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昨今读思

昨今读思

作者: lsg003 | 来源:发表于2019-02-18 15:46 被阅读37次
    昨今读思

    1.读金观涛 刘青峰《兴盛与危机 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311-345)

    第九章 科学技术与古代社会(主要比较中西差异,对李约瑟难题作出了解答)

    科学技术并不仅仅是知识、方法、技能的总和,更重要的是,它是有结构的。我们可以通过分析科学理论结构、实验结构和技术结构,以及他们三者的相互作用方式来把握作为整体的科技结构。在不同的结构中,知识体系和技术的发展方向、发展速度都是不同的。并且,科学技术的结构又总是与其社会文化背景相适应的。

    为什么17世纪的西方出现了近代科学技术革命?从科学技术内部来讲,关键在于西方确定了近代科学技术结构。它造就了使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必须的两个效应:第一个效应是构造性自然观和受控实验结合使得科学能在互相纠错中进步,人对自然的认识从迷信和错误中逐步走向真理;第二个效应是科学和技术之间的相互促进。它为科学成果顺利地转化为技术成果铺平了道路,开放性技术体系为技术转移以及技术向科学提出有效需求提供了保证。

    科学技术可以分解为科学理论、实验和技术三类。

    在中国上两千余年中的任何一个世纪,技术发明都占了整个科技成果的主要部分!这一初步统计立即显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结构的第一个特点,这就是中国古代科技的总体水平是由技术水平决定的,所以科技发达,应该说是技术发达。

    为了显示科技与社会结构的关系,我们可以进一步将统计细化。除了把技术分为手工业、农业、医药等门类外,还特殊地考察了那些大一统国家所必需的技术。我们知道,管理地域辽阔的大一统帝国需要仰仗发达的通讯技术(交通运输和文化交流、传播工具等)、强大的军事技术、(敬授民时)的历法、土地丈量技术、绘制地图的技术,乃至体现皇权威严的皇宫建筑等,我们把这些与大一统国家密不可分的技术专门抽取为一类,统称为“大一统”技术。

    可见中国古代的技术发达,其中又特别是那些和大一统王朝密切相关的“大一统”技术十分发达。人们常常用指南针、造纸、火药和活字印刷四大发明来表明中国古代科技水平,其实,四大发明确实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结构的某种特征。首先,它们都是技术成就,而且,他们正好都是“大一统”技术。

    也就是说,在中国古代凭藉科学技术自身能力之外的国家组织力量,克服了古代技术的封闭性。这是其他农业社会所不具备的条件,也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技术高度发达的原因所在。

    把个人感情和常识合理外推来理解社会和自然,是儒家思想方法的重要特点。这一切使得中国古代的科学具有浓厚的经验论、唯物论的倾向。

    我们知道,在常识和直观理解力所能及的范围,直观外推的思想方法和科学方法是比较接近的。

    而一旦越出直观外推所能把握的领域,中国古代科学家则倾向于用含混不清的类比,甚至用似是而非的思辨来解释一切。这就造成中国古代科学思想中很难建立纠错机制。

    这种思想方法在很多场合避免了思想的僵化,闪耀着辩证法的光芒,但同时正是这种思想方法也带来了在中国建立近代科学理论规范的特殊困难。

    伦理中心主义和常识理性,以及含糊的类比方法,造成了古代中国普遍的视万物互相交感的有机自然观,这就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结构的第二个特点。

    中国封建社会大一统政治形态和商品经济相对发达的地主经济使得与它相适应的技术结构是大一统型的,并且十分发达;而且理论和实验结构则是具有常识理性思维方式和伦理中心主义倾向的有机自然观,他们则与以儒家为正统、道家为补充的文化结构相适应。

    近代科技结构和古代文明的科技结构有一个根本差别,这就是:古代科技结构内部的相互制约都不太强,因此,讨论古代科技结构和社会结构关系时,它们的相互作用,主要表现在社会结构对古代科技结构的限制。古代科技结构大多是被动地适应社会结构的,在近代科技结构建立以后,科技结构内部形成了整体的循环加速发展机制,科学技术本身成为一个不断成长着的巨人。近代科技结构自身所具有的这种力量,是它正在一步一步从社会结构中独立出来。今天当我们研究科技和社会关系时,必须反过来考察,作为整体的科技结构对社会结构的要求了。也就是说,当今人类社会已出现了这样一个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方向:科技结构已壮大到如此程度,以至于它有可能选择那些能和它相适应的社会结构。这时,科技和社会相互作用的整体观也更为重要,整个系统的研究也更为迷人和复杂。它表明,今后的人类命运,不仅为社会结构自身演化所限定,而且要深深受到科技结构和社会结构的交互作用的影响。(以上摘录自311-345页)

    这是我目力所及的有关李约瑟难题的较理想的解释。

    就像远观两个物体时,似乎相差无几,但抵近细察,则相去甚远。也就是说,我们对某一事物掌握的资料愈详实(且信息源杂而不单一,观点纷纭),才越有可能得出恰切的结论。

    结构化思维方式,很重要。单从科技层面比较中西异同,容易滑入大而无当的渊薮,如具体分化为科学、实验、技术,则豁然了。

    中国人思考迷恋感悟方式,这与现代科学要求相背。天人合一、阴阳,既可给人恍然大悟之感,也能给人“一笔糊涂账”的印象。

    2.从小在寒凉湿热体虚火旺等等这一类描述世界的语言环境里长大的人,你很难劝他脱离这套逻辑去相信现代生物学,就像清朝的汉人从小习惯了留辫子,你就算告诉他我们汉人其实原本不留辫子,而即使他相信了,他在灵魂的深处,仍然认为留辫子好看,而剪掉辫子,仍然是一件很丑陋、很离经叛道的事情。(冯学荣)

    去蔽祛魅,不是一个人的战斗。

    现代化,任重而道远。

    交一个“有用”的朋友,不是在交朋友,而是在利用人,凡是有用的朋友,都不是朋友,朋友不是拿来“用”的,朋友是拿来一起玩的,这个问题,幼儿园的小朋友都能正确回答,反而是脑满肠肥的成年人,迷失了做人交朋友的初心。(冯学荣)

    精神文友者鲜矣。

    上高中时,过年去一同学家串门,其母教导:你们趁年轻时要多交朋友,说不定到社会上谁用得着谁。我诧异了好久。

    直到今天,我仍拒绝融化。朋友与现实物利一结合,就臭不可闻了。

    年轻人选择行业和事业,最好是选择自己最喜欢做的事情,或者最擅长做的事情,最好是既最喜欢做、又最擅长做的事情,你才能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潜能。(冯学荣)

    人各有长,扬长然后而去,可矣。

    3.继续读《青春期大脑风暴 青少年是如何思考与行动的》(53页)

    青春期多巴胺水平的增加体,现在三个重要方面:

    第一,青少年更容易冲动,他们会不经周密思考就采取行动。

    第二,青少年更容易成瘾。

    第三,青少年会形成“超理性”思维。

    我们不应该把青春期阶段的大脑发育仅仅看成是成熟的过程和向成年期的过渡,更准确、更有益的观点是应该把它看成我们个人生活与集体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青春期不只是一个需要熬过去的阶段,而是一个应该好好培养和发掘的人生阶段。这是一条重要的信息,我们应该把它记在心里。青春期时大脑发生的改变,不仅仅是“成熟”相对于“不成熟”的问题,而是非常重要的发展性改变,它能够使青少年获得一些新的能力,这些能力对个人和人类都是非常重要的。

    青少年疏远家人的倾向可以被看成是为最终离开家所做的必要准备。离开家的勇气,来自变得更活跃的大脑奖赏回路,它鼓励青少年即使在面对不熟悉的外面世界时也要去寻求新奇事物。毕竟,熟悉可能意味着安全和可预测,而不熟悉则意味着不可预测和充满了潜在的危险。从历史角度来看,作为社会性的哺乳动物,如果青少年不离开家,不离开当地家庭成员的话,那么近亲交配的可能性就会非常大,人类的基因会因此受到损害。从广泛的人类意义上来说,青少年离开家去探索更大的世界可以使人类在一代代的繁衍中越来越好地适应世界。(52页)

    这本书传递了一些很好的观念。

    就好比说童年不是成年的准备一样,青春期也不是成年期的附庸。

    青春期自有它的不可或缺的阶段性价值。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昨今读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kna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