为注意力表现出来的有目的的意志,而且,劳动的内容及方式越是不能吸引劳动者,劳动者越是不能把劳动当作他自己体力和智力的活动来享受,就越需要这种意志。
    4. 所有那些通过劳动只是同土地脱离直接联系的东西,都是天然存在的劳动对象。
    5. 相反,已经被以前的劳动可以说过滤过的劳动对象,我们称之为原料。
    6. 一切原料都是劳动对象,但并非任何劳动对象都是原料。劳动对象只有在它已经通过劳动而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才是原料。
      7.劳动资料是劳动者置于自己和劳动对象之间、用来把自己的活动传导到劳动对象上去的物或者物的综合体。
    7. 土地是他的原始的食物仓,也是他的原始的劳动资料库。
    8. 动物遗骸的结构对于认识已经绝种的动物的机体有重要的意义,劳动资料的遗骸对于判断已经消亡的经济的社会形态也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9. 在劳动过程从,人的活动借助劳动资料使劳动对象发生预定的变化。
    10.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二者表现为生产资料,劳动本身则表现为生产劳动。
    11. 劳动过程,就它是资本家消费劳动力的过程来说,显示出两个特殊现象。第一,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他的劳动属于资本家。第二,产品是资本家的所有物,而不是直接生产工人的所有物。
    12. 资本家购买了劳动力,就把劳动本身当作活的酵母,并入同样属于他的各种形成产品的死的要素。

    2. 价值增殖过程

    1. 在这里,所以要生产使用价值,是因为而且只是因为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基础,是交换价值的承担者。
    2. 在劳动过程中,劳动不断由动的形式转为存在形式,由运动形式转为对象性形式。
    3. 棉纱的膨胀了的价值无济于事,因为面纱的价值只是以前分配在棉花、纱锭和劳动力上的价值的总和,已有价值的这种单纯相加,永远有不能产生剩余价值。……。这是重农学派关于一切非农业劳动的非生产性的学说借以建立起来的根本命题。
    4. 劳动力一天的维持费和劳动力一天的耗费,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量。前者决定它的交换价值,后者构成它的使用价值。……。资本家正是看中了这个价值差额。
    5. 他的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整个过程,既在流通领域中进行,又不在流通领域中进行。它是以流通为中介,因为它以在商品市场上购买劳动力为条件。它不再流通中进行,因为流通只是为价值增殖过程做准备,而这个过程是在生产领域中进行的。
    6. 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的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7. 资本家小心翼翼地主义着不让一分钟劳动白白浪费掉。
    8. 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过程;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的资本主义形式。

    第六章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1. 他只是由于加进了新价值而保存了旧价值
    2. 劳动创造一种新物来代替被消灭的物
    3. 新价值的加进是由于劳动的单纯的量的追加;生产资料的旧价值在产品中的保存,是由于所追加的劳动的质。
    4. 这说明,在同一不可分割的过程中,劳动保存价值的属性和创造价值的属性在本质上是不同的。
    5. 把价值的纯粹象征性表现——价值符号撇开,价值只是存在于某种使用物中,存在于某种物中。
    6. 在这方面,劳动资料(厂房、工具、机器)同人的情况一样,每人每天都死掉生命的24小时。
    7. 如果生产资料没有价值可以丧失,就是说,如果它本身不是人类劳动的产品,那么,它就不会吧任何价值转给产品。它只是充当使用价值的形成要素,而不是充当交换价值的形成要素。
    8. 在这里,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区别反应在他们的物质因素上:同一生产资料,作为劳动过程的要素,是全部加入同一生产过程;作为价值形成的要素,则只是部分加入同一生产过程。另一方面则相反,一种生产资料能够全部进入价值增殖过程,而只是部分进入劳动过程。……。劳动过程中的一切排泄物都是这样。
    9. 由于加入价值而保存价值,这是发挥作用的劳动力即活劳动的自然恩惠,这种自然恩惠不费工人什么,但对资本家却有大好处,使他能够保存原有的资本价值。……。但当劳动过程被迫中断的时候,当危机到来的时候,资本家对此就有切肤之感了。
    10. 资本的这两个组成部分,从劳动过程的角度看,是作为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作为生产资料的劳动力相区别的;从价值增殖过程的角度看,则是作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相区别的。
    11. 因此,投机的规律是:在发生这类价值变动的情况下,要在加工最少的原料上进行投机。

    商品的交换价值并非不变的,因为衡量它的尺度,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会变化的、

    第七章 剩余价值率

    1. 劳动力的剥削程度

    C(预付资本) = c(不变资本) + v(可变资本)
    C→C’(生产结束时的商品价值) = c + v + m(剩余价值)
    v + m = v + Δv

    1. 但是,在生产过程本身中,预付的90磅为发挥作用的劳动力所代替,死劳动为活劳动所代替,静止量为流动量所代替,不变量为可变量所代替。
    2. 如果说90磅可变资本或自行增殖的价值这个说法看来是矛盾的,那么它只是表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固有的矛盾。
    3. 一定的化学过程固然需要容器,但是不妨碍我们在分析的时候把容器抽去。
    4. 剩余价值率= m/v (剩余劳动/必要劳动)
    5. 进行这种再生产的工作日部分称为必要劳动时间,把在这部分时间内耗费的劳动成为必要劳动。

    新产品交换价值 = 旧产品交换价值 + 旧产品能吸收的社会必要劳动
    新产品2交换价值 = 旧产品交换价值 + 旧产品能吸收的社会必要劳动
    新产品3交换价值 = 旧产品交换价值 + 旧产品能吸收的剩余社会必要劳动
    新产品4交换价值 = 旧产品交换价值 + 旧产品能吸收的剩余社会必要劳动

    1. 旧产品交换价值无限往前递归,推论出C0(土地、原始劳动对象)都是无价值的。所有的价值都是人类劳动价值的堆积。
    2. 资本家能买工人半天而让他工作一天,就是建立在阶级不平等上的,因为工人的劳动必须和生产资料结合才有价值。
    3. 剩余劳动是体现在剩余产品上的。这部分一部分用来满足不劳动的资本家,但是当剩余产品无限堆积,必然会出现生产过剩危机。

    2. 产品价值在产品相应部分上的表现

    1. 我们以上把产品——生产过程的结果——分成几个量。一个量只代表生产资料中包含的劳动,或不变资本部分,另一个量只代表生产过程中加进的必要劳动,或可变资本部分。最后一个量的产品只代表同一过程中加进的剩余劳动。

    注意,这里是说结果。

    3. 最后一小时

    上面的划分是先有了总线段的长度然后再坐分割,不是用几个线段去拼凑出一个长线段。

    4. 剩余产品

    1. 我们把代表剩余价值的那部分产品称为剩余产品
    2. 决定剩余价值率的,不是剩余价值同资本总额的比率,而是剩余价值同资本的可变组成部分的比率。
    3. 决定剩余产品水平的,也不是剩余劳动同总产品的其余部分的比例,而是剩余产品同代表必要劳动的那部分产品的比率。
    4. 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决定的目的。
    5. 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之和,工人生产它的劳动力和补偿价值的时间和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之和,构成他的劳动时间的绝对量——工作日。

    第八章 工作日

    1. 工作日的界限

    1. 因此,如果工人平均一天生活资料的生产需要6小时,那么工人平均每天就要劳动6小时来逐日生产他的劳动力,或者说,再生产出他出卖劳动力得到的价值。
    2. 相反,仅仅知道剩余价值率,却不能断定工作日的长度。
    3. 除了这种纯粹的身体的界限之外,工作日的延长还碰到道德的界限。工人必须有时间满足精神需要和社会需要,这些需要的范围和数量由一般的文化状况决定。
    4. 资本是死劳动,它像吸血鬼一样,只有吮吸活劳动才有生命,吮吸的活劳动越多,它的生命力越旺盛。
    5. 如果工人利用他的可支配的时间来为自己做事,那就是偷窃了资本家。
    6. 在你是资本价值的增殖,在我则是劳动力的过多的支出。……。你经常向我宣讲“节俭”和“节制”的福音。
    7. 撇开弹性很大的界限不说,商品交换的性质本身没有给工作日规定任何界限,因而没有给剩余劳动规定任何界限。资本家要坚持他作为买者的权利,尽量延长工作日。另一方面,这个已经卖出的商品的独特性质给他的买者规定了一个消费的界限,并且工人也要坚持他作为卖者的权利,他要求把工作日限制在一定的正常量内。于是这里出现了二律背反。

    2. 对剩余劳动的贪欲。工厂主和领主。

    1. 凡是社会上一部分人享有生产资料垄断权的地方,劳动者,无论是自由的或是不自由的,都必须在维持自身生活所必须的劳动时间以外,追加额外的劳动时间来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生产生活资料。
    2. 如果在一个社会的经济形态中占优势的不是产品的交换价值,而是产品的使用价值,剩余劳动就受到或大或小的需求范围的限制,而生产本身的性质就不会造成对剩余劳动的无限制的需求。因此,在古代,只有在谋取具有独立的货币形式的交换价值的地方,即在金银的生产上,才有骇人听闻的过度劳动。
    3. 因此,在美国南部各州,当生产的目的主要是直接满足本地需要时,黑人劳动还带有一种温和的家长制的性质。但是随着棉花出口变成这些州的切身利益,黑人所从事的有时只要七年就把生命耗尽的过度劳动。问题已经不再是从黑人身上榨取一定量的有用产品,现在的问题是要生产剩余价值本身了。

    3. 在剥削上不受法律限制的因果工业部门

    在资本面前,上帝也没什么用。

    4. 日工和夜工。换班制度。

    1. 从价值增殖过程来看,不变资本即生产资料的存在,只是为了吮吸劳动,并且随着吮吸每一滴劳动吮吸一定比例的剩余劳动。……。因此,在一昼夜24小时内都占有劳动,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内在要求。
    2. 世上一切腐败的事物之所以腐败,无不有其好理由。

    5. 争取正常工作日的斗争。14世纪中叶至17世纪末叶关于延长工作日的强制性法律。

    1. 资本由于无限度地追逐剩余价值,不仅突破了工作日的道德极限,而且突破了工作日的纯粹的身体的极限。
    2. 在这里,不是劳动力维持正常状态决定工作日的界限,相反的,是劳动力每天尽可能达到最大量的耗费(无论这是多么强制和多么痛苦)决定工人休息时间的界限。
    3. 它靠缩短工人的寿命,在一定期限内延长工人的生产时间。
    4. 正像一台机器磨损得越来越快,每天要再生产得那一部分机器价值页越大。因此,资本为了自身的利益,看来也需要规定一种工作日。
    5. 当经济上的考虑使奴隶主的利益同保存努力相一致时,这种考虑还可以成为努力受到人的待遇的某种保证,但在实行奴隶贸易以后,同样的经济上的考虑却成了把奴隶折磨致死的原因,因为奴隶一旦可以从外地的黑人“自然保护区”得到补充,他们的寿命就不如他们活着时的生产率那样重要了。
    6. 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这就是每个资本家和每个资本主义国家的口号。因此,资本是根本不关心工人的健康和寿命的,除非社会迫使他去关心。
      7.自由竞争使资本主义生产的内在规律作为外在的强制规律对每个资本家起作用。
    7. 我们对过去的历史研究的越仔细,就越有理由驳斥那种认为我们时代充满了新的社会弊病的见解。新东西不过是发现这些弊病的智慧和医治这些弊病的人道精神。

    6. 争取正常工作日的斗争。对劳动时间的强制的法律限制。1833-1864年英国的工厂法

    1. 但是30年来,工人所争得的让步完全是有名无实的。从1802年到1833年,议会颁布了五个劳动法,但是议会非常狡猾,它没用批准一文钱用于强制地实施这些法令,用于维持必要的官员等等。

    7.争取正常工作日的斗争。英国工厂立法对其他国家的影响。

    1. 物质生产方式的改变和生产者的社会关系的相应改变,先是造成了无限度的压榨,后来反而引起了社会的监督,由法律来限制、规定和划一工作日及休息时间。
    2. 因此,正常工作日的确立是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长期的多少隐蔽的内战的产物。

    第九章 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量

    1. 第一个规律:所生产的剩余价值量,等于预付的可变资本量乘以剩余价值率,或者说是由同一个资本家同时剥削的劳动力的数目与单个劳动力受剥削的程度之间的复比决定的。
      M = m/v * V (m 一个工人每天平均提供的剩余价值,v购买一个劳动力每天预付的可变资本 V 可变资本的总数)
      M = k * a'/a * n(k一个平均劳动力的价值 a'/a剩余劳动/必要劳动 n 所要使用的工人的人数)
      -可变资本的减少,可以由劳动力的受剥削程度的程度的按比例提高来抵偿。因此,在一定的限度内,资本所能榨取的劳动的供给,并不取决于工人的供给。
    2. 第二个规律:平均工作日的绝对界限(它天然总是小于12小时),就是可变资本的减少可以由剩余价值率的提高来补偿的绝对界限,或者说,就是受剥削的工人人数减少可以由劳动力受剥削的程度的提高来补偿的绝对界限。
    3. 第三个规律:从所生产的剩余价值量取决于剩余价值率和预付的可变资本这两个因素得出的。……。因此,在剩余价值率和劳动价值已定的情况下,所生产的剩余价值量同预付的可变资本量成正比。
    4. 在这个工作日的长度已定时,不管它的界限是由生理条件还是由社会条件决定,只有工人人数即工人人口的增加,剩余价值量才能增加。在这里,人口的增加形成社会总资本生产剩余价值的剩余界限。反之,在人口数量已定时,这种界限就由工作日的可能的延长来决定。
    5. 诚然,它自己也可以和他的工人一样,直接参加生产过程,单这是他就不过成立介于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中间人物。“小业主”。
    6. 资本主义生产发展到一定高度,就要求资本家能够把他作为资本家即人格化的资本执行只能的全部时间,都用来占有从而控制他人的劳动,用来出售这种劳动的产品。
    7. 中世纪的行会力图用强制的办法防止手工业师傅转化为资本家,限定一个师傅可以雇佣的劳动者的人数不得超过一个极小的最高限额。
    8. 在生产过程中,资本发展成为对劳动,即对发挥作用的劳动力或工人本身的指挥权。
    9. 其次,资本发展成为一种强制关系,迫使工人阶级超出自身生活需要的狭隘范围而从事更多的劳动。
    10. 可是,只要我们从价值增殖过程的观点来考察生产过程,情形就不同了。生产资料立即转化为吮吸他人劳动的手段。不再是工人使用生产资料,而是生产资料使用工人了。
      11.货币单纯地转化为生产过程的物质因素,转化为生产资料,就使生产资料转化为占有他人劳动和剩余劳动的合法权和强制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资本论 一》第三篇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kjcc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