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干货性质的,我个人不是很喜欢这种类型,但还是逼自己啃完了,不得不说收获很大,里面有很多我经常性犯的错误,在日常生活中没有过多关注,通过这本书让我有了清醒的认知。
幸存偏误就是系统性的高估了成功的概率,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遇见,就如买彩票这件事情,买的时候就想幸运有可能就降临在自己身上呢,高估自己中奖的几率。感觉和赌徒偏误很相似。还有基本概率和回归原值这几条在我的理解里是很相似的。只不过是应用场景不同。我得出的结论就是不要轻易相信那种渺茫的奖励,不如脚踏实地的去做一件事情,在购买东西途中思考一下不同的概率产生的不同的结果,不要靠直觉去决定。
从众心理这是我们几乎都会有的一种心理反应,它和团体迷茫我分辨的不是很清楚,在我看来就是一个理念,跟着大家的想法来,即使自己有不同意见,也不会发表。虽然“”无论何时,都要讲出自己的看法-哪怕这看法不是很中听“”,这个是本书给的建议,但我看来,做这件事情一定要做好孤身一人的准备,在一个群体里被别人排斥是一件非常考验心性的事情。
沉没成本这个我身上事件太多了,我个人买衣服都是靠感觉,有时在店员的夸奖下禁不住诱惑就购买,回家才发现根本不适合自己,但出于金钱的考虑,我依旧会选择穿它,虽然及时处理掉是最好的选择。但在贫穷的人口中形象算什么。这一条最适用是在做一件事情,做到一半的时候发现方向是错误的,应该直接放弃,重新开始,而不是一直做到结束。
互惠在我理解就是俗话说的“做人留一线,日后好想见”在这个社会不可能有人说他这一生都不需要别人的帮助,在遇见困境的时候帮助你的人,有可能正好是你帮助过的。
事后诸葛亮发生一件事情过后,我们总是想我早就已经预测过了,用已经发生过的事情推理当然容易,应对结果写日记,写下自己的预测,和发生的事情进行地对比,还是很重要的。
故事偏误特别是互联网时代,有的时候发生一件事情在别人口中有无数版本,为了阅读量符合大众心理感兴趣的事情,而有一些真理却被隐藏,我们看到这个事件的时候要带着自己的目标去了解,就不会被别人的故事引导自己。
能力范围,一定要知道自己的范围有多大。
忽视概率偏误,我们很难区分各种风险,除非风险为零。告别零分险的想象,怀着没有什么是安全的想法生活。
社会性懈怠,在团队里我们总是不想付出全部,选择平庸,这样可能对团体的发展不是很友好,但也有好的一面风险分摊。
自利偏误,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我在住宿舍的时候,总是感觉一直是自己刷马桶,打扫卫生,其实别人也在做,只不过当他们在做的时候我总是选择视而不见,活在自己的思维中,当我跳出这个思维的时候才发现,其实我的舍友一直在倒垃圾,我却没有做过几次。我现在一直坚信多做点可以让我更珍惜地面的清洁。
享乐主义,不管是悲伤还是高兴的事情,时间会冲淡一切,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姥爷的过世,因从小在他的跟前长大,他一度扮演了我父亲的角色,我一直以为对于这件事情不会释怀,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的遗忘,我害怕终究有一天我连他的样子都逐渐模糊。
以上是我以前知道的,以下就本书中新的条例的删减,只保留了对我来说比较好理解的部分
相互关系不等于因果关系,要看仔细,有时两者之间因果恰恰相反,有时两者之间根本就没有因果关系
光环效应:我们让某一方面照花了双眼,并由此催及全貌,光环效应挡住了我们的视线,让我们看不到真实的特征,因此要看仔细。
行动偏误:即使毫无用处,也要采取行动,如果情况不明,不要采取任何行动,直到能分析更好的形式,要克制自己。
以上是我读《清醒思考的艺术》一书的见解,里面包含了我自己的故事和理解,更多的是对作者话语的复制,但还是说虽然我们清楚的认知哪些是对的,那些事错误的,但也不可能一点错误也不会出现,人是情感动物,是理性和非理性的结合体。还是说尽我们的努力去清醒思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