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3日 周三 晴
今上午10:00是我的英语直播课。从羡慕别人家直播的兴奋到自己直播前对课程内容没打磨好的紧张,再到恐惧直播时孩子们各种神表现,最后到接纳直播,与现场上课也没啥大区别的感叹。一路走下来,人机结合,需要的是勇气,需要的是敢于尝试新鲜事物的心态,这也应该是跳出舒适区,打破安全感的自我挑战。
今天的内容是第九单元的b部分的习题讲解课。因为有现在完成时这个重点与难点的存在,故意放的脚步很慢,课堂上尽量给予学生机会更多去感知体验现在完成时表示已经完成的事情,区别have been to 、have gone to have been in。 上课间隙,胡乱总结几句,记下来。
1、创设知识学习的环境
这在以前是知道的,但不会落实到课堂实践中,错误的观念是“别整那些虚头巴脑的玩意,抓住分数才是关键”。但经过本学期两位导师的引领,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知识是死的,但人是活的,如何把死的知识教给活人即学生,需要运用学生的心理,关注学生的爱好与兴趣,填鸭式硬灌不行,指望一遍遍地刷题也不行,那是考试之前的必备动作,放到待点燃学习兴趣的孩子身上为时过早,学生厌学弃学我们每一个学科都有责任,这事推卸不掉。但哪些办法利于孩子提高兴趣?今天看教材的编排就很有科学性。故宫、鸟巢、长城这些经典对孩子们有天然的吸引力,得说每个人都一份“北京情结”。利用这些图片或视频,极大引起孩子们的潜意识,课堂内容的达成成了顺其自然的事。
2、整合看待听说读
教材配有听力,不知何时起,很少让学生一遍一遍地模仿听力内容,利用音频纠正发音也是很久以前的事。本单元,我把教材听力内容纳入到让学生感知语言目标的一部分,不删减。不仅如此,在陪套习题上的听力内容我也安排时间让孩子们,注重听前指导,听后纠正。我也发现,听力内容是围绕课文主题而来,不听跳过的做法,看似节约时间,实际是对教材内容的粗暴对待,不是科学,也不是灵活,而是盲目。
3、基于学生前概念的讲授
有感于两位导师的上课做法,布置预习作业,获知学员的前概念,然后有的放矢地讲课。我在今天的习题中也是如此处理。因为是假期,学生手里都带有答案,我布置当堂完成,当堂批改,当堂讲清。不大水漫灌,不纠结个人困惑,注重大家反应问题的综合,以此反思自己的授课时忽略的问题和学生知识缺陷的前概念。比如分数表达法在本课是重点。按照习惯,我会在课本里面找到与它有关的所有习题,拿过来就用,一股脑儿抛给大家。颇有“我讲完了,剩下的看大家”的意味。今天,凡学生不问的,我不讲,学生问的我要区别对待,能让孩子们自己互相帮助解决的不讲,只有学生都不会的我才说。我一直等到学生主动问,我才说明原因,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事,要知道,很多孩子不问问题不是因为自己都会,恰恰是因为自己都不会,每每都是我在后面喊着嗓门催,他才脑子动一动。今天角色的转换需要有段时间,短时间看,估计效果不好,但是从长远来看,对学生意义。我们为什么不做?
4、在语境中解释单词等语法知识
毕业班我连续上过多年,对于初中的知识也是驾轻就熟,中考题不做,学生问我,我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给予准确答复。因此,在每个单元的单词讲解与语法练习和结构分析时,我往往上下贯穿,引领学生在初一、初二、初三各个年级知识之间来回穿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不在话下,这也是我曾经一段时间引以为豪的事。今天看,缺乏语法环境的讲解只是死记硬背的代名词,“这个题咱不是在n天前讲过n的平方遍吗,怎么又错了?”每每这时,怀疑的都是学生的记性比忘性差,唯独不怀疑自己的教法哪里有问题。郝晓东院长今天的微信留言是:“越是不读书的人,越欠缺思想资源,越高度自信。但凡与他原有经验和观念不一致的,他都本能地强烈抵制。表现在网络世界,网民们热衷单一信息来源,用以佐证和强化原有观念,还大张旗鼓地为自己的偏狭和蒙昧大言雄辩。”打破原有概念看见新的自己也是书籍赋予我们的力量。
“亡羊补牢 犹未迟也”,送给未来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