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杨澜《幸福力》1前言

读杨澜《幸福力》1前言

作者: 董瑞红百合妈妈 | 来源:发表于2023-12-03 21:55 被阅读0次

    为什么人类会出现全球性的心理危机?

    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失联。

    人与自然失联,人与人失联,人与内心失联。

    其一,这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相关。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气候变化的加剧,对人的精神健康造成巨大损害。数据显示,空气污染程度与精神健康问题的出现成正比。

    其二,人们的工作压力增加了。激烈的竞争,收入的分化,阶层固化,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自动化威胁着近一半的工作岗位,让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呈现更多担忧。

    其三,城市化进程让更多的人处于流动中,移民潮冲击着既有的社会结构和文化。原有的社区解体了,人与人的直接交往减少,对资源的争夺加剧,互相之间的信任度降低,对立与撕裂加深。

    其四,我们的身心常处于不和谐的状态,体育运动减少,久坐不动;各种欲望和攀比,还有对外界评价的过分在意,让人心神不宁……

    在当今世界物质极大丰富的同时,人们的心理状况却在变得贫瘠与脆弱。

    我们说好要去追求的幸福呢?

    今天当我们谈论幸福,我们谈论的究竟是什么?

    这一人类永恒的话题,在当下有了新的维度,那就是在不确定的大环境中,个人与社会的可持续性。

    我们要活着,要更美好地活着;要我们的孩子活着,更美好地活着。

    这是一种主动的选择,也需要相应的能力,包括对幸福的觉察与认知,对幸福的追求与创造,与他人分享幸福的意愿与行动……

    杨澜老师:我把发现、感知、创造与分享幸福的能力,称为“幸福力”!

    到底什么是幸福呢?

    两千多年前,庄子与朋友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看到小鱼在其间游动:庄子说:“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不服,反驳道:“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哪里肯示弱,说道:“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开始狡辩了:“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惠子讲逻辑,庄子讲诗意,聊不到一块儿去了。 

    这个故事让我们了解到有关幸福的最大争论,在于它的主观性。
    通过别人的眼睛寻找幸福是多么困难的事!

    曾经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在他的名著《思考,快与慢》(Thinking, Fast and Slow)中就指出,人并非自己所认为的理性动物,我们常常受到本能与直觉的驱使而做出不理性的选择。

    比如,人类对损失的厌恶比对收获的愿望更强烈。举个例子,用抛硬币的方式打赌,如果是背面,你会输掉100元,如果是正面,会赢得150元,你愿意参加吗?

    结论是,大多数人不愿意,因为对失去100元的厌恶比得到150元的愿望更强烈。

    在得失都可能出现的情况下,损失厌恶会让人做出极力规避风险的选择(这个系数通常在1.5—2.5之间)。

    再比如,在人类的选择模式中有一种“锚定效应”,解释了我们对生活水平的满意度与比较的参数有很大关系,并不是客观的。

    如果邻居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哪怕我们自己的绝对收入有所增加,我们也会在攀比中羡慕嫉妒恨。

    贝索斯离婚给了前妻多少钱,最多是吃瓜群众的闲话,但隔壁小张又买了一辆新车,或者闺密晒出了新买的包包,可是实实在在的刺激。

    比吃、比穿、比车、比房子也就罢了,如今攀比之风又体现在和“别人家的孩子”的比较里。

    攀比,让我们永不知足。

    每个人有限的经验往往还可能带来“聚焦错觉”。

    比如,我们总觉得幸福在远方,在别处:“那些生活在热带小岛上的人一定很幸福。”

    我们也倾向于放大意外事件带来的痛苦,认为:“那些遭遇车祸致残的人一辈子都毁了,真可怜!”

    但事实上,人们对幸福和痛苦的感受强烈程度,有边际效应随时间递减的规律。

    通常在突发事件发生六个月之后,这些外部改变带来的情绪震荡会逐渐淡化,回归到人本来已有的情绪水平。

    移民到热带小岛的人有可能痛苦不堪,遭遇车祸致残的人也有可能创造幸福人生。

    比如,我们对幸福的感知能力,并不完全依靠我们的努力,父母的遗传基因的影响是巨大的。

    神经科学家发现,我们大脑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也就是脑回路,是具有遗传性的。

    “有其父必有其子”或“母亲影响三代人”,说的不只是容貌身形,更是情绪反应的模式和行为举止。

    父母是乐观开朗的人,还是悲观内向的人,能够决定我们性格或情绪反应模式的50%左右。

    现代社会中,无论是为了生活,还是渴望更大的发展,更多的年轻人离开乡里,去城市里接受教育并留在那里工作,成为北漂、上漂、深漂,或者漂到国外。

    漂泊可以很浪漫,也可以很残酷。

    没有了长辈的唠叨和说教,当然自由了很多,但人生地不熟的,也有受骗上当、孤独无助、叫天不应的难处。

    这种连根拔起,漂流不定的状态,带来很大的不安全感。

    传统的家庭模式也备受挑战。

    不仅不能相信陌生人,就连枕边人也可能成为陌路。

    电影《消失的她》让人不寒而栗,找错了人甚至有性命之忧!

    我们的婚姻家庭状态也比过去不稳定了,大城市的离婚率为30%—40%,情感纠纷、财产纠纷等社会新闻不绝于耳。

    每五个孩子就有一个生活在亲生父母离异的家庭,这对少年儿童的心理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我们曾经深信不疑的社会价值观正在变得更加多元。

    信息真假难辨,价值判断失去坐标,也增加了困惑与焦虑,很多人感到内心如浮萍般找不到依靠。

    人是有共情能力的动物,即使相隔万里,我们也无法对他人的痛苦无动于衷。

    看到平日摩肩接踵的外滩和南京路、淮海路因上海全城静默而空无一人,很难不产生一种悲凉的感觉;

    看到七八十岁的老人和五六岁的孩子被带走集中隔离,引发了太多牵挂和担忧;

    看到一个乌克兰的父亲应征入伍,不得不把孩子托付给陌生人,

    一个孩子手里拿着仅有的一个玩具,一边走一边哭,还有一个老妇人在辗转七十小时后,躺在街头瑟瑟发抖,喃喃道“我真的想躺一会儿”,

    我们的心中是难以平静的。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一句话:如果你常常感到痛苦,说明你很正常。
    那么,我们心心念念的幸福呢?

    是不是离我们越来越远?

    在追求幸福的我们,真的只能听天由命,等幸福来敲门吗?

    主观幸福感,50%来自遗传,10%来自环境,40%来自选择。

    马丁·塞利格曼认为,通过加强五个支柱——积极的情绪、成就感、全情投入、良好的关系和意义感,我们可以构建更稳定、更有韧性的幸福大厦。

    而“我”认为,除此之外,还需要一根支柱,那就是自尊,即自我认知与自我接纳,这是我们与这个世界一切关系的基础。

    《幸福力》这本书就分为六个篇章,分别对应这六大支柱,权且把它称为“幸福力六边形”。

    分享一些曾经对“我”很有启发的观点、方法和故事,以期对你的幸福之旅有一点点帮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杨澜《幸福力》1前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kqlgdtx.html