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朋友,当初谈恋爱的时候,我们说:你俩有太多不同,磨合起来可不容易啊。
她觉得恰好相反,说就是因为不同才被吸引。
她说:我话多他话少,我花钱大手大脚他勤俭节约,结婚可不就是找个互补的。
得嘞,您开心就好。
可没几年,人就离了。
一问,说是因为三观不合过不到一起。
啥是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世界观:你对世界的认知和看法。
是你用什么样的眼光来看待世界或者发生事情时你切入的角度是什么?用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
比如你觉得世界是物质的还是虚幻的?你觉得意识决定物质,还是物质决定意识?你觉得世界上存在神秘的不可解释的力量吗?
世界观会决定你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人生观:对人生的认识和理解。
对世界有了认识认知之后,逐渐对自己也有了认识和思考,有自己想要追求的东西,想要过的生活,知道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人生观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态度和行为准则。
咨询中常问的,比如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期望周围的人怎么评价你?你死后的墓志铭会怎么写?等等这些问题,都是用来澄清人生观的。
价值观:对人事物的看法和价值判断。
指在生活中,面对问题需要去做取舍、做决定的时候,你考量的、权衡的,便是价值观。
也就是,什么对你来说比较重要。
比如网上很多讨论,怎么看天价彩礼和大龄剩女?怎么看结婚不要小孩的丁克家庭?要不要给老人让座?
这些都是基于价值观的讨论。
三观通俗意义上讲的就是大家的观念、看法和见解。
你说好看,他说丑;
你说好吃,他说贵;
你说好玩,他说要排队。
你觉得女孩子要独立自强,要有自己的事业;他觉得女孩子就应该早点结婚生子,成为家庭主妇。
你说这个大海很美,他却告诉你这个海淹死过很多人。
...
这就是三观不同。
另外,习惯和爱好不同不是三观不同
你喜欢逛街他喜欢打游戏,你喜欢西餐他喜欢川菜,你喜欢户外旅游他喜欢宅在家里,你喜欢流行音乐他喜欢听相声...这是习惯和爱好不同。
习惯和爱好不同,不触及根本。
回到开始,为啥同样的问题,恋爱的时候是优点,结了婚就变成缺点和障碍了。
人又为什么会和三观不合的人在一起呢?
吸引呗。
三观不合的人就像磁铁的两极,往往一开始对彼此有致命的吸引力。
会被跟自己不同的人深深吸引,并心甘情愿跟他建立关系。
亲密关系里最初、最强烈的火花,多是因为差异擦出来的。
你想啊,两根一样的火柴头子怎么擦出火花呢?
一定是火柴头遇到磷片纸才有可能擦出火花。
假如你有些内向,活得比较压抑、无趣,那么你就会被一个放浪不羁爱自由的人吸引啊。
你会觉得这个人阳光、帅气,还有这么新鲜带劲的活法,真迷人!
但生活,长久的关系里,不能天天擦火柴,天天擦就得着火。
无拘无束爱自由,可能就给不了你稳定的婚姻关系和更多的家庭责任。
很多人会说是对方变了,不,他们没变。
男男女女都没变,他们一直都如此,你只是没看见背面。
就像我们小时候追星,在卧室墙上贴一张偶像的海报,我们只看到他们光彩夺目的一面。
海报是平面的,不是立体的,而真实的人, 是立体的。
写在最后
1,三观完全一致的人几乎没有
不同的生长环境、教育背景、独特的经历,造就了我们的三观。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大概其,差不多就行了。
与其努力寻找一个三观一致的人,不如正视差异,接纳不同,学着磨合和包容。
2,三观是会变化的
随着环境、阅历、认知的变化,三观也会发生改变。
你会发现有很多之前三观相近的两个人,有可能不再有默契了,分道扬镳了。
也有很多之前三观不合的两个人,最后慢慢趋于接近了。比如《父母爱情》中的江德福和安杰。
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人的思维在成长,阅历在增加,三观也在变化。
即使没有大的改变,也会有小的调整。
在《婚姻的艺术》一书中看到一段话:
如果你把原先不合适的人当作合适的人那样对待,最终你会觉得选对了人。与此相反,如果你与原先合适的人结了婚,而不能正确地对待对方,合适的也变得不合适了。我还知道,与其千方百计寻找适合你的人还不如自己去适应对方。简言之,配偶是否合适主要取决于你自己。
当配偶与你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不一致时,你的应对方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是不是对的人。
换句话说:
决定婚姻走向的,不是“三观不合”,而是面对“三观不合”的态度。
这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