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一年,终于在大三上再次预约了职业生涯规划,这次对接我的是一名美丽又带着知性的,在人力资源从事相关职业的经理姐姐。他细细的听完我的困惑,为我指出一些方向,并且回答了我很多的问题。最感慨的是,这世上真的很难得能找到一个恰到好处的人去,仔细听完你的困扰,还能给出那么恰如其分的指导,我想这就是为什么职业生涯咨询会存在的原因吧,真的能在某角度照亮我们的生活。
说起我自己的困惑,我又不忍将他说的过分直白,但道理确实就是那个道理。
首先我父母并没有强迫我,我究竟想要自己的生活是什么样子,我是可以基于个人的取向去进行一个判断和预期的。试像5年后的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听从自己的内心去进行考量,选出最重要的那个因素,在某种程度上薪资和工作压力他是工作强度他是成正比的,没有人能够轻易的获得一份真正意义上既高薪又轻松的工作,当我真正意义上认同这一社会现实的时候,我能够更客观的去基于情况,而不是屏被情绪影响着去进行决策。需要看的完全在于我自己是否真的在那个环境中能够喜欢,以及我是否真的了解某个行业。
接着记录一些我了解到的非常重要的资讯。
首先实习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直观的,基本能够在第1周就使自己了解到整个企业的全貌,以及自己是否喜欢这里,就跟我们到了一个地点,大致就明白自己是否这不得愿意在此定居一样。
其次在招人的原则上,企业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也是非常非常看重成绩的,因为他们都认为这是学习能力的一种体现,是深层次逻辑的一种展现,因此在尽可能的情况下,我应当把学习成绩提上去,以我现在的绩点来说,提分不是那么困难,只是真的需要自己努力,具体需要做到哪些心里也是清楚的,我没有必要盲目的去跟别人做比较,但要过得去自己心里这一关。最重要的一点,我还有机会。
这种老师给到我一个很重要的资讯,是选择行业,甚至可能两个做人力的在业务能力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却会因为行业性质的不同,即使高薪资的工作不出在自己部门上,但也会由于企业本身的盈利规模,而拥有较高水平的薪酬能达到30万至40万,而越是劳动密集型的企业越不是这样,相较而言薪资比较高的企业是互联网金融房地产。
这也是我可以在求职过程中去系统了解的一个东西,及行业资讯,一方面能够增加我去面试的命中率,另一方面也能增益自己的选择。
老师有句话说的很好,面试就像相亲,讲你情我愿,彼此都觉得对方就是那个适合的人,就算你真的攀高枝够着了一个特别厉害的企业,但你自己的能力没有办法胜任也是hold不住的。
还有我的一点困惑的解答就在于人力的模块,服务不同规模,不同层次阶段和业务的的企业,仅靠三五年是做不到的,企业的规模越大的企业它会越细分做到的东西也会更精深
此外的一个资讯是,大国企的人力部门,其实是要加班的。他们人事行政更多的规范化模块化,听从国资委,有行政上指令,自己发挥创造性的空间也会很少。
关于能力的通用性,老师他提到了进企业,他最大的一个需求就是希望你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去产出价值,而且越多越好,那么看似大家同为新人,在同一平台上,但实际工作中就会有所不同,这都依赖于前期的积累,也包括到了几乎适用于各个工作场景的PPT制作技能乃至公众号技能,如果我在这两方面都具有较好的积累,那么我在进企业之后,就不会再像学生一样要求到一个快的适应期学习期,而是能够通过技能去展现个人价值,自然能更出成果。
再一点关于能力,是企业所谓很看重的,实习的过程中是肯定能够有能力的积累的,虽然也有企业自己的某种层面上迫切需求,但不可否认多一些经历,相比起原地踏步,我们能更多一些机会。
等我兜兜转转一圈,我可以更从容做出决定,而不是这山望着那山高,如果那个时候自己所想的,也刚好是父母所期待的,其实选择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还有讲到自己的困惑,老师讲的一点很好,就是中国我们的情况是这样,高中更多在学习,打工也少,不清楚行业和工作的真实情况,因此正常,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困惑,还有的工作后才认识到再辞职,这样的成本会更大些。
公务员更加稳定,我大概知道他们生活是个什么样子,内心其实不太想。因为我的想法就是这样,每个人的职业选择都是非常个性化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