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你真的会读书吗?80%读不好书的人,原因都在这里

你真的会读书吗?80%读不好书的人,原因都在这里

作者: 周菜菜 | 来源:发表于2021-11-06 17:27 被阅读0次

    1

    你有多久没有静下来好好看过一本书了呢?一个月?一年?抑或是你毕业之后就没有再碰过书了呢?我们在沉思的同时,有没有就没有好好读书这件事存有几分懊恼呢?对那些想努力上进,想通过获取更多知识让自己变得更好,但是又因为各种原因在看书这件事上屡次“失约”的人而言,想必定是懊恼的吧。

    据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9.5%,2021年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6本。

    可想而知,看书的人尤其是看纸质书的人是越来越少了,现在的人们似乎只要有一点闲暇时间,基本都是在刷手机。

    在《如何阅读一本书》里开篇第一章就提到了一个问题,到底这些新时代的传播媒体是否真能增进我们对世界的了解呢?

    它提到:“收音机、电视、手机等电子设备取代了以往书本提供的部分功能,而照片取代了图画或艺术设计的部分功能。”

    我们现在接收资讯的渠道是多样化的,但其实太多的资讯如同太少的资讯一样,都是一种对理解力的阻碍,换句话说,现代的媒体正以压倒性的泛滥资讯阻碍了我们的理解力。

    而发生这样一个现象的原因是:

    这些媒体精美包装的资讯效率实在太高了,让观众、听众、读者用不着自己做结论,相反的,直接把包装好的观点装进自己的脑海中,就像录影机愿意接受录影带一样自然,使得思想形同没有需要了。

    也就是说,我们缺乏了自己去思考这一重要环节,而只有自己思考消化的东西而会真正属于自己。

    正如学者周国平曾经提到的那样:希望年轻人不要光去看那些名人名言的只言片语,而是系统一本一本把喜欢的书读下来。

    是的,相对于轻松随性的休闲活动,阅读需要我们调动大脑进行深入思考。

    而且,你们有没有发现,其实接收的碎片化信息越多,心态反而愈加烦躁,很难静下心来。

    而阅读能替代手机所带来的寂寞和空虚,让人去更能安静,更能深入的思考。

    尤其像青少年更应该多读读好书,青少年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阅读不仅影响着青少年的学习生活,也深刻的影响着他们的文化素养、精神世界及未来的成长轨迹。

    2    

    读书,阅读,我们当然更多指的是读好书,读经典书。

    像一些毫无营养的网络小说,虽然能当时博人一乐,但是除了打发时间,真正也没有能学到什么。

    我记得高中时有个同学,她就是因为爱看网络言情小说,成绩从班上排名前五掉到三十多名,简直是断崖式啊,老师为此还找她谈过话,但是她太沉迷了,还是偷偷看,上自习压在课本下看,晚上大家休息了她在走廊上看,最后可想而知,高考她只考上了一个三流的大专院校。现在想想,把这股劲用到学习上,今时今日的境遇肯定又大不同。

    当然,很多道理我们也懂,可就是自律不来,所以虽然大部分人都能明白阅读的重要性,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专门抽出来时间完整的读一本书。

    但,如果看书的意愿已经根植于内心,你是愿意为此去做计划阅读的,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会有的

    想阅读的人,再忙也会利用碎片时间来读书,每人每天一昼夜有86400秒,谁不比谁多也不比谁少。

    正像小马宋老师一样,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阅读,收集了十年来的两万个顶尖的创意作品,同时也收集了世界上最经典的文案,不断促使自己成长,最终从一个锅炉工成为了一个广告公司的创意总监。

    还有的人说看书我就是提不起兴趣,就是觉得枯燥无味。

    其实兴趣和习惯也是可以培养的,你可以从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开始,慢慢培养自己的读书兴趣,慢慢你就会发现阅读的美好,不要一上来就找那种晦涩难懂的书籍,打击个人兴趣。

    3

    当我们面对专业性强的书籍,确实很难做到像对故事性的书籍那么轻松和专注。

    但,读书也有方法的,只要掌握了方法,是可以读的又快又好的。

    很多人看书(包括一开始的我自己)都是一拿到书就从翻开的第一页开始,逐字逐句,哪怕遇到些不太重要的信息或者不感兴趣的,也都逼着自己看完,似乎这样看书,才能做到有始有终,才能更完美的去理解书中的内容。

    直到我读了《如何阅读一本书》一书,才对阅读有了新的认知。

    这本书的作者是莫提默·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艾德勒在1940年出版了《如何阅读一本书》第一版,在1970年艾德勒找到了范多伦改编《如何阅读一本书》,也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版本。艾德勒在美国学界和出版界都是个传奇性的人物,范多伦是美国哥伦毕业大学的一位教授,出身于书香门第之家,是一位博览群书,很有才华的人。

    这是一本很经典的阅读指南,指导人们如何阅读,曾高居美国畅销书排行榜榜首。里面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对阅读书籍非常有帮助。

    法国学者帕斯卡尔在300年前就说过:“读得太快或太慢,都一无所获。”

    弗朗西斯培根也说:“有些书只需浅尝辄止,有些书要囫囵吞枣,还有少数的书要细嚼慢咽。”

    《如何阅读一本书》就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不同速度的阅读法才是解决之道,我们的目标是读得更好,不过有时候要读得慢一点,有时要读得快一点。只有阅读者从书中获得了营养才算读得好。

    书中有讲到阅读的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四个层次是依次渐进的,是建立在上一种层次的基础上的。

    基础阅读是一个文字储备的阶段,要有基本的阅读能力。

    第二个检视阅读

    我们拿到一本书,首先就是略读和粗读,这是阅读者去想要了解全书内容的第一个步骤,如果你想判断自己对这本书感不感兴趣,也可以用这个速读的方法。

    系统的略读和粗读可以对书的大概内容有个梳理,大致的了解下这本书的架构。

    怎么去做呢?

    首先看书名页和序,这里会有对书的一个总的介绍。

    然后研究一下目录页,对书的基本架构去做一个概括性的理解。

    索引和出版者的介绍我们也需要看一下,以上这几点基本就能足够判断这本书是否值得你仔细阅读下去了。

    觉得感兴趣我们接着可以挑个和主题有关的重点章节看一看,读一读,尤其留意最后的两三页,通常作者会把重要的观点会重新在后面梳理一下的。

    通常阅读带着问题读下去,会更好的帮助你消化书籍,同时,别忘记记笔记,它会帮助你让一本书更好的属于你自己。

    第三个分析阅读。

    在这个阶段,首先会要求我们对所阅读的书籍进行一个准确的定位和分类。只有明白了这本书的分类,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完成下面的阅读。

    在这一阶段中,我们不仅要知道作者在讲什么,甚至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并且根据内容的顺序与关系,对书进行拆解,拟出这本书的大纲,同时也能找出作者在问的问题,或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分析阅读这一阶段,作者一共列举了关于分析阅读理解的十五条规则,并对这十五条规则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十五条规则,循序渐进,不断深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全书,这个过程或许有些艰难复杂,尤其当我们在初开始就如何把这些规则运用融入到我们的日常阅读中的时候,这需要我们慢慢在阅读中去理解,去体会,但是通过这样的过程,我们能够更好的更透彻的理解这本书。

    在这部分的最后,作者也讲到了一本书的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读者应该像沟通知识一样的评论一本书,而不是轻易批评,非辩到底,尤其当你并不完全理解这本书的时候。

    像塞万提斯说的一样,“没有一本书会坏到找不到一点好处的。”

    第四个是主题阅读

    这个是最高层次的阅读,对读者的阅读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主题阅读是针对同一主题,在一定是时间里阅读大量书籍的方法。

    需要我们带着问题去检视阅读书籍,找到相关的章节,找出与主题相关的部分,并且理清主题,根据主题把问题按秩序排出来,界定议题并分析讨论。

    阅读时越主动,就读得越好,作者认为只有这种方式是真正的阅读,在没有外力的帮助下,凭着内心的力量,玩味着眼前的文字,去思考,去斟酌,慢慢的提升自己,从只有模糊的观念到更清楚的理解为止。

    世界上无论做什么事情,要想做的更好,总会讲究一些方法和技巧,用对方法,事半功倍,读书也不例外,希望爱书的你也能读得更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真的会读书吗?80%读不好书的人,原因都在这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kpjz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